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粘珠有毒

2019-04-25 10:46龚继岳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家庄村长

作者简介:

龚继岳,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第21届作家班学员,第四批“齐鲁文化之星”,《大汶河》小说编辑。作品散见《作品》《短篇小说》《阳光》《芳草》《星火》《绿洲》《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当代小说》等,多篇小说获省级以上奖项。出版小说集《都不算么》。

都家来吧!常粘粘进堂屋之前,转身对追到大门口的孩子们说,要不,搁这儿吃饭?

常家庄北头,常粘粘起了五间锁皮平房,靠旋粉皮发了家。全水泥的,常家庄独一份。原宅基地三间瓦房,翻盖时拉长加宽,对面靠南墙再起两间小平房,当生产车间。院子只剩下一溜溜小胡同,晾粉子,晒粉皮,没地儿了,只得转移到庄南头的老房子里。

常粘乎,老抠唆;皮笊篱,不漏汤……孩子们长短不齐地咋呼着追常粘粘,南头到北头,追到大门口。大门口离堂屋门口三五步远。

这一让,小家伙们反倒不好意思了——再追,总不能追到人家堂屋里去咋呼。不得不刹住脚,可又不死心。打头的小胖子,胖乎乎的小手卷成喇叭筒,架在小嘴上,可着嗓门,朝着堂屋门口,撒着欢儿继续咋呼。

过晌午不上学了,还不回家吃饭?常粘粘不在乎,常小兰早听不顺耳了,一次又一次追到大门口。常粘粘前脚进堂屋,她后脚举着锅铲出来,挓挲起两只胳膊,撵鸡似的,都走吧,瞎嚷嚷个啥!

老两口从凌晨三点忙活到太阳一竿子高,待粉坨子一个个定型后,推到南头院子里,挂在架子上。常小兰抬头一看,说,天天不觉工夫,都快晌午了,咱还没吃早饭哩,俺家走做去。

常粘粘没搭理女人,一门心思地整理完粉包,从堂屋里端出一摞铝铁盆,一一放在粉坨子下面,粉桨一滴答一滴答砸下来,发出当啷当啷的声响。

洗把手,蜇摸一眼快要坍塌的老房子,一腚坐在门前的石台上,常粘粘掏出一盒“泰山”牌香烟,细杆、硬盒的。儿子买的,说是什么油含量低,不呛嗓子。常粘粘往往再装回去,从另一口袋里掏出旱烟袋,装满烟锅,摁结实,点着,使劲一嘬,缓缓吐出去,听着那一声接一声的当啷,那叫一个惬意——云里雾里之间,仿佛一锭锭银子,有节奏地一下一下敲击着铝铁盆。渐渐地落满一盆又一盆,亮晶晶的,银光闪闪。那个念头,就在这时蹦了出来:狗小子,还不稀罕俺新起的平房。甭小瞧老子,想买楼,能难住俺常粘乎……

常粘乎,老抠唆;皮笊篱,不漏汤……

这念头,不光使常粘粘心里亮堂,眯缝起的老眼还金光四射。偏偏这个档儿,孩子们在大门口一咋呼,耀眼的光芒戛然而止。

小孩们放学了,烟也吸透了,女人也该做中饭了。常粘粘寻思着,踅摸一眼拉银子的粉坨子,照着石台,轻巧地一磕烟袋锅,收起烟布袋,关上大门,回家。

常粘乎,老抠唆……尾巴一样,孩子们步步紧逼地跟在常粘粘屁股后面,咋呼得一声高起一聲,惊得家雀子四处逃散。常粘粘却聋了一般,咋呼的好像不是他,直到走出百米左右,再回头打量一下,确认没有孩子留在大门口,才斜楞了孩子们一眼,接着往家赶。

老房子离常粘粘新家,一袋烟工夫就到。到家后,常粘粘径直回了堂屋。

小孩们家,喜欢咋呼就咋呼哩。他不在意,常小兰驱赶孩子们,他还劝女人。

呵——编成唱连小孩们都会了,你倒沉得住气?撵走了孩子们,常小兰回屋来,盛出五花肉炖粉皮白菜,倒上一茶碗酒,埋怨男人,你不在乎倒也罢了,还往家里让?

哪能跟小孩们一般见识?不捐就是不捐,在乎么?常粘粘呷一口酒,躲开女人拨到自己跟前的肉,夹起一筷子白菜,嚼着站起来,端出昨天晚上剩的炒花生,从东锁皮厨房里。

返潮了,再熥熥吧。常小兰伸手要端那盘花生,男人按住,顺势抓起几个,送进嘴里,又呷了一口。

不管怎么说,俺寻思吧,给小孩们盖楼是好事。常小兰知道男人疼钱,想省火,依了男人。拾起一张煎饼,大点的花生拨到男人那边,小点的卷进煎饼里,咬一口,跟男人商量。

好事多了,可得有银子。咕咚喝下一大口,常粘粘夹起一筷子粉皮,生怕掉在地上,另一只手迎着,小心送进嘴里,说章三圣跟常五两家为一个闺女,争来争去,末了,你忘了?

