暖暖乡音话乡情

2019-04-20 08:37秦霞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4期
关键词:乡情乡音传承

秦霞

[摘 要]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命根子,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地方方言更是集中反映了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极具保护和传承的价值。教师要担负起启蒙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和向心力的重任,把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多彩的乡音乡情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会说方言、了解家乡、认同历史、热爱国家。

[关键词] 方言;乡音;传承;乡情

中华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在语言方面更是以普通话为基础,形成了多个不同的方言区,可谓“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传承,是浓浓乡情的寄托,“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首《回乡偶书》承载着多少漂泊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但是伴随着推广普通话活动的大力开展,方言正在逐步衰弱,现在的许多孩子已经无法说出一口流利的方言了。

缘于一种热爱,缘于一种执着,更缘于一种责任,在海安市城东镇西场小学“十三五”课题“用地方文史资源培养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研究”的研讨活动中围绕“海安方言”这一主题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在说、猜、诵、夸等系列活动中走近海安方言,识乡音、诵乡韵、悟乡情,让乡音得到延续,并且展现它更璀璨的一面。

一、猜、品、议,寻根溯源,漫话妙趣乡音

海安方言隶属江淮方言,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越来越丰富。我带领孩子们寻访周围长者,并通过网络、论坛、地方古籍等途径搜集整理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海安方言,編印成册。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很有趣味的海安方言。

例如,“釜冠”,海安城乡所有老百姓都称“锅盖”为“釜冠”。在古汉语中“釜”指锅子,“冠”指“帽子”,由“帽子”引申为“顶”“盖”,因此锅子的“帽子”就是“釜冠”了。海安方言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在海安方言里像这样极富地方特色的词汇还有很多,如“吾儿禄山”(不三不四)、“赖宝”(蛤蟆)、“爬爬凳儿”(板凳)等。我带领孩子们通过猜一猜、品一品、议一议等活动,走近海安方言,理解它们的含义,挖掘背后的故事,让海安方言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真正鲜活起来。

二、说、唱、演,知晓民俗,吟诵悠悠乡韵

海安历史悠久,是江海文化的源头。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少独具特色的民俗民谣也一代代流传下来。

1.炸麻串

在海安,每到元宵节就有“炸麻串”的习俗。当天晚上人们会点燃柴草扎成的火把,在自家田埂边舞边唱祖辈传下的歌谣……

“正月半,炸麻串。人家的菜,洋钱大,我家的菜,盘篮大;人家的菜,生了癞,我家的菜,上街卖……”

通俗易懂的歌谣不仅表达了人们对风调雨顺的渴求,而且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孩子们用地道的海安话诵读吟唱并配上动作表演,兴趣盎然,入情入境,在童声乡韵中感受着家乡方言丰富的文化内涵。

2.说歌子

在海安,每有人家建房、结婚、建猪圈等,都有木、瓦匠在上梁、闭龙口等环节说一些祝福的话,叫“说歌子”。“说歌子”图的是个吉利,采用的是一唱一和的方法,课堂上我和孩子们合作,再现“说歌子”的情景,品味其表情达意的独特方式。

师:胎斧(斧头)着地口朝上,生:好!

师:恭喜主家砌华堂(房屋),生:好!

师:东边砌的金银屋,生:好!

师:西边砌的积谷仓,生:好!

……

师:从这一段“歌子”里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1:主人家将来会很有钱,东边的房屋全都用来放金银财宝。

生2:主人家将来不愁吃,西边的屋子都用来放粮食。

师:是啊,有钱用,有粮吃,生活就富裕了。这段歌子词表达了工匠师傅对主人家的美好祝愿!

3.唱童谣

海安人的童年是在祖辈们口耳相传的童谣中度过的。

“哭宝儿上河西,河西奶奶不欢喜。拿铁叉捣野鸡,野鸡飞,捣乌龟,乌龟爬……”

“唐僧骑马咚来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真厉害,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那些朗朗上口的童谣,至今都是很多海安人心中最美的乡音。朗朗上口的童谣加上孩子们自己创编的动作,或小组表演,或师生合作,歌声、笑声、掌声在教室里回荡。

三、思、写、赞,谈古论今,叙说浓浓乡情

家乡海安历史悠久,景色宜人。为引导孩子们更好地走近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教师设计了“大美海安代言人”活动,孩子们选择海安的一景、一物、一活动、一美食,为它写推介词,并用地道的海安话向大家做推介。

孩子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家乡的美丽风光,用一颗敏感的心灵感受家乡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一声声稚嫩的乡音表达着对家乡的赞美和深情。

“海安方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激起了孩子们对方言的浓厚兴趣,更把他们的目光引向了方言背后的地方民俗文化。也许由于现有知识和阅历的制约,他们如今还无法深刻解读海安方言的内涵,但这些打上了地方文化烙印的独特语言一定会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种子,启蒙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如龙.汉语方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汪如东.海安方言“说的”表义功能研究[J].中国语文,2018(3).

(责任编辑:文宝)

猜你喜欢
乡情乡音传承
乡音永久
乡情
乡情如歌
乡音如歌
侨讯乡情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