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哲学在心理技术和咨询过程中的应用

2019-04-20 13:33李亚施国春
科教导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易经弗洛伊德

李亚 施国春

摘 要 在《易经》的框架之下解读心理,重新阐述对意识和潜意识的看法,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对那些在心理学中无法去测量却能展现出现实意义的理论一个支持。用动态化的标准解读测验结果,充分使用测评结果的参考价值。让心理学的应用之路在《易经》的视角下更加本土化,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心理学技术的创新与融合提供新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 象 弗洛伊德 动态化标准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1.079

Abstract Interpreting psycholog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Book of Changes", re-explaining the perception of consciousness and subconsciousness, implicit memory and explicit memory, support for those theories that cannot be measured in psychology but can show real meaning. Use the dynamic standard to interpret the test results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reference value of the test results. Let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y be more localiz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Book of Changes",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and provide a new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for the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psychological technology.

Keywords shape; Freud; dynamic standards

1 “心理”象

万物皆象,这是《易经》中对万物的研究方法。《易经》中通过很多方法,确定下来很多象,随着时代的进步又产生很多新的象,比如电话、电脑、飞机等,但是他们的“数”还有的没有确定清楚。假设“心理”是象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样做我们可以将很多心理学中很多的没办法用实验来证明其存在的概念所表述的意义转化成现实意义。使得这些概念能够继续研究下去。我们知道,心理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大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大脑是物质基础,心理是上层建筑。现在我们借助《易经》的研究方法,假设心理是象,是世间万物中的众多象中的一个。“心理”这个词是人类创造的,为了互相的交流方便,定义出来的。心理学中使用心理现象来描述人的心理,给心理这个象下了一系列的定义。比如,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然后又往下分知觉,记忆等等等,定义多得不得了,这样自然有它的好处,然而对于很多人都不能狠、快、准的抓住心理的实质。用《易经》体系在刻画就简单的多了。心理状态为静,心理过程为动,皆有“数”,心理特征如何类比呢,它不是《易经》中的“理”,“理”涵盖的内容要大得多,其中包含“心理特征”。我们不对他追溯本源。不追问给他的定义正确与否,我们只看它的意义,它的价值。接下来就可以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以及意识和潜意识作出新的理解。

2 《易经》视角下的意识与潜意识

从孔子研究的《序卦传》中给出的卦序,从乾卦、坤卦、屯卦、蒙卦、需卦、讼卦……到既济卦、未济卦。只是从“理”的角度给出了解释,并沒有从数的角度给出解释,不去纠结为什么这么排列,去看看这种排列能够给我们发来什么,卦序告诉我们,天下之事起于天地,于未济中无限循环没有终结,事情的发展总是在进与退、得与失、吉与凶之间互相转换。对于心理了解的越多,越有能力提升人类的和谐与幸福。我们学习《易经》为了趋吉避凶,我们学习心理为了更好地造福人类。一直以来,弗洛伊德提出的意识和潜意识一直无法被证明其存在,因此被很多的流派所摒弃,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定义的现实价值,弗洛伊德的理论为我们解释了一些心理现象,治好了很多有心理问题的人。

南怀瑾在《易经杂说》里提出,世界上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我们能够用道理解释的通,有些事情我们没法解释,并不是没有道理可寻,只是我们智慧达不到,就有了我们知其事不知其理以及知其理却不见事情的发生。我们不能够因为我们无法证明而否定它们的存在。这些还有待科学的进步用新的方法来研究。

(1)现在的心理学领域的每一个分支都会有弗洛伊德的理论出现,在力比多、攻击、依恋、等这些专业术语中,为很多来访者除去心理创伤,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与个体潜意识同样无法证明其存在,荣格在佛洛依德的基础上认为在潜意识层面存在集体潜意识,具有普遍性。[1]然而我们却觉得他们的理论很好用,现实生活中解释了很多心理问题,为心理学走向实践做出很多的贡献。同时,我们有了精神分析这个学派,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寻求更有力度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证明不了意识和潜意识的存在就否定它的意义和价值。

(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心理学家一直以来都在想办法证明他们是存在的,但我们在证明的道路中有了意外的收获即他们的功能性,证明了我们所定义的这些名词的功能性,一些实验同样为我们证明了他的意义。我们通过词干补笔作业、再认作业等一些实验,在我们所定义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这个名词中,我们发现,加工深度、保持时间、记忆负荷量、呈现方式、干扰因素、这些都可以影响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其中呈现方式对内隐记忆影响最大,对外显记忆无影响,剩下的对外显记忆影响显著。实证论文指出:外源性提示通过调节提取阶段注意资源影响内隐记忆成绩,外源性提示对旧词的提取产生干扰作用,对新词的提取产生促进作用。词干补笔测验是知觉型内隐记忆测验方法。如果被试在完成这种任务时受到了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或者说由于先前学习而使得完成这些任务更加容易了,那么就可以认为内隐记忆在起作用。则认为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有无意识加工(内隐记忆)的作用。很多机构应用这个特征寻找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不承认这些抽象的定义是否存在和正确,却可以证明其功能的存在,并且展现出了现实意义。