没忘,还不是看谁家有钱?

数都不数了,上称称。

闺女稀罕呗!

咱那臭小子,考了个破公家人,咱家的平房还不称心。又捏起两粒花生,常粘粘扔进嘴里,也没寻思寻思,现如今娶个媳妇多费劲。

那、那大能人再找你呢?

到时再说。一口喝光剩下的小半茶碗酒,常粘粘干脆端起盘子,把最后几粒花生倒进嘴里,还皮笊篱,不漏汤?谁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又光喝酒,不吃饭。常小兰递过去的煎饼,被男人挡了回来。女人心疼地埋怨,再上火别说牙疼,还说不在乎哩。

家里地瓜不多了,俺上坡找章三圣。常粘粘离开饭桌,去南岭买地瓜。

从南岭回来,路过村部,跟大能人走了个脸碰脸。

常粘乎、常粘乎……

大能人从乡里回来,看太阳大半晌午了,估摸这工夫常粘粘忙得差不多了,没回村部,正准备去找常粘粘。老远见他耷拉着脸,连叫两声,也不应,干脆紧走两步,径直站在他前头,这才停下。

俺叫常粘粘。随村长来到村部,一落座,常粘粘就开了腔,要是不叫你村长,当面也叫你大能人,你瞪眼不?

好,常粘粘、常粘粘。这是谁惹着常家庄的大财主了?

财主不财主,没偷也没抢,是俺从牙缝里攒积的。常粘粘这时已装满烟袋锅,村长赶紧拿起桌上的火柴,打算替他点上。他却一把夺过来,自己点。

财主了,腰就是粗啊!村长也不在意,站在一旁,自嘲地说,咱这穷村长都巴结不上了。

群山连绵的鲁中山区,哩哩啦啦地甩到泰山脚下的常家庄时,吝啬得连一溜水浇地都没留下,一色的丘陵薄地。撑旱,适宜种地瓜、花生。耐旱的还有一种草,叫粘粘葵,学名苍耳。常家庄都叫粘粘棵。长满硬刺的果实酷似小枣核,当地人称粘粘珠。坝堰上,荒坡里,河沟里,甚至屋顶上,遍地都是。按常家庄习惯,地瓜切成片,除了喂猪,其余的卖钱。一转眼,整壮劳力齐刷刷出门打工去了,都懒得切片,直接卖掉。那一年,来了个收地瓜的,装完常粘粘家的,付完钱,他愣不让人家走,非要和人家拉拉呱,套近乎。三拉两拉,把人家收地瓜旋粉皮的道道,全粘乎明白了。来年,人家再来收地瓜,全庄都说常粘粘付了定金。人家临走时说,他该叫常粘乎。没几年工夫,常粘粘靠旋粉皮发了家。供儿子读完研究生,全庄不知道他花了多少钱,反正翻修房子,歇车庄建筑队说没有十万块钱以上,撑不起来。

将才,俺在南岭上,挨了章三圣个没脸。常粘粘使劲嘬了一口,一脸委屈地说,村长就甭西北风刮葛针,再刺挠俺了。

不怨常粘粘诉苦——找到章三圣时,一地的地瓜全刨完了。老远,常粘粘就闻到一股亚布力烟的味道。坝堰上,章三圣正坐着抽地头烟。

哟呵——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三圣哥这是知道俺要来啊,地瓜都归拢成堆了。话到人到,常粘粘凑过去,蹲下来,掏出烟袋锅,伸过去,等着章三圣给他装亚布力烟。等来等去,章三圣却兀自抽烟,没事人似的。

都归你了。常粘粘记起来了,章三圣喜欢吸他的细杆“泰山”烟,赶紧掏出来,抽出一根。本想把剩下的再装回去,干脆把大半盒都递过去,章三圣却连头都没歪,他只好搁在坝堰上,继续用烟袋锅捅章三圣,一下、两下……章三圣没容他捅第三下,一巴掌将烟袋锅呼到坝堰下面。

老丈人合眼前,把烟袋锅交待给常粘粘,俺闺女就像这烟袋嘴一样,天天含在嘴里怕化了,你得好生稀罕,烟袋嘴在俺闺女就在……

说时迟,那时快,随着烟袋锅出手,狗吃屎一样,常粘粘跟着扑了下去,正好栽进垄上的地瓜窝里。幸亏坝堰不到半人高,下面又刚刚刨过地瓜。嘴里、鼻孔里全呛满了土。稍稍缓过神来,满地爬来爬去,烟袋锅找到手,才想起抠嘴里、鼻孔里的土。

