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听障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教学

2019-04-26 10:06黄淑芳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手语特殊教育

黄淑芳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听障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文章围绕教师采取哪些措施以便听障生能顺利地“听”“说” “看”“思”,以论述如何提高听障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效率的问题。

【关键词】听障生;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手语;具体形象思维

一、引言

一方面,由于生理缺陷,听障生普遍存在自闭、自卑、自弃等心理问题,在特教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听力障碍导致的语言障碍和思维滞后等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陷入了困境。个人认为,提高听障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就是解决教学中的沟通障碍问题。下面就针对此困境及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展开论述。

二、措施

(一)为了使听障生能明白地“听”,教师要过好语言关

为了能让听障生明白地“听”,教师必须使用听障生能“听”见的语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采取哪些措施呢?

1.教学中以运用统一规范的中国手语为主,并积极创造新词汇和利用自然手语。首先,教学中以运用统一规范的中国手语为主。其次,根据实践需要积极创造手语。比如,“子宫、精子、睾丸、阴道、卵巢”等有关青春期教育必须用到的词汇在《中国手语》书中却匮乏,给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怎么办呢?笔者选择参加学校相关课题组进行创造以弥补《中国手语》词汇的不足。再次,适当灵活地使用自然手语。比如,“零食、零花钱、压岁钱、 妖怪、鬼”等都是自然手语,经常被用到关于“家”和“情绪”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它们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功不可没。

2.化难为简。教师应选用浅显直白的字词教学,对抽象难懂的字词做解释,并辅以口语和板书,使之“可视化”。首先,教师应尽可能选用浅显直白、通俗易懂的词句来表达,使学生能够“听”得明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对抽象难懂的字词做必要的解释,使之通俗易懂化。再次,要坚持双语教学,并适当板书,使语言教学“可视化”。双语教学是指用手语、口语(指用嘴巴表达,区别于手语)同时进行教学。教师要通过口语让听障生能“看见”语言。教师要坚持双语教学,让学生在长期的观察中潜移默化地学会读唇语,为将来适应社会做准备。同时,板书也可以使语言教学“可视化”。

(二)为了使听障生能放心顺畅地“说”,教师要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听障生不愿说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听障生因自卑而不愿表达;其二,听障生因表达不畅产生为难情绪而不愿表达。听障生抽象思维滞后,严重影响到语言的逻辑组织及清晰表达。听障生表达出来的句子经常要么成分残缺、语序颠倒,要么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令人费解。以上两点对教师提出了要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这一要求。那么如何为听障生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呢?除了要有爱心、耐心,要保密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听障生因自卑而更敏感,加之其对微表情的观察细致入微,因此对教师的肢体语言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带笑容,和蔼可亲;以鼓励为主;善于倾听,不轻易做评判;积极启发、尊重学生;等等。其次,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听障生体会成就感。比如,虚心向听障生求教自然手语等。再次,时刻注意培养听障生的自信心。比如经常组织造句练习“虽然我耳聋了,但我有……依然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为了使听障生能集中注意力地“看”,心理课堂以直观形象的教学为主

听障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视觉为收集信息的主渠道。为提高听障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应遵循听障生的认知特点,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具体又该如何操作呢?总的来说,就是把人类已经抽象化、符号化的文字再次还原成形象化、可视化。

首先,借助挂图或多媒体使词语表达形象化、可视化,比如“子宫、阴道、卵巢、输卵管”等词。其次,借助表演把表达抽象意思的词汇形象化、可视化。比如表达“喜怒哀乐、难受、忍耐”等情绪词汇时,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來呈现。再次,多用体验式教学。比如让听障生参与“盲人闯关”的体验来替代“合作互助的重要性”的理论更有效。最后,做好对心理游戏的处理。游戏规则要逐条讲解,逐条示范,或者直接图示给学生“看”,改变游戏的语音指令方式为手势指令。

(四)为了听障生能积极主动地“思”和“悟”,教师要精心地设问和引导

听障生由于自身的原因,抽象思维发展滞后,其理解力、表达能力和领悟力都处于劣势,导致心理健康课的“我思和我悟”环节陷入困境。但是“我思我悟”的讨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强化深化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又是对听障生理解力、表达能力和领悟力的训练和促进过程,是促进他们“思”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经验,针对“我思我悟”的讨论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困境,要从如下几点来破解。

1.教师要做好心理团体活动过程的观察,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能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结合心理团体活动的观察,有的放矢地从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地设置问题。以心理活动“神奇的水杯”为例,第一阶段,从回顾活动本身提问:“你刚才在活动中做了什么?”假若教师观察到该生在活动中是成功的,可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假若教师观察到该生是失败的,则可以这样问:“说说你当时的感觉,好吗?想重新尝试一下吗?”第二阶段,将活动经历与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平时学习中,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潜力呢?举个例子说说,好吗?”第三阶段,将知识点运用到将来生活中的提问,即通过拓展延伸引发学生的思考:“将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怎样发挥你的潜力呢?”

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对程度低或低年级学生提的问题要小而具体。比如“当你戴上眼罩的时候你想到什么或你有什么感觉?”较之“你有什么感想?”会更妥当一些。

2.面对较抽象的开放式问题,必要时要提供备选答案。听障生普遍存在着知识面狭窄、词汇匮乏的问题,也存在再现和提取知识困难的问题,为防止学生出现“词穷”或冷场的局面,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备选项以供学生选择。比如“你觉得男性特质有哪些?”就需要提供备选答案,帮助学生再现和提取知识,从而有“词”可说,进而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笔者从事听障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的经验总结。特殊教育,它的特殊性注定了这是一份极具挑战的工作。笔者将继续摸索、努力,迎接挑战,为促进听障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中国聋人协会.中国手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176.

[2]罗家永.心理拓展游戏270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257.

[3]儿童乐益会,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北京市丰台区一加一残疾人文化服务中心.听障儿童游戏指导手册[M].北京:儿童乐益会,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北京市丰台区一加一残疾人文化服务中心,2014:5-8.

猜你喜欢
手语特殊教育
Sign Languages Display Distinct Ancestries 手语展示不同的祖先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手语非世界通用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奇怪的手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