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的传承与守望

2019-04-20 10:49郭自敏
名家名作 2019年12期
关键词:泥塑泥土创作

郭自敏

[摘要]泥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手工艺人利用夸张、变形、幽默等方式,以泥塑的形式展现出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和见闻。泥塑虽造型质朴,但却有一种原始之美。现探究泥塑的历史以及传承和守望的方式,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泥塑。

[关  键  词]泥塑;传承;守望;发展历程;创新

泥塑属于我国民间早期的手工艺术,至今广泛流传于民间,而且不失民族特色,成为人们喜爱的民间艺术。它主要是对泥土进行加工,使其“活起来”,展现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或素或彩,形象有人物、动物、植物等,它凭借着原始的艺术性不断传承与发展。

一、泥塑的發展历程

我国人民对于泥土有着深厚的感情,古时候就有了女娲造人的传说,认为人类是由泥土捏造的,虽然这个故事缺乏真实性,但是也说明了泥塑在我国的历史极为悠久。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对泥土进行加工,展现出泥塑的艺术性。到了秦汉时期,我国的泥塑艺术已经很发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兵马俑,其将泥人、泥马塑造得活灵活现,极为形象。到了唐代,大部分的塑像都运用泥塑来进行创作,人物形象不一,但都栩栩如生,体现了泥塑手工艺者的高超水准。

二、泥塑的创作和表达

民间泥塑的创造手法比较灵活多变,虽然泥塑作品所呈现出的内容可能较为夸张,但是仍然能够充分地表现出农村的现象和事物的本质。笔者曾经先后涉猎泥塑、砖雕、木雕、泡沫雕、山水盆景、中式园林景观,心中最爱的依然是民间泥塑和传统砖雕。通过查阅资料和亲身实践,笔者将泥塑和雕刻的过程进行了总结,事实上它们并不复杂,雕刻实际上就是除去废料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对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需要雕刻的作品的长度、宽度、颜色等,从而选择合适的材料,在原材料中规划作品的大致轮廓,之后再将多余的材料去除,使作品完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当然,在进行雕刻时,最主要的任务是对废料进行去除,这需要手工艺者把握好方法和技巧,并且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以及非常优秀的刀工作为支撑。泥塑的制作过程和砖雕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如果说砖雕是减法,那么泥塑其实就是一个以加法为主的过程。经过对生活中的人或物的仔细观察,形成印象之后胸有成竹地进行加工。首先,要准备好泥土,将泥土内的杂质剔除,并经过加工,使泥土满足加工泥塑的条件:湿度适宜,软硬恰当,不会粘手。其次,要对内部的骨架进行搭建,通常在进行搭建时会选择使用木头、钢筋等能够确保泥塑稳定性的材料,使泥塑能够完整地进行呈现。在准备好泥、搭建完成骨架之后,就可以进行上泥工作,使泥塑初具雏形。再次,在确保泥塑的雏形能够满足需要之后,展开细致的加工工作,在这个环节要考虑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最后,要对泥塑的各个部位进行调整,使整体更加协调。要注意的是,每个环节在加工完成之后,都需要使用塑料袋来对泥塑进行包裹,防止泥塑因为干燥缺水而开裂。

从古至今,泥塑作品种类繁多,给人们带来很多美的享受。例如,泥塑作品《雄狮驱魔》,它以狮子作为原型,上部为狮子,下部为镇压的魔,能够活灵活现地展现狮子的形象,极具趣味性。面对疫情病毒的侵袭,这只狮子表现出足够的淡定和自信,毛发抖擞,精神振奋,霸气侧漏,尾部和头部呈火字状,病毒怕火,意为首尾兼顾,将病毒踩踏于脚下,并用彩带绳索将其牢牢困住,使其无法挣脱,同时狮子前掌滚动绣球,按中国的民俗即为“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寓意病毒的嚣张只是一时,很快就会被勇敢机智的中国人民平息掉!好的事情,好的生活还在后头呢!又如,作品《佛猴坐禅》在创作时融入了佛教元素,通过密密麻麻、表情各异的猴子堆积所展现出的猴山,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猴子的特点,表达出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期盼。

不同的泥塑有着各异的风格,但都是对于美的追求,对于情感的表达。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笔者认为可以高于生活但又不能脱离生活,一旦脱离了生活,作品便没有了灵魂!师从古人,取法自然,多观察,多领悟,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所以把握想象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度很重要。

笔者非常敬仰古人的那种工匠精神。从古代遗留下来的宝贵的雕刻、雕塑、泥彩塑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古人的专注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古人营造庙宇泥彩塑神像的那种对于神态和形体比例的掌控,对于色彩和纹饰的搭配,对于整体一组雕塑的表现方式和其中蕴含的深厚哲理的解读富有研究价值,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泥塑的学习与创作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实际,吸收和总结前人的智慧,学习古人的专注和敬业精神,在自然界取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然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想象和现实的界限,从而赋予作品灵魂,使泥塑作品展现出更高的艺术魅力。

三、泥塑的守望与创新

泥塑属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其进行传承时,不应该照搬之前的创作方法,要结合实际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有人认为泥塑土得掉渣、越俗越好的理论是片面的,并没有认识到泥塑创作需要新的生命力。在进行泥塑创作时,可以先对某些传世的经典作品进行复原学习,但是在后期的泥塑作品创作时,要学会创新发展,展现自己的思维和认识,并且融入时代元素,只有这样作品才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大众审美。因此,在创作时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可以尝试使用新的材料、新的手法、新的创意、新的理念来对作品进行塑造,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具代表性,才能展现中华民族各时代的精神和生活,从而为之后研究泥塑作品提供新的材料。

综上所述,泥塑作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的一种极为典型、古朴的民间艺术,几千年来真实地记录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轨迹,时至今日仍散发着新的艺术魅力。作为新时代的手工艺者,应该弘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泥塑艺术,并且愿意继承和发展泥塑艺术,从而通过泥塑作品来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吴媛媛,李卓一,陶赋雯.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依赖与优化:基于无锡市惠山泥人的实证分析[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6(4):113-122.

[2]刘晓洁.从造型艺术的角度分析天津泥人张彩塑人物形象设计:以天津泥人张彩塑优秀作品进京展参展作品为例[J].艺术教育,2019(4):211-212.

[3]李凤志,李霜宁.“非遗”语境下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再生刍议:以苏州泥塑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9(5):43-45.

猜你喜欢
泥塑泥土创作
民间美术——泥塑
Jazz
宋志浩作品赏析
泥土
泥塑作业
泥土中的功臣
创作失败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
关于《翔》的创作
呼吸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