章三圣儿子在哈尔滨打工,带回来的亚布力烟丝,劲儿大,耐抽。章三圣跟常粘粘是从小光腚长大的,多咱带回来,一定少不了他的。这次不知道为什么没想着他。

三圣子,你哪根筋不对劲?返回坝堰时,常粘粘触碰了坝堰上的粘粘棵,胸前沾满了粘粘珠。一个一个往下摘着,提着章三圣的小名,兴师问罪。

浑身熨帖着哩,倒是有人越活越抽抽。章三圣哪里还等常粘粘摘完,起身去收拾地瓜秧子,常粘乎,老抠唆……

常家庄小学要盖教学楼,发动每户自愿捐款,最低一千元,做生意的可以多捐。像常粘粘这样的大财主,村长觉得,最少还不得捐个万八千的,可一直不见动静。章三圣给常粘粘敲边鼓,说改善孩子学习场所,积德行善的事儿,别抠唆。常粘粘说,眼下正是收地瓜的节骨眼上,不凑巧。章三圣从村长那儿领命的时候,可是打了保票的。

好你个三圣子,谁活抽抽了?考虑到家里存货不多了,自己是来买地瓜的,常粘粘不想跟他抬杠翻脸,咽回心里话,说出口的是,你也甭价编唱埋汰人,俺不在乎。

常大财主在乎谁啊?章三圣也明情,不买地瓜,常粘乎也没工夫来闲磨牙,俺家地瓜都黑心了,烂在地里当粪使,也不卖。

打不着兔子照样过年。常粘粘到底忍不住了,行,不要你家的地瓜,俺一样出粉子。

试试呗!

光生气了,常粘粘哪里想到,老哥俩一辈子的交情,章三圣这次真不顾了,拉长了驴脸,动了真格——一句试试呗,后来买地瓜,让常粘粘多花了一半的钱,还不止。

你看看,要知道你玩这个高难度动作,我就晚一天刨地瓜了。常粘粘鼻尖上还在往外渗血,开玩笑归开玩笑,村长从抽屉里找出创可贴,递过去,贴上吧。

村长你——常粘粘接了半接的手,又气得缩了回来。

消消气吧,不是寻思给你败败火吗?好,说正事儿。村长撕开包装,直接给他贴上,等他一袋烟抽透了,转入正题。我从乡里刚开会回来,全县开始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各村先自查自改。咱庄里,那个什么——说到这里,村长顿了一顿,从你家通到小河的那条阳沟,你蓬起来,乡里一个月来检查一回。

被村長截进村部,常粘粘以为,肯定还是捐款那点破事。先刺挠人,后又贴创可贴,不阴不阳地费这些劳什子,却只字不提捐款,要他蓬阳沟,这是唱的哪一出?

回到家,常小兰把仅有的地瓜已经洗干净,等着男人回来粉碎。可他一进门,又装上一锅烟,吧嗒吧嗒地嘬起来。

浓浓地吐出一缕烟雾,常粘粘道出了去南岭、见村长的经过。

三圣子是给了你没脸,可你不给他面子在先啊!常小兰给他倒上一杯水说,还不算前些日子,他到处借钱,咱可是一分也没借给他哩。

分责任田之前,全庄的日子都过得一样稀松,粥稠点稀点,差别不大,反正都缺钱。谁家遇上娶媳妇、嫁闺女一类的大事,邻里百舍的到主家一商量,钱凑凑,事儿办过去,谁家的再还给谁。比如当年常粘粘娶常小兰时,这家凑10元,那家凑20元。章三圣实在拿不出钱来,把女人攒的一篮子鸡蛋挎过来。过后还他,说什么也不要了。眼面前儿,再商量大事,再10元、20元的凑,真都不算么了。前几天,章三圣跟常五两家为了争一个闺女,谁家银子压住秤砣的多,成了硬杠杠。村长作为召集人,通知常粘粘去章三圣家商量凑钱之事,他说俺又不是本家,掺和不着。话,传回来,噎得章三圣差点背过气去。最终,章三圣的儿子落了空,腌腌臜臜地回哈尔滨打工去了。

本庄的闺女留不住,外村的嫌常家庄干巴岭,死活不愿意嫁过来。更关键的是这些年闺女稀罕。原本章三圣先托的媒婆,人家闺女也答应了,条件是一斤百元大钞,也就是435张。章三圣不清楚常五也托了媒婆,儿子刚出去打工,满打满算才趁百十来张。常五对媒婆说,俺家趁。章三圣急眼了,俺家趁一斤半。常五说,那样的话,俺家趁二斤……

这年月面子又不值钱,有钱才是大爷。常粘粘抽透烟,烟布袋一缠,装进口袋,一摆手,说,现如今,各人过各人的日子,谁管谁啊!

