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玩游戏一样做科学

2019-04-26 10:07周惠英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玩游戏

周惠英

【摘要】幼儿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幼儿的科学探究自然也应该是游戏的探究,他们只有在游戏情境和玩耍状态中才能拥有自由的心态,实现愉悦的探索和学习,主动去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获得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可见,像玩游戏一样学科学是更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更贴近幼儿生活的,也更能保持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真事物”“真情境”“真游戏”三者相互联系,让幼儿真正像玩游戏一样做科学,成为快乐的探究者。

【关键词】玩游戏;做科学;真事物;真情境;真游戏

幼儿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幼儿的科学探究自然也应该是游戏的探究。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提倡科学,就是要提倡玩把戏,提倡玩科学的把戏。”他所说的把戏就是游戏。幼儿是天生的游戏家和科学家,他们只有在游戏情境和玩耍状态中才能拥有自由的心态,实现愉悦的探索和学习,主动去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获得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可见,像玩游戏一样学科学是更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更贴近幼儿生活的,也更能保持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此,我们需要从“真事物”选择、“真情境”创设、“真游戏”开展三方面入手,让幼儿真正像玩游戏一样做科学,成为快乐的探究者。

一、“真事物”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玩伴

幼儿具有“泛灵论”的特点,在他们眼中,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等,都具有和人一样的生命和情感。一块石头,一只昆虫,都能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这种珍爱生命、善待天物的纯真情感是引发幼儿科学探究的良好基础。而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他们往往在真实的事物面前更容易体验到惊奇的感觉,并同时进行思考和分析。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真事物”才是幼儿科学探究的最佳玩伴,其主要包括真实的探究对象和真实的探究材料。

1.真探究对象。真实的事物带给幼儿真实的感官冲击和真实体验,更能激发幼儿探究科学奥妙的兴趣,具有自由发现的可能。因此,幼儿探究的对象应是真实的、熟悉的。在微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中,我们所选取的蚕、蚂蚁、向日葵、山芋、蚕豆、纸、石头和沙子等探究对象都是幼儿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自然就成为幼儿科学探究的玩伴,他们在与这些探究玩伴的亲密接触中,慢慢累积相关知识与经验。这种认知是鲜活的、丰富的、多样的,是建立在孩子与真实事物不断接触中而来的,是最为真实、最为可贵的。

2.真探究材料。科学活动中真实的材料是最基本的,对幼儿的探究活动更有支持性和可探究性,这些真材料同样也是幼儿游戏探究的好玩伴。在大班科学“神奇的再生纸”活动中,我们提供旧报纸、筷子、水和各种容器,幼儿通过撕报纸—浸泡—搅拌纸浆—将纸浆糊在容器上—晒纸等过程,感受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大班科学“纸条拎水”活动中,我们提供纸条、马夹袋和矿泉水瓶,孩子们通过卷、折、搓等方法变化纸条的形态,感受纸条能拎起多瓶矿泉水的神奇……

“真事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具体、真实、贴切,对幼儿来说,无任何生疏感和恐惧感,幼儿取之可任意摆弄、玩耍,是最适宜幼儿探究的玩伴。

二、“真情境”是幼儿科学探究的游戏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真实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科学活动有时很枯燥乏味,创设真情境是对幼儿探究学习最好的刺激。这里所说的“真情境”就是真实的、游戏化的情境,它就像一个探究游戏场,可以促使幼儿科学探究游戏化、趣味化,使探究活动更为鲜活,更有吸引力。

首先,“真情境”应该是真实的。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情境的作用,提出适当的情境可以引起幼儿的思考和讨论,有助于幼儿主动建构知识与经验。我们充分挖掘种植园地、自然角、科学工作室、科学区及周边环境等资源,为幼儿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支持、激发和保持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在大班科学微项目“快乐石之旅”中,我们在科学工作室设置“石屋”,陈列各种各样的石头、石制品和图片等,大大激发了幼儿探究石头的热情,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自由探索,发现石头用品的特别之处。在科学区,我们投放磨刀石、螺丝、贝壳,供幼儿制作螺蛳贝壳项链。投放石磨、石臼、米、黄豆,供幼儿磨豆、米粉。投放石砚,供幼儿探索用石砚研墨的方法,并尝试用研出的墨绘画……我们带孩子到附近的公园,爬爬石头山,踩踩石子路,靠靠石椅子,摸摸石头桌,坐坐石头凳……带孩子去古镇同里观赏石桥、石板路、石驳岸、假山等,在真实的情境中真切感受石头的作用,主动建构关于石头用途的经验。

