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诊断在历版《诊断学》教材中的分布与演变

2019-04-25 06:07丁宝珠王春雨白君祥梁文杰
重庆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性传播诊断学病原体

李 楠,丁宝珠,王春雨,刘 坤,白君祥,梁文杰△

(1.河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医学检验教研室,石家庄 050200;2.河北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石家庄 050017;3.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 050599)

病原诊断即通过寻找和确定病原体诊断疾病,是实验诊断学的重要组成,是病原生物学及病原检验医学向临床的延伸和落脚点。临床常见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及寄生虫等,病原检查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愈发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病原生物学及其诊断技术的发展使《诊断学》等教材中的病原检查内容不断演变,笔者调研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历版《诊断学/基础》及本硕连读《实验诊断学》教材,提取并认真分析病原诊断内容,从而为病原检查内容的提炼和优化提供参考,为《诊断学》实验诊断部分或《实验诊断学》的教材编写提供依据,并促进实验诊断学与病原生物学的学科建设。

表1 病原检查在历版《诊断学》本科教材中的分布[字数(构成比),万(%)]

表2 临床病原体检查一节在历版《诊断学》本科教材中的基本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本科教材,第1~8版[1-8];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诊断学/基础》本科教材,第1~4版[9-12];人民卫生出版社《实验诊断学》第1~2版本硕连读教材[13-14]。

1.2方法 收集并查阅《诊断学》与《实验诊断学》,提取各章节病原检查部分,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分析其分布、页数、字数及构成比;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病原检查在《诊断学》本科教材中的基本情况 病原检查内容占实验诊断的比例:第8版(13.4%)比第1版(3.8%)明显增多(χ2=16.74,P<0.01),见图1。病原检查分布主要在临床病原体检查及部分肝病检查、免疫检查、其他检查中。其中,临床病原体检查自第5版开始成为独立章节,内容逐渐丰富,逐步将肝炎病毒检查纳入其中,见表1、2。肝病检查中的病原诊断内容主要是肝炎病毒检查,而后者自第5版进入免疫检查,第6~8版进入临床病原体检查。免疫检查中病原诊断内容主要是病原感染免疫检查,仅在第6版纳入临床病原体检查。性传播疾病检查本属免疫检查,后归入临床病原体检查一章,见表3。

图1 病原检查在历版《诊断学》本科教材中占实验诊断的比例

表3 肝炎病毒检查、病原免疫检查、性传播疾病检查在历版《诊断学》本科教材中所属章节

2.2病原检查在历版《诊断学/基础》本科教材中的基本情况 病原检查内容占实验诊断的比例:第4版(12.6%)与第1版(14.6%)相比无明显差异(χ2=0.38,P>0.05),与《诊断学》第8版(13.4%)比较亦无明显差异(χ2=0.17,P>0.05);内容分布与《诊断学》类似,但无其他检查一节,见表4。临床病原体检查从第3版开始将病原免疫的性传播疾病检查纳入;肝炎病毒检查始终在肝病检查之中;病原感染免疫检查始终在免疫检查中。

2.3新版诊断学教材临床病原体检查内容比较 西医类本科第8版《诊断学》主要内容包括:标本、检查方法、常见病原体、性传播疾病、医院感染、耐药性、肝炎;中医类本科第4版《诊断学/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标本、检查方法)、常见病原体、性传播疾病、医院感染、耐药性;西医类与中医类教材主要内容类似,其中中医本科的肝炎病毒检查放入肝病检查中。

表4 病原检查在历版《诊断学/基础》本科教材中的分布[字数(构成比),万(%)]

2.4病原检查在《实验诊断学》本硕连读教材中的基本情况 在第1版中,病原检查主要分布在临床病原学实验诊断(7.77万字)和部分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2.35万字)两章,共10.12万字。临床病原学检查包括概述(标本、检查方法)、常见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性传播疾病、耐药性、医院感染等,比《诊断学》更详细。临床免疫学包括肝炎病毒检查和病原感染免疫检查。在第2版教材中,病原检查主要分布在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3.70万字)、性传播疾病实验诊断(1.48万字)、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2.40万字)与部分产前诊断(0.19万字),共7.77万字。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实质是对标本、检查方法、常见病原体及医院感染的扩充。

3 讨 论

3.1分散性与多变性是病原诊断演变的特征 分散性指历版《诊断学》或《实验诊断学》教材的病原诊断内容始终未能整合为一个章节,多散布于临床病原体检查、肝病检查及免疫检查等,仅第6版西医本科教材达到基本整合。

多变性指肝炎病毒检查、病原感染免疫检查及性传播疾病检查在各版教材中所属章节不一。肝炎病毒检查本身的三重属性(肝病、病原和免疫)使其可有不同归属。在西医本科教材中,肝炎病毒检查先后归入肝病检查、免疫检查,最后归入临床病原体检查;在中医本科教材中,始终在肝病检查中;而在《实验诊断学》教材中,分布于病原感染免疫或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病原感染免疫检查多分布于免疫检查中,仅在西医本科第6版纳入临床病原体检查中,而在第2版《实验诊断学》列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此外,性传播疾病检查的所属亦多变,在西医本科教材中,第1~4版零散分布于免疫检查,自第5版以性传播疾病检查列入临床病原体检查;在中医本科教材中,先后归属于病原感染免疫、临床病原体检查中。分散性与多变性反映了病原诊断内容的不成熟性,同时为教学改革提出要求,内容的整合迫在眉睫。

3.2临床病原体检查内容构架渐已形成 临床病原体检查章节最早出现于2002年西医本科第5版,历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内容构架渐已形成6部分:概述(标本、检查方法等)、常见病原体、性传播疾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耐药性,各部分构成比相当。各教材均将性传播疾病检查列入其中,均未将病原感染免疫列入其中,仅西医本科最终将肝炎病毒检查列入其中。而在第2版《实验诊断学》教材中,将此章分为感染性疾病、性传播疾病、耐药性检测等。临床病原体检查内容基本构架的形成为病原诊断内容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3.3病原检查的发展应逐步由分散走向整合,由多变走向稳定 病原诊断是实验诊断学的重要组成,分散在其他章节的病原相关检查应纳入病原诊断部分,从而形成独立而完整的临床病原体检查一章。基于此,在各版教材中有不同归属的病原相关内容应归入本章而完成整合与稳定,从而最终走向成熟。如性传播疾病病原、肝炎病原及病原感染免疫应逐步纳入临床病原体检查一章,并成为本章主要内容。第2版本硕连读《实验诊断学》教材,由于以疾病为主线组织内容,可将临床病原体检查归入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

总之,实验诊断学迅猛发展促使病原诊断内容不断演变[15],病原诊断演变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与多变性;临床病原体检查章节虽出现较晚,内容较少,位置边缘,但内容构架渐已形成;以病原为中心的各项检查应归入本章,而使病原检查内容逐步由分散走向整合,由多变走向稳定,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从而有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猜你喜欢
性传播诊断学病原体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2010~2015年合肥市某三甲医院梅毒流行特征报告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艾滋病的防治与护理
记忆法在诊断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