常粘粘之所以不理会常小兰的话茬,是因为他有话没法跟女人说——村长是没提捐款的茬,还提醒他,全乡开始环境综合整治,提到了那条阳沟。尤其离开村部时,村长说,不光章三圣,全庄人对你可是不薄啊。

听话听音。常粘粘心里明镜似的,村长让章三圣给自己吹风,吹成了耳旁风,村长心里不得劲儿,明面上是环境综合整治,实际上想借这个茬口整他常粘粘。

什么蓬阳沟,分明是在敲打他常粘粘——你不是不捐吗?别忘了常家庄的臭味是谁鼓捣出来的。

奶奶那个纂儿,大能人,什么破村长?甭提起裤子就不认人。女人嘴浅,有些话没法跟常小兰说,不说,心里又憋得慌。常粘粘扛起大镢、铁锨出门的时候,暗暗地骂上了——你个三圣子,也是的。你二啊?噢——村长让你吹吹风,你就本事啦?编排俺抠唆。村长隔三差五地捎话,说乡里谁谁又夸俺的粉皮了,今儿让俺送20斤,明儿个送50斤,你知道吗?俺都是黑夜里送的,连俺女人都瞒着哩。捐一千元算个屌?你知道俺的小本本上都记到第几个一千元了吗?你吹风?难道你比村长还多长一个蛋?

阳沟,原是个阴沟,二百来米长,直通到常家庄中间的小河。

面对村长的敲山震虎,常粘粘当面不说破,真不是给村长留脸——旋粉皮与其说是个技术活,不如说是个麻烦活。地瓜粉碎成糊糊,过箩后滤出粉渣,粉子经发酵,再装进粉包,晾成粉坨子,以备制粉皮用。排出的污水,顺阴沟流入小河,产生的酸臭味笼罩着整个常家庄。一年又一年,污水沉淀加上捎带的垃圾,阴沟出了中梗阻,漾出来,满大街横流。走进常家庄,连犄角旮旯里都散发出一股酸臭味。揭开阴沟上面的石板,常粘粘隔几天清理一次,阳沟是疏通了,但酸臭味无论如何也疏通不了。为这,乡里每次开会,村长没少挨点名。常家庄乡老少爷们顺口会说一句调侃,常家庄——又酸又臭。

好生看看吧,都是你的功劳。常粘粘把早先掀开的石板再蓬回沟上,覆完最后一掀土,坐在小桥上,刚装满一锅烟,章三圣从南岭上回来了。常粘粘打算让他一块抽一袋,歇歇——毕竟是打小的兄弟了,红脸还不是常有的事儿。谁知章三圣捂着鼻子,指指河道里的那些粉渣,乜斜了他一眼,冷不丁甩出一句,回家了。

朝着河道使劲吐出一口烟雾,常粘粘直勾勾盯住了那堆粉渣。往年,雨水大的时候,大部分随着水流冲走了,这几年,雨水少,加之河道里垃圾多了起来,水流小了,粉渣一拨一拨地新茬接着旧茬,越堆积越多。常粘粘只好天天来扒拉几下,摊进河道里,不至于堵住阳沟的出口,也不至于堵塞河道。

粉渣一开始是酸臭味,后来随着风干,光剩下臭味了。岂止是章三圣捂鼻子,全庄老少爷们一上街,哪个不捂?哪个没给村长上过话?譬如常五。他虽然以二斤人民币的代价,跟章三圣争到了儿媳妇,却对村长说,咱庄都成臭窝子了,咱要是有闺女,别说二斤、三斤,就是送一车彩礼钱,也不能留在常家庄。

村长是谁?大能人啊!之前,他闺女死活要嫁给常五的儿子,村长指着大半篮子粘粘珠,说,行啊,那我先死到你前头。边说边抓起一把粘粘珠往嘴里送。常四就是吃了一把粘粘珠毒死的。闺女一把夺过来,妥协了。对外,大能人是这样讲的。实际上,威胁闺女前,他说,常五家就是送一车彩礼钱,也不能留在常家庄。

一箭双雕,常五的本参得有学问。村长脸一红,咳嗽了一声,说粉渣臭不假,可河道里不光粉渣吧。

村长就是村长,常粘粘觉得,这话说得不光水平高,还替他讨了一个公道——除了粉渣,不说全庄倒的垃圾,常家庄五天一个集,集市一散,烂苹果、臭韭菜等乱七八糟,转身都扬撒进河里。雨后,太阳一蒸发,粉渣味和着烂果品、烂菜味,谁从河边走,熏不死一准熏你个趔趄。

蓬起阳沟,常粘粘挨家挨户转了一圈,通知大家把地瓜直接送到庄南头的院子里。天擦黑的时候,常粘粘深一步浅一步地回来了——到谁家都是一句话:贵贱不卖。

信封送给村长了?常小兰赶紧递上一杯菊花茶。这几天,捐款加上买地瓜不顺溜,闹得他光喝酒不吃饭,老上火。女人担心他再害牙疼,早泡好了菊花茶。

蓬好阳沟,回家放下大镢、铁锨,常粘粘临出门时,常小兰为他准备好一万元钱,装进信封里,你顺路给村长送过去,买了章三圣的面子,村长也满意,还堵了全庄人的嘴。

粘粘哥!常粘粘不接,转身要走,女人一把拽住他,听人家说嘛!