3 评判标准的动态化

《系辞》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这句话可以知道不管是两仪还是四象都是通过太极生化出来的,而生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动的过程。有个成语叫井底之蛙,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视)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现在分析一下青蛙,如果它能够看见大海,便会和海里的大鳖有共鸣,不会说出那一番让海鳖不屑的话。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历过井底之蛙的那种状态,很多时候觉得看的很遠,当遇见更有远见的人时候才知道自己像井底之蛙一样啥都不知道。那么心理测验和心理学理论的应用中动态化的解释是有积极效应的。

从量表的动态化可以进行以下解释:量表的使用一直是作为一个参考值,作为辅助性的手段,这种动态化的指导思想,运用在量表结果的解释中也是非常新颖和独特的,使得结果生动传神。我们知道,量表结果的评判离不开常模,而这些常模是从上一时刻的某些按照要求筛选出来的结果经过数理统计得出一个常模作为参照标准,因此,这些量表的使用,结果并不能完全反应被试的真相,

3.1 EPQ的动态化解释

在测验中,原始分转化成标准分之后进行比较。参照标准是常模,常模的选取是全国的有代表性的样本,是经过中国人修订的,在常模确定之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也就是P值得确定。经过一系列数据操作之后投入使用,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而常模的选取是发生在过去的人身上,今天测的数据和一个月之后测得常模可能就会有差距,理论上成立的,在现实中不是每次都准确的。为了充分利用这个参照标准,我们可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测试结果,将结果动态化的解读。EPQ的维度有三个:内外倾、情绪稳定性、心理变态倾向。内外倾把人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情绪稳定性把人格分为情绪型和稳定型;心理变态倾向把人格分为精神失调型和精神整合型。比如一个人测得的结果是外向稳定精神整合这三个维度,我们知道热歌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这就说明这个人的人格是多血质,这样的解释把结果静态化。结果给我们可改变的空间显得小了很多。当我们这样思考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希望感:这个人平时的行为举止是稳定的,一贯的外向,面对反馈,外向稳定,是他的一贯作风,这是他行为举止的常态,不分好坏,并不是说这个人就没有内向和不稳定的时候,只是说很少。这样动态化的解读使得测量结果具有更多的可变性,更多的希望和引起改变的动力。这是人格测量量表的动态化解释。其他量表也可以采取这种解释,一般心理健康与行为问题量表、应激及相关行为量表。

3.2 依恋风格的应用解读

通常,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习一套模式、尤其是亲近母亲的模式,当你学会运用了这种模式,那么你就被确定属于某一种依恋风格了。一般分为四种依恋风格分别是安全型依恋,焦虑先占型依恋、逃避型依恋、混乱型依恋通过调查,安全型依恋找安全型依恋的人结婚,离婚率不高,焦虑先占型依恋风格的人找逃避型依恋风格的人结婚,离婚率很高。不安全依恋一般都会做出消极的归因,对关系也是较不满意的,安全型依恋则是较常做出积极的归因。同时较满意其亲密关系这种静态化的定义,让我们对于寻求帮助的来访者有很大的阻力,理论是静止的,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动态化,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理论对这种高离婚率的情况进行重新解释,出现这种情时,假如男性是以焦虑先占型依恋风格的方式来处理事情的,而他的妻子是以逃避型依恋风格来面对的,我们说这两种面对方式不对等。这样来访者就可以知道需要寻找可以平衡关系的一种风格来对待地方,不仅仅是告诉对方,相爱的人可以走到一起,而且还给他们的暗示是可以并且有能力更换这种处理事情的风格,也就是有办法,并不是一定要离婚的。这种结解释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来访者的焦虑,可以使得咨访关系建立的更加牢固。

这就是从《易经》中参考体会出来的,一动就分阴阳,有动就有阴阳的转化。《易经》中每一句话都包含深刻的道理,我们需要借助自己的智慧和“大家”的智慧,多多参考像南怀瑾、曾仕强,这些人的观点,作为哲学基础,将心理学技术与其融合在一起推动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恒豪.荣格的基督宗教心理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猜你喜欢
易经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2700万美元!弗洛伊德案和解金
我所认识的《易经》
《易经》如何从巫术变成经典
易经哲学思想系统论及其网络性新探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漫画
周易君子学与古典生命伦理观的奠基
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弗洛伊德和一个纳粹分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