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生物源农药混配剂对茶网蝽的田间防效

2019-04-25 03:11罗鸿崔清梅张强
中国茶叶 2019年4期
关键词:皂素混配苦参碱

罗鸿,崔清梅,张强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445000

茶树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 Drake),属半翅目网蝽科的一种昆虫,以成、若虫群集于叶背刺吸汁液,受害茶树叶片叶背呈现黑色粘液状排泄物,影响茶树光合作用。茶网蝽集中为害,情况严重时会导致茶树叶片脱落,减缓茶叶的生长,会对茶叶的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1]。

茶网蝽在陕西茶区对茶树造成危害,于忠明等[2]、李增义等[3]、吴平昌等[4]、田忠正[5]对茶网蝽的药剂防控分别做过研究报道。2017—2018年湖北省恩施市主要产茶乡镇茶园遭受茶网蝽严重为害,本试验旨在筛选安全高效的生物源农药对其进行防控,为指导茶网蝽的安全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

5%苦参碱(福建省泉州德盛植保有限公司)、30%茶皂素(湖北信风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镇江市润宇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0.3%印楝素乳油(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供试茶园

试验地设在恩施州农科院茶叶基地,2017年发现茶网蝽为害,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

3.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4个处理,处理1:5%苦参碱500倍稀释+30%茶皂素1 725 mL/hm2,处理2:5%苦参碱500倍稀释+短稳杆菌100倍稀释,处理3:5%苦参碱500倍稀释+0.3%印楝素2 250 mL/hm2,CK:清水作为对照。每处理166.7 m2,重复3次,处理间设置保护行。于2018年4月26日茶网蝽若虫高峰期施药,采用博胜3WF-18-3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喷雾。

4.调查统计方法

每小区随机调查20张被害叶片上的若虫、成虫数,3个重复共计60张叶片。喷药前对各处理的虫口基数进行调查;施药处理后1、3、7、14 d分别进行调查(表1)。计算各小区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公式如下:

二、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处理1药后1 d,茶网蝽的虫口减退率和药剂防效分别达75.83%、60.38%,之后逐渐升高,药后7 d最高(分别为93.54%、90.69%);而喷施处理2、处理3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处理3的效果最差,药后1 d防效仅为27.03%,药后3 d、7 d基本没有防效。因此,3种混配生物源药剂中,处理1对茶网蝽的防效最好,在药后7 d与处理2和处理3的防效达到显著水平(P<0.05),药后14 d还持续有防效(71.79%)。

三、小结与讨论

通过几种生物源农药混配剂对茶网蝽的防治效果试验,本研究初步筛选出5%苦参碱500倍稀释+30%茶皂素混配药剂对茶网蝽有较好的田间防效。

另外,因茶网蝽有着易暴发、易扩散、防治适期短的特点,本试验在施药后1 d的防效基础上,选取对茶网蝽有较好防效的茶皂素+苦参碱处理的部分多余区域,在第一次施药后3 d天进行了二次施药,初步探索二次连续施药对茶网蝽的防控效果。由表2可见,二次施药处理后1 d减退率和防效分别为98.69%、97.92%;药后3 d防效达99.75%,药后11 d防效仍为94.44%。由此可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连续2次施用茶皂素+苦参碱,对茶网蝽能起到很好的防控作用。

表1 供试药剂防治茶网蝽试验结果

表2 二次施药防治茶网蝽试验结果

茶网蝽在恩施地区一年有2次为害高峰,在第一代若虫高峰期选择安全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控,对降低茶网蝽的下一代虫口数起关键作用。本试验初步筛选的茶皂素+苦参碱混配药剂对茶网蝽有较好防效,可在来年茶网蝽发生高峰期进一步验证,并根据虫情结合实际选择一次或二次用药。

猜你喜欢
皂素混配苦参碱
茶皂素控害及其增效作用研究进展
茶皂素的活性在农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与细节问题分析
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常压与减压提取工艺对比研究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HPLC 测定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中苦参碱含量
离子液体/纤维素混配固定相分离性能研究
蔬菜育苗基质混配注意事项
Study on Extraction of Tea Saponin from Camellia oleifera Cake Using Water as Extraction Sol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