快说!别看五十多的人了,只要女人一叫粘粘哥,常粘粘耳根子立马软下来。

你家来之前,三圣子屋里头的刚走。跟咱儿子处对象的是她外甥闺女,人家她妹妹向她打听咱了……

常粘粘乖乖让女人揣进口袋。女人还以为常粘粘是为了儿子。没想到,他又揣了回来。

你真当老抠唆啊?信封原封不动地揣了回来,搁在桌子上,女人这回可不叫他粘粘哥了。

俺抠唆?立集、修桥、修南岭的生产路,哪回捐款俺草鸡过?常粘粘另一层意思是,还不卖给俺地瓜,全庄谁家有坎俺没有帮过?

那、那这回咋草鸡了?每一回捐款,虽然他都不痛快,可只要女人一叫粘粘哥,他一准同意。

俺就草鸡了。好家伙,女人居然也说自己抠唆,常粘粘简直是火冒三丈,掏出烟袋锅,对着桌子胡乱敲击着,还就是不捐了,又不是当年交提留、交公粮,不交不行。

你——

一提当年交公粮,常小兰泪眼婆娑。

那年荒春,常粘粘亲娘领着双目失明的婆婆,要饭要到了常家庄。路过南岭的荒坡上,饿得常粘粘在母亲体内实在待不住了。一落地,娘没来得及看上一眼,就死了。贱年的光景,连老鼠都饿得吱吱叫,天又大旱,荒坡上的苦菜子、伏条秧子,早吃干净了,只剩下粘粘葵。沾满粘粘珠的小粘粘,硬刺扎疼了他,又没力气哭,小手不停地乱扒拉。奶奶摸索着掐断脐带,摘下粘粘珠,撕一溜上衣,擦干凈,抱在怀里时,小手里还攥着一颗粘粘珠。奶奶说,乖乖,下生在粘粘棵上,这也是缘分,认粘粘棵当干娘,叫粘粘吧。

住进生产队看护庄稼的屋子里,祖孙二人吃了上顿,下顿还不知在哪儿。不是常小兰一家照应着,祖孙二人早成饿殍了。一见常五和常小兰吃煮地瓜,小粘粘就使劲咽唾沫,恨不得吞粘粘珠。常五说,你要是敢吃,就给你地瓜。常家庄谁不知道粘粘珠有毒。常小兰说,坏,你咋不吃。说着,把自己的地瓜给他。常五一把挡住,学狗叫吧,叫了就给你。小粘粘咬着嘴唇不吱声,绕到常五背后,猛地一把摁他头上,上下一搓,头发就“聚”在一起。奶奶去世后,常小兰多了个哥哥,叫常粘粘。放了学,去南岭打草,小兰一心一意地薅草,粘粘却一心一意地摘粘粘珠,拿鹅卵石蹭去上面的硬刺,捡一根伏条秧子粗壮的茎,串起来,挂在小兰的脖子上。三圣子来抢,粘粘小手只一扬,他便不再近前——三圣子也怕他对付常五的办法。再去三圣子家听《岳飞传》,肯定是被拒之门外。

有什么啊?不就一个破木头匣子(木壳收音机)吗?回到家,小兰哭着埋怨粘粘哥逞能,害得连她也听不上《岳飞传》了,边哭边掏出四四方方的小手帕,擦泪水。

将来、将来粘粘哥给你弄一个,不光出声,还出人的木头匣子。小粘粘一见妹妹哭,眨巴眨巴眼睛,想想几天前庄里刚放的电影,对了,就跟电影一样,前面有(幕)布,上面还出人哩。说完,把手帕夺过来,在一个收音机大小的木板上,横比划,竖比划。

粘粘珠有毒,却是沤杂肥的好东西。生产队给各家各户分配了交草任务,用圈粪跟草掺和起来,大积土杂肥。小粘粘一人超额完成了全家的任务。嫌粘粘珠扎手,旁人不敢薅粘粘棵,小粘粘不怕,常家庄的粘粘棵,统统让他收敛了个干净。常家庄出地瓜,不产玉米,上边要公粮非要交玉米。好在不多,一家20斤,跟亲戚家借一点,可以应付。那年月,家家户户都吃地瓜干煎饼,如果能吃上玉米煎饼,光寻思寻思就流口水。见父亲借来半袋子玉米,小兰说要吃棒子煎饼。父亲笑了,等你长大了,嫁个好婆家,天天吃棒子煎饼就货郎鱼(鱗刀鱼)。当天夜里,小粘粘悄没声地溜出了家门。第二天,父亲交公粮回来,如果不是小兰和母亲拦着,一顿棒揍小粘粘是躲不过的——头天夜里,他敛获了足有大半袋子粘粘珠,仅仅在上面撒上了一层玉米……

你把这一万块钱给常五送去。常粘粘又装上一锅烟,拿火柴的同时,指一下信封说。

按辈分,常五是小兰的叔伯哥。

你不捐给村里,大家伙儿怎么看你?

爱咋看咋看,三圣子这个坏蛆。常粘粘划着火柴,点了半点,刚刚熄下的火又上来了,俺通知大家伙儿送地瓜,都商量好了似的,谁家也不卖,不是三圣子从中传话,是哪个?

