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

2019-04-26 01:21陈雪飞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

陈雪飞

【摘要】本文通过自编问卷、访谈和观察,对西部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队伍进行调研,分析西部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西部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对策,即加大对西部农村幼儿园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开展园本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自我反思和学习;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机制;运用网络资源提升培训效率等。

【关键词】西部乡镇 中心幼儿园 教师队伍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14-03

《国务院关于当前学期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窗口,承担着指导、示范和协调乡镇学前教育工作的责任,在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教育资源缺乏,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决定幼儿园发展的关键,提高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对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研究分析西部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提升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研究方法

对西部農村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自编问卷,了解幼儿教师的年龄、学历、专业、工资待遇、工作时间、职业动机、工作满意度等情况。发放问卷60份,共收回55份,回收率为92%。对20名幼儿教师进行访谈和观察,访谈主要了解幼儿教师工作成就感、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专职教师人数偏少,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教学经验

西部乡镇中心幼儿园平均一个班有50多名幼儿,只有2名专任教师,没有保育员,师生比平均在1∶25.8。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需达1∶5~1∶7,西部乡镇中心幼儿园专职教师人数严重偏少。从性别比例来看,所调查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专职男教师人数为0,性别比例严重低于全国1%的平均水平。男幼儿教师相对欠缺,而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又比较低,因此没有男幼儿教师愿意留守乡镇幼儿园。

从年龄上看,存在两个比重较大的年龄阶段,即25岁及以下的教师人数比例占总人数的36.4%,这部分教师大多数是新入职教师,其中包括幼儿园临时聘用教师。另一部分比例较大的是40岁以上的教师,占21.8%,这部分教师大多曾经在小学或学前班从事教学工作。从教龄上看,1年以下、2~5年、6~10年、10~20年、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分别占18.2%、38.2%、14.5%、23.6%和5.5%。一些教师看起来教龄较长,但实际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的工作时间并不长,其教龄还包括在小学任教的时间段。由此可见,由于乡镇中心幼儿园是最近几年新办的,教师们要么是年纪较轻的新教师,要么是小学转岗教师,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时间都不长,教学经验比较欠缺。

(二)教师专业、学历结构比例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参与调查的55名教师中,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占36.4%,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占18.2%。由于农村大量兴办幼儿园,幼儿教师需求量大,但幼儿园没有足量的专业的幼儿教师,上级教育部门就调整小学在岗富余教师到乡镇中心幼儿园任教,甚至到乡镇中心幼儿园担任领导管理工作。一方面,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担任幼儿园的领导管理工作,幼儿园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小学教师充当幼儿教师,在教学上往往出现幼儿教学“小学化”的倾向。

从学历上看,中专学历教师占38.35%,高中学历教师占20%,大专学历教师占33.92%,本科学历的只有7.73%,而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量为0。由于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许多中专和大专学校大力扩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了大批幼儿教师,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大多数来自这些专科学校,本科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留在乡镇幼儿园的人数少之又少。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本科生和专科生在文化科学素养、教育教学技能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别。比如同样是上绘画课,本科生注重以幼儿为主体,启发诱导儿童,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专科生上课注重教给幼儿已有知识,不会去引导、启发幼儿想象,而是让幼儿照着老师的画去画。非学前教育专业和低学历教师比重较大,使整体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和保育质量。

(三)教师编制名额有限,非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教师队伍不稳定

虽然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公办幼儿园,但非在编教师人数比例高达38.8%。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师编制考试越来越严格,教师编制名额有限,但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的教师数量大大超过编制数量,这就使得幼儿园不得不聘用合同制教师或者兼职教师,这个问题在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尤为突出。一方面,为了减少经费支出,有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聘用未毕业的实习生。实习生没有教学经验,而且实习一年或者几个月就离开了,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采用合同制聘用教师,但在编教师和非在编教师做着同样的工作,所得的报酬却不一样,甚至相差甚远。在编教师不仅工资比非在编教师高,而且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如五险一金、边疆补贴等,但非在编教师没有享受到同等的福利。非在编教师的同工不同酬待遇,让他们不但在物质上觉得没有保障,而且从心理上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这些合同制教师都在寻找更好的工作岗位,一旦有了更好的就业机会,他们随时“跳槽”离开。

(四)教师职业动机不明确,职业满意度低、职业倦怠明显

在“教师职业动机”的调查中,22%的教师选择“热爱幼教事业”,38%的教师选择“工作稳定,有假期”,33%的教师选择“没有其他合适的工作”,7%的教师选择“其他”。有32.7%的教师表示,如果有重新选择职业的机会,且自己拥有胜任所选职业的能力,自己不会再选择从事这个工作。