其次,“真情境”应该是游戏化的。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幼儿在游戏化的情境中时时处于游戏状态,在游戏中探究,在摆弄中发现,在操作中表达,在玩耍中想象,在游戏中求发展。在大班科学“有趣的纸面条”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做面条”“煮面条”两个游戏情境,孩子们在“做面条”“煮面条”的游戏情境中,探索发现纸有一定的方向性、纸的纹理与纸吸水的关系等有趣的现象。在这个活动中,纸的纹理、吸水性等科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一将情境游戏化,就变得贴近幼儿,深深地吸引孩子们去主动探究。

三、“真游戏”是幼儿科学探究的活力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强调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如果说“真事物”的选择、“真情境”的创设是幼儿游戏探究的基础,那么,“真游戏”的开展更是至关重要,是幼儿科学探究的活力源,必须把握好以下两个关键点。

关键点1:要寓游戏于整个探究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持久性都比较差,要保持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使科学探究活动持续深入,就需要将游戏融入探究过程中。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从活动名称到活动设计以及活动组织等,都应该体现游戏的特点,贯穿于幼儿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玩。大班科学微项目“快乐石之旅”中的“嗨!石头”“变冷变热的石头”“神秘箱”“螺蛳贝壳项链”等都隐含着游戏,或以游戏的口吻组织,或以游戏的方式展开,真正体现幼儿在游戏中探究。在上述“有趣的纸面条”活动中,每一次游戏都隐含着探究的具体目标。“做面条”即撕面条,目的是探索撕纸的难易与纹理的不同有关。“煮面条”即将固定好的纸面条放在锅子上,幼儿仔细观察两条面条在水中的变化,发现纹理与纸吸水的关系。整个活动,孩子们在“做面条”“煮面条”的游戏中体验快乐,获得成功。大班科学活动《线的连接》中,教师以游戏的方法和幼儿一起玩线的连接,当教师拿出6根线请两个孩子一起游戏时,教师以“谁愿意来做我的朋友?”“游戏正在进行中,猜一猜,等他们打完结,会出现什么情况?”等游戏的口吻,引发幼儿探究6根线两两打结后出现的多种情况。整个活动非常自然、轻松,没有了学习的压力,增添了玩的乐趣,幼儿的探究兴趣浓厚,探究气氛活跃。

关键点2:要做幼儿游戏探究的伙伴和向导。在幼儿游戏探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千奇百怪、新奇有趣、出乎意料的想法、问题及发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懂得包容孩子,學会支持孩子。面对幼儿的独特表现,即使尝试是失败的,也要宽容和理解,并帮助和启发幼儿,给幼儿继续探究的信心和勇气。在大班科学《线的连接》活动中,孩子们从2根线的连接,玩到6根线的连接。每一次,教师都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孩子们的猜测五花八门,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认可。他们在玩线的游戏中惊奇地发现:6根线两两连接出现的结果有很多种,有一个圈、也有两个圈,两个圈也有不一样的情况,有分开的,有套在一起的。孩子们体验到了游戏探究的成功与快乐。

游戏反映着儿童世界的思维,充满着愉悦和快乐,“真事物”“真情境”“真游戏”三者相互联系,让幼儿真正像玩游戏一样做科学,成为快乐的探究者。

猜你喜欢
玩游戏
让木玩游戏为儿童成长赋能
我爱玩游戏
动物玩游戏——我行你不行
和熊爸爸一起玩游戏
回到古代玩游戏
我和爸爸玩游戏
生日聚会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