那你这钱——女人的意思是,一准借给常五,不捐给学校?

刚才在他家,常五媳妇愁得直抹泪。

为么?

常五跟章三圣是争来了儿媳妇,可豁上了一辈子的积蓄,还拉了一腚饥荒。女方又捎话说,领证前,得先买辆小轿车,要不,先等等领。

唉——现如今,哪里是娶媳妇,是豁钱。常粘粘说话耽误了点烟,只剩下火柴把,干脆扔掉,烟袋锅搁在桌子上,论亲戚,他是俺叔伯大舅子,别跟他哥一样,一万块钱难为得寻了无常。

去年,常四家儿媳妇进门之前,也是跟眼下如出一辙。双方商量着嫁娶了,女方提出再要一万块钱买首饰,否则,不进门。常四老实了一辈子,儿子也跟他一样,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再不成家就三十挂零了,好歹东借西凑,媳妇就要过门了,又狮子大张口……一气之下,常四吞下了一把粘粘珠。

秋风习习,田野里的蟋蟀轻轻吟唱着。

打小,跟常粘粘要好的是章三圣,见面就掐架的是常五。常小兰走在去常五家的路上,对男人不帮章三圣,却帮常五,真沒想到。正是没想到,才感觉贴着胸口的那个信封,温暖又欣慰——放学回家的路上,粘粘哥常常顺手给小兰做一串“项链”。某天晚上,吃饭时也舍不得摘,不小心吃下两颗。睡觉时头晕、恶心。医生说,不要紧,吃一两颗糖块,多喝些水,就解毒。要吃糖,得到歇车庄代销点里去买。黑更半夜里,代销点早没人了,只能等到天亮。半夜时分,粘粘拿着两颗水晶糖块回来了。小兰吃下,天亮后真好了。父母追问哪里弄的,他红着脸不吱声,只说要一个鸡蛋。代销员接过鸡蛋,粘粘说还糖块钱……代销员慌忙清点商品,除了糖块瓶子跟前那两块添秤的不见了,其它商品一样不少,再就是窗玻璃被打碎了一块……转眼,小兰要出嫁了。按照本家兄长背妹妹上轿的传统,这差事自然归常五。常五说,嫁谁都行,嫁常粘粘,背不动……父亲弥留之际,对常粘粘说,这个泰山玉烟袋嘴是咱家祖传的,小兰跟它都交给你,我没了挂心事儿。

隔了一天,常粘粘处理完家里仅有的地瓜,去歇车庄买地瓜。还没到晌午,就回来了。歇车庄洼地多,地瓜水性大,没有常家庄的出粉子多。之前,光本庄的地瓜就够他家一年用的,不是章三圣带头使坏,说破大天,常粘粘也不买歇车庄的地瓜。眼下不行,歇车庄最近,其它村庄忒远,得多支运费。让常粘粘最咬牙的是,两毛钱一斤的正行市。可人家都开了会一样,两毛五一斤,爱要不要。加上运费,算下来,比要本庄地瓜,多花一半的钱还多。

你不该和三圣子耍叉,得罪了人家,应验了吧?吃过中午饭,常小兰在缝补旧粉包。

常小兰不是没给男人提过醒,三圣子不会光在咱庄使坏,你不给他面子……

知夫莫如妻,男人一根筋的秉性,常小兰还能不知道,醉死也不承认喝醉了酒不说,还嘟囔熊娘们事儿多。

搁在以往,女人一埋怨常粘粘,他肯定要争辩,不是俺跟他耍叉,是他跟俺……这会儿,常粘粘一个劲儿嘬烟袋嘴,不嫌娘们多事了。心里,可没闲着,在盘算他的小九九——多出点血就多出点血吧,反正,这一冬干下来,加上存款,给儿子买个百八平方米的房子,是瞎子擤鼻子,把里攥着。儿子上班后,周末请他老两口去看花海。花海附近是新开发的河园小区。常粘粘慢慢落在后面,悄悄来到小区里,一个劲儿夸人家售楼小姐漂亮,小姐不好意思地说,大伯您再夸,也是五千多一个平方,不骗你。还说,在这里买房子,推开窗,远处是泰山,近处是大汶河,楼下是一片花的海洋……

俊啊,真俊!买地瓜的不快,被眼前仿佛一片片的美景替代,常粘粘浸沉在美好的憧憬里,自说自话。

瞎嘟囔么哩?常小兰截断了男人的憧憬,要不,你给三圣子也送一万去?

常小兰听媒婆说章三圣又找了她。

两家为争那个闺女,图面子,章三圣说不用常粘粘支援,可到最后借不出来了,只好考虑贷款。后来,贷款没办下来,常小兰给送过去两万元。章三圣说,别说两万,就是二十万,也不要,要是老抠唆来,一分钱也收。

嗤——拿着香还找不到庙门了?想都甭想。女人回来,常粘粘没有计较女人瞒着自己送钱,却鄙夷地说。

你这个娘们咋记吃不记打呢?常小兰眼下又让男人去给章三圣送,他刚才的好心情虽然还在,可他章三圣要面子,自己也算是常家庄的头面人物,给他送?俺还不如捐给孩子们盖楼哩!

