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间的相关性研究

2019-04-25 11:42张红珺
健康大视野 2019年7期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胃肠病相关性

张红珺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6-2018.3期间我院收治的680例行碳14呼气试验检测的体检者,经内镜检查有153例患者胃肠病得到确诊,其余527例为健康体检者,对比胃肠病与健康人群的碳14呼气试验检测结果,统计Hp感染率。结果:胃肠病人群的Hp感染率(77.78%)明显高于健康人群(14.8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肠病与Hp感染间有明确相关性,采取抗Hp感染措施治疗可实现对症治疗,建议临床采纳。

【关键词】 胃肠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030-01

胃肠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现代社会受人们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工作压力增大的影响,胃肠病变得越来越普遍,由于胃肠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因素。胃肠病病程长、易反复、易复发,在治疗时应当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有研究显示胃肠病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间存在一定联系[1]。Hp是1983年被首次成功分离的病原菌,目前对于Hp感染与胃肠病之间的相关性尚未形成统一认识[2]。本文选择2017.6-2018.3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80例行碳14呼气试验检测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与Hp感染间的相关性,将详情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6-2018.3期间我院收治的680例行碳14呼气试验检测的体检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内镜检查,检查发现胃肠病确诊者有153例,其余527例为健康人群,所有受检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680例体检者中有男性351例,女性329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7.59±8.43)岁,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納入标准:(1)年龄>18岁,不超过80岁。(2)入院时完成基本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空腹血糖、心电图等,无其他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1)入院接受内镜检查前2周内服用过抑酸剂或抗Hp药物。(2)出现体重明显下降、不明原因消瘦、黑便黄疸等恶性疾病警报信号。(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4)有精神疾病或家族史。(5)酗酒或药物依赖者。(6)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碳14呼气试验

所有体检者均接受碳14呼气试验检测,检测准备与操作方法:停用抗生素及铋剂30天,检查前禁食6h,检查时口服一粒碳14尿素胶囊,静坐25-30min后受试者向集气瓶内呼气,至集气瓶内液体由粉红色变为无色,向集气瓶中加入稀释闪烁液置于液闪仪中检测。整个检测过程体检者需要保持安静,向集气瓶内呼气时需要避免将瓶内液体误吸入口腔。

1.4 观察指标

记录680例体检者的碳14呼气试验检测结果,分别比较胃肠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的Hp感染率。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若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胃肠病确诊人群与健康人群Hp感染率对比 对比可知,胃肠病人群的Hp感染率为77.78%,健康人群的Hp感染率为14.80%,胃肠病人群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胃肠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有观点认为Hp感染与胃肠病发生关系密切,约有50%以上的胃肠病患者存在Hp感染[3]。近年来对于胃肠病的治疗多集中于缓解症状、促胃动力、抑制胃酸分泌方面,临床效果十分有限,而且治愈后容易复发。鉴于Hp感染学说,学者们认为根除Hp是治疗胃肠病的关键,有文献指出行根除Hp治疗的临床效果是未行根除Hp治疗的数倍,根除Hp可缓解临床症状,但疗效报道不一,这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专注于胃肠病与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4]。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胃肠病与Hp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在胃肠病人群中,Hp感染率为77.78%,而健康人群中Hp感染率仅为14.80%,胃肠病人群Hp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自1983年人们首次发现Hp以来,人们对Hp的研究不断深入,也深刻认识到其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Hp能够在胃内长期滞留从而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严重时还会致癌。人体在感染Hp后,菌体对胃黏膜的损伤过程比较复杂,它所产生的毒素、代谢产物、有害酶等均参与损伤过程,引起胃黏膜损伤。一般而言,碳14呼气试验是检测Hp感染的有效手段,在碳14呼气试验检测过程中,有些因素会导致假阴性,因此需要注意与避免,例如受检者在检测近一个月时间内使用了抑制Hp的药物,或者在短期内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胃中残留有食物没有做到空腹,导致碳14胶囊无法与胃粘膜良好接触[5]。

基于以上认识,临床在治疗胃肠病时首先需要进行快速碳14呼气试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若确诊需要立即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抗Hp治疗,实现对症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扩大。总之,胃肠病与Hp感染间存在相关性,Hp感染是胃肠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建议在临床中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舒,任茜,王玉平,等.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黏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24(16):3200-3204.

[2] 熊红兵,吴兴明,肖然,等.胃癌和胃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7):217-219+226.

[3] 王洁,黄恒青.幽门螺杆菌与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1):52-55.

[4] 焦艳.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09):25-28.

[5] 朱香丽,刘峥,李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况及相关性疾病的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03):83-86.

猜你喜欢
幽门螺旋杆菌胃肠病相关性
5月胃肠病预防须知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舒肝解郁胶囊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治疗价值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功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治疗糖尿病性胃肠病临床观察
《胃肠病学》邮箱更改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