在回答“您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吗”这个问题时,44.9%的教师回答“不满意,想换工作”,10.1%的教师回答“说不清楚”,33%的教师回答“基本满意”,只有12%的教师回答“满意”。对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为待遇不好、社会地位低;发展空间小、缺乏成就感;社交范围太窄,不利于人脉关系的形成等。

在农村地区,人们认为幼儿教师无非是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哄孩子、带孩子玩,错误的职业认知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幼儿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这些年来,虽然西部乡镇教师有边疆补助,但是年轻教师大多认为乡镇地区没有发展前景,尤其是年轻教师会与同龄人之间相互攀比,觉得城市才有发展空间。很多年轻教师表示自己不愿意一辈子待在乡镇,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还有一部分教师打算一边工作,一边积累经验,为以后去城里的幼儿园工作做铺垫。职业动机不明确和较低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让多数幼儿教师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他们认为,只要保证幼儿的基本生活制度,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就可以了,很少主动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明显存在职业倦怠。

(五)教师培训机会少,专业发展受限制

调查显示,58.2%的教师认为培训对自己非常重要,81.8%的教师非常希望自己有培训的机会,而最近五年参加培训机会较多的教师只有14.5%,这14.5%主要是骨干教师和幼儿园园长。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对于一些重要的培训活动,教师们只能轮流参加,每位教师的培训时间相当有限。国家和教育部門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在职培训,但是培训名额比较少,很难做到全员培训,只有少数骨干教师能够参加培训,大量真正需要培训的年轻教师和转岗教师没有培训的机会。

三、加强西部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对西部农村幼儿园建设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通过各种途径吸引优秀人才

西部农村地区发展比较落后,条件比较艰苦,政府部门应对西部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编制标准有所倾斜,适当增加编制名额,提高非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提供各种福利保障,使非在编教师与编制教师同工同酬,确保教师获得物质保障,让教师可以更安心工作。相关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比如通过资助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学费、生活费等,吸引毕业生回农村工作。乡镇中心幼儿园还可以主动联系师范院校建立实习基地,提前去师范院校进行招聘宣传,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乡镇幼儿园工作。另外,教育部门可以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名额,培养更多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确保优秀师范生也能够加入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乡镇中心幼儿园作为农村幼儿园的示范园,应该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建立有效的园本教研制度和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比如建立带教制度,让优秀教师一对一带新教师,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听课、评课制度,要求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并做好听课和交流记录,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建立督导制度,学校成立督导组,对教师保教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通过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教学技能比赛等教研活动,让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展示自己好的教学经验,年轻教师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技能,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自我反思和学习,教师主动提高专业和学历水平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自我反思和学习是一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虽然农村家长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要求不高,但是乡镇中心幼儿教师同样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自我反思、不断自我改进和学习,使自己获得进一步发展。幼儿园管理者应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尽可能创造条件支持幼儿教师通过成人自考、函授、教师资格证考试等,提高自身的学历和专业水平。

(四)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机制,开展社区活动,增加教师工作成就感

良好的家园合作既可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也可以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对幼儿教师更加尊重和理解。幼儿园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活动,让家长有机会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电话、家长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可以为社区提供教育和文化支持。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结合社区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和表演活动,还可以为社区成员提供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服务。利用社区资源,不但可以拓宽幼儿园教育的空间、丰富教育内容,还可以扩大幼儿园的宣传教育力度,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幼儿教育,由此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也有新的认识,从而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加幼儿教师的工作成就感。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

乡镇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大,但是由于经费、培训名额有限、教学任务重等原因,接受培训的教师数量少。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乡镇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培训效率。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通过录音笔、视频录制等方式保存培训资料,回到学校以后分享给其他未参加培训的教师。幼儿园还可以购买远程网络培训课程,让教师灵活安排培训时间,不出家门便可以零距离向专家学习,这在很大层面上解决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受训面大、任务繁重、工学矛盾突出、经费短缺等问题。相关部门也可以针对农村偏远地区教师培训,建立更完善的远程培训机制,解决农村教师培训机会少、培训困难的问题,尽可能做到全员培训。

当前,高度重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西部乡镇幼儿园既要强化管理、练好内功,也要争取相关部门在政策方面的有力支持,建设一支稳定、过硬的教师队伍,全面推动西部乡镇幼儿教师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荷花.乡镇中心园对村办园示范作用发挥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张文军.广西县域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高教论坛,2013(9)

[3]高庆春.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J ].教育探索,2015(12)

[4]张晗.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J ].基础教育研究,2015(13)

[5]黄祥祥.湘西自治州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古丈县为例[ J ].铜仁学院学报,2014(16)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
增强内生动力,激活乡村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