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戏曲发展过程中的感悟

2019-04-22 10:07朱芦斌
神州·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振兴戏曲艺术市场

朱芦斌

摘要:戏曲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古典性、传统性等特点,经历了漫长历史的考验依然流传至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战略性转型,当代中国的戏曲艺术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使戏曲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已经成为每一个艺术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戏曲艺术;现状;发展;市场;振兴;对策

一、戏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戏曲的重视,戏曲迎来了春天。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之后又有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等部委《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各省市也相应地出台了支持本地戏曲传承发展的办法,这些措施促进了传统戏曲和濒危剧种的保护、抢救,戏曲剧团建设、人才培养和创作生产,促进了戏曲传播普及和传承发展。戏曲的春天,通过丰富多彩的戏曲活动最直观地表现出来。但在欣喜之余也要清醒地看到,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扶持。工作实践中发现,当前戏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还很突出,自己感觉戏曲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

(1)观众老龄化严重,基层售票演出市场惨淡

观众老龄化严重、基层售票演出市场惨淡问题是戏曲面临的普遍和突出问题。相比老年观众的绝对多数,中青年戏曲观众太少。在大多数戏曲市场的演出中,观众都是以老年人为主,有的甚至是满场白发。观众对票价敏感,免票演出有人气,售票就不甚理想。即使是较好的剧种及剧目,在基层也严重存在观众老化、售票市场萎缩的忧虑。

(2)活动开展流于形式,培育实效不足

蓬勃开展的戲曲活动,存在实效不足问题。有些展演剧目质量不高,不仅不能让人喜欢戏曲,甚至恰得其反。有些戏曲进校园活动流于形式,活动一阵风,难以在校园持续、扎根。活动普及面不够,没有接触过戏曲的还很多,普及过后,喜欢戏曲的人还不够多,喜欢戏曲的常看戏的机会也不多。

(3)现实题材剧目与传统剧目创演比例不对称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以现代戏、新编戏为主的戏曲创新热潮。据相关资料显示,2017 年的全国性戏曲演出活动,如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等,都是现代戏和新编戏唱主角。相比戏曲创新的热潮,对传统戏的重视相对不够,存在传统传承不够,发展创新质量不高的隐忧。

(4)国有剧团缺乏活力与演艺环境、设备实力

国有剧团是戏曲传承发展的主力军,但有些转企改制后的基层国有剧团生存艰难。有些国有剧团体制僵化,机制不顺,缺乏活力。有些地方把国有剧团当作行政机关来管理,工资由人社局部门按职称等级核定发放,吃大锅饭现象严重,阻碍了剧团发展。

剧场、灯光、音响、道具等戏曲基础设施、设备较差,对戏曲院团发展和戏曲市场影响甚大。许多剧团、院团,连最基本的戏曲创、排演设施——剧场都没有。戏曲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阻碍了戏曲的普及传播和传承发展。

(5)缺乏多个层面力量协同

戏曲振兴涉及到多个地区的宣传、文化、教育等多个部门以及剧团、剧协、社团等等多个团体。但地区、部门、团体之间职责、分工与协作机制不明晰,多项政策、多方力量不能形成合力,容易造成责任不清、任务不明、协同不力的情况。而且,流传于多个行政区域的戏曲剧种,更是增加了协同难度。

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戏曲仍然处在从低谷到复苏的爬坡阶段。

二、问题原因及分析

(1)中华文化特质是戏曲弥合断层、发展振兴的内在依据。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现代文化形式日益丰富多彩。电影、电视和网络视频等现代文化形式具有更逼真、更具象的表现力和更广泛、更快捷的传播力,已成为主流文化形式。戏曲等传统文化形式因此遭到了严重冲击,又及时有效保护力度不力,很多中青年人没有接触过戏曲,无法感受戏曲魅力,慢慢地戏曲成了老一辈人儿时的记忆和乡愁,这就形成了戏曲文化断层,直接造成了戏曲观众的老化和戏曲市场的萎缩。

在现代文化形式和戏曲文化断层的双重夹击之下,戏曲会逐渐消亡吗?西方传统的歌剧、芭蕾舞、交响乐等流传至今,并没有消亡。中国传统相声也曾陷入困境,但现在又风生水起。流传千年的中国戏曲融中国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服饰、表演等各种文化艺术精华于一身,有着声腔、身段、程式等优美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而深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品位和审美风范。事实也是如此,处于困境中的戏曲仍有顽强生命力,戏曲有传承发展的群众基础。

从2014年至2019年的六年来,每年的农历初一至十五春节期间,安徽省亳州市演艺公司在本市魏武文化广场为群众进行大型传统戏淮北梆子戏公益演出,每年的这次活动都吸引戏迷观众累计5万人左右,6年来约有30万人次享受了这魅力无穷的文化大餐。我们有理由相信,具有中华文化特质的戏曲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不会消亡,而且还能够与时俱进地发扬光大。

(2)培育戏曲文化是振兴戏曲的基础,需要发挥精品走心作用及学校主体作用。

培育戏曲文化就是普及传播戏曲,让更多人感受戏曲魅力,从而喜爱戏曲。简言之,就是要培养戏曲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培育戏曲文化是弥合戏曲断层、发展振兴戏曲的基础。国家正当其时地推出惠民戏曲演出、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就是为了培育戏曲文化。要达此目的,就要让戏曲深入人心,而深入人心首先要打动人心,而能打动人心的只有那些戏曲精品。事实上,只要走进剧场就能发现,真正受观众欢迎的都是一些扎根生活的、编导演俱佳的精品、走心之作。有些活动实效欠佳,其原因也在于,一是没有打动人心的戏曲精品,二是有戏曲精品却没有持续充分地展现。因此,富有实效的戏曲培育活动应当是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激发大众戏曲热情,将戏曲精华持续而充分地展现,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的过程,也就是打造精品培育活动的过程。

年轻观众是培育戏曲文化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戏曲进校园是培养年轻观众最有效的方式。戏曲进校园是戏曲传承发展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戏曲进校园的实施主体是学校,目标人群是学生,而最了解学生的是老师。充分发挥学校、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戏曲进校园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

猜你喜欢
振兴戏曲艺术市场
东北粮食物流发展研究
浅析琼剧艺术的发展
从供给侧改革谈东北机械工业振兴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戏曲艺术生存之我见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中菲谈“振兴”五大领域合作
舞台灯光在戏曲艺术中的意义
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黑土评剧迎来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