那你去啊?

去你个头。常粘粘一听,从沙发里站起来,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大能人要是跟咱结账的话,俺一分钱也不要,全捐了。

结账?什么账?常小兰一头雾水。

俺……常粘粘一下子噤了声,意识到说漏了嘴,那什么,俺联系车,去歇车庄拉地瓜,拉来直接卸到南头的院子里,往后就在那儿弄粉子了。你去收拾一下,乡里快要来检查了。

不借给章三圣,也不捐给孩子,男人这是怎么了?瞅着常粘粘远去的背影,吐一口唾沫,你个常粘乎,老抠唆。

南头的老房子,是常小兰的娘家,也是他们原先的家。父亲去世后,头一年清明,去南岭上坟。砰——的一下,常粘粘一个响头,磕在坟前,声泪俱下,爹,俺说话算数,在咱庄北头,新盖了三间大瓦房;您那三间草屋,不塌,就不拆;看见房子,俺就记起您的养育之恩,记一辈子。

住进大瓦房,当年过春节,常小兰一锅一锅地蒸馒头,趁热乎,常粘粘一家一家地送。尽管两口子年夜饭没有吃上饺子,但常小兰却偎依在男人怀里,激动地拉了一宿呱。

盖房子一分钱没有,常粘粘从南岭上白天开石头,黑夜里再运回来。见他没白没黑地劳碌,大伙纷纷前来帮忙,运回石头,脱了土坯,大能人出面赊来砖瓦……最后,全庄子人再齐下手,盖起了三间大瓦房。

儿子来年出生,全庄又一家不落地来送“祝米”。当天夜里,按照白天记好的名字,将一把把挂面、一盆盆小米和鸡蛋,常粘粘再逐家逐户送回去。送完才说,有俺比着,贱儿好养,饿不死就行;老少爷们帮咱起了房子,咱不能再让他们破费。

净是些陈芝麻旧谷子。常粘粘明明不喜欢女人经常忆苦思甜,却说着说着眼圈就发红。初一、十五地捋一捋,常小兰却觉得很受用。受用是体会出他的粘粘哥不忘恩。当然,也不是害怕欠了全庄子的人情,是穷怕了、饿怕了。一如他发狠说,豁出这把老骨头,也得给儿子买楼。

地瓜很快堆满了南头的院子。白天,老两口在这里弄粉子;傍黑,随着家雀子一块回家宿窝。

一个月后,村长领着乡里的一大帮子人,呼呼隆隆地来检查。常粘粘正在粉碎地瓜,断开电闸,对村长说,上边有政策,咱得听话。这不,俺挪到老房子来,省得再往河里排污水。

那污水呢?一个穿制服的蹙着鼻子问。

在这里。领着大家来到院子外面的南墙根,常粘粘抱开一个秫秸团子,一个大池呈现在大家面前,污水在慢慢减少,渗进旁边的地瓜窨子里。

生产队当年挖了几口又深又大的地窨子,储藏地瓜,实行责任田后废弃了。

粉渣呢?穿制服的又问。

噢,有人來收,说是送给酒厂做酒糟。

常粘粘还想说,为了少排污水,现在不做粉皮了,光制粉子,卖粉子。可穿制服的没容他说完,拽着村长,去一旁嘀咕起来。

隐隐约约地,常粘粘听到捂着耳朵偷铃铛、长痛不如短痛之类的。送走检查组,村长也没给常粘粘个囫囵话,只是说,先干着吧。

这天,儿子电话里说,原打算带着媳妇一块回来,眼下工作忙,回不去了,忙过这几天吧。还一再交代,一定听他的,生意别干了,把家里好生收拾收拾,买房子的事儿也别操心了。

还不干了?不干了,指望你那几个死工资,猴年马月能买上房子。电话让常粘粘喜忧参半,新盖的平房,又不像前些年,家里鸡飞狗跳的,满院子羊屎蛋子,还用收拾?

电话是常小兰接的,问儿子为么别干了,儿子说,一句两句也说不清,等不忙了,再细说。

儿子也没说清楚,村长到底说了实话,那次乡里来检查很不满意,还没进村,就臭味扑鼻,要求干脆停了,省得县里暗访组来后,再给乡里抹黑。

果然,县暗访组来过之后,光停了还不行,连同旧房子要一并拆除。乡里派人来拉走了粉碎机、晾粉子的架子,还填平了大池,洒上了石灰。责令常粘粘在一周之内,尽快处理剩下的地瓜,抓紧拆房子。否则,强制执行。

一周后,地瓜常粘粘拉回家中,房子依然透风撒气地杵着。强拆组准时来了。

大能人,你这叫借刀杀人。常粘粘站在屋檐上,用烟袋不停地指着铲车前面的村长,恨不得一烟袋敲死他。

新农村建设一开始,村长就打谱推倒老房子,常粘粘摆出一副与老房子共存亡的架势,只好作罢。眼下,他又故伎重演,态度也很明确,俺的家伙什可以拉走,要想拆房子,还不如要了俺的小命。在常粘粘眼里,这哪是一座老房子?是饿得两眼放花时的煮地瓜,是冬天里的棉衣棉裤,是常小兰那句柔柔的粘粘哥……总之,拆除老房子,是对他这辈子不忘记养育之恩的亵渎,必须捍卫,誓死。

有什么事,老常,你下来咱商量。村长一再比划着让他下来。除了强拆的人,常家庄在家的人全来了,一景似的仰着头围观。村长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房子龇牙咧嘴的,说塌就塌,下来,什么都好说。

好说个屁。常粘粘薅了一颗粘粘葵,径直扔到村长身上,俺为么没给孩子捐款,你心里有数?什么综合整治,不就是想借机整俺?

粘粘哥,村长说得对,还是下来吧。过了大半辈子了,常小兰在全庄子人面前,还是第一次称呼他粘粘哥。

突——突——

开铲车的把村长叫上去,耳语了几句,待村长下来,一踩油门,铲车冒着黑烟朝房子缓缓开进。

推吧,大能人。一看这阵势,常粘粘干脆朝屋脊走去,谁要是腿肚子打软,谁就是大闺女生的。

其实,推土机也就做了做样子,只向前动了一动。而这时的常粘粘,全然不顾地由屋檐向上走去。房子年久失修,不是大梁撑着,早散了架。屋檐下面有墙基支撑,可檩条都生了虫眼,檩条上面的秫秸多已空瘪,常粘粘走了没几步,踩穿秫秸,掉了下去……

常粘粘住进县医院,儿子来陪床。

给大能人说,俺常粘乎只要还喘气,老房子绝对不能拆。一睁开眼,见到儿子,常粘粘还是坚持。其实,第二天,老房子早夷为平地。

大,怪不得村长。

不怪他,怪你?

差不多吧。儿子一咧嘴,說,暗访组领头的,签发强拆令的,都是那个短发的高挑个,您儿媳妇。

儿子一提示,常粘粘记起来了,暗访组来时,村长没跟着,除了章三圣跟领头的高挑个打了个招呼,没人敢进前……常粘粘的脸慢慢耷拉下来。

俺跟你娘省吃俭用,拼死累活地给你们挣钱买房子,你媳妇还没过门哩,就……常粘粘只觉得火往上拱,嚯的一下,坐起来,吓得常小兰赶紧摁倒他,这是医院,你干么?

你滚——你滚——躺下后,常粘粘的火撒不出来,指着儿子大声喝斥。儿子被母亲的眼色支开了病房。

五天后的一个下午,常粘粘出院了。

出租车眼看就要进常家庄了,常粘粘让司机往南开,常小兰说,回家,儿子媳妇在家等着哩。

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已经摆好,儿媳妇专门给常粘粘敬酒,以示“谢罪”。儿子趁机说,酒是您儿媳妇买的,泰安最好的“五岳独尊”,一瓶能买您平时喝的白酒两箱。但常粘粘只喝了几口,就借口坐车坐累了,睡觉去——儿媳妇对常小兰说,已买了河园小区的房子,用两人的公积金贷的款。还说请二老搬过去,一块住。

房子在十楼,常粘粘走到阳台,打开窗子,眼前果真是那片花海,鲜花盛开……花丛中,常小兰频频向他招手。迎着手势,他飘飘忽忽地落在花海里。瞬间,花海变成了一片粘粘棵,粘粘棵挂满粘粘珠,沾满他的全身。他一把一把地从脸上往下捋,捋干净,立即又是一脸。干脆,他不捋了,一颗颗吃进肚里。

常小兰问,不怕毒死?

拆了老房子,掏空了俺的心,常粘粘说,跟死了没什么两样。

拆了多好,常小兰说,早就该拆了。

胡啰啰么哩?常粘粘对自己的女人一下子陌生了,你到底是谁的娘们?

你是谁?那你也不是俺粘粘哥。常小兰也不认识他了,粘粘哥一辈子不舍得吃,不舍得喝,把钱看成粘粘珠,比他亲娘都亲,可多咱给孩子捐款,大方着哩。

那俺是谁?常粘粘真毒死了吗?

管你是谁,反正你不是粘粘哥,死了俺就找他去。常小兰说着,也往嘴里塞粘粘珠,一把一把地。

你不能吃。

就吃,俺粘粘哥会解毒,俺不怕。

……

一句俺不怕,惊醒了常粘粘,还惊出了一身汗。他顾不上擦汗,三两下推醒身边的常小兰说,快,把存折都给俺找出来。

责任编辑/董晓晓

猜你喜欢
家庄村长
聂家庄泥塑:老手艺塑出新年味儿
留住都市里的“乡愁”
原因
丢羊
一叠钞票
曹家庄完小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
不计算比大小
平山锆家庄村的团支部应当解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