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叙事护理在降低肠造口患者病耻感护理中的应用

2019-04-27 16:17郭贝贝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病耻肠造口造口

郭贝贝,陈 梅

(徐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9)

叙事护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将叙事理念及心理护理理念与临床护理相结合而产生的护理模式。叙事护理作为心理护理的一种新途径,是指护理人员通过鼓励患者叙事自身经历,倾听患者的故事而了解患者的现实生活,重构疾病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意义,从而发现护理要点,继而为患者提供专业化、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叙事护理既强调护理技术,又强调护理态度,叙事护理不以改变患者为目的,而通过了解患者的生活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在叙事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扮演好一个见证者、陪伴者与倾听者的角色,护理人员需要具有同理心,与患者共情,为患者提供充满尊重、关爱的护理。通过叙事护理能够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将心理问题外化,了解其心理所想,引导患者回忆以往经历,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体现患者参与的过程,保护其隐私,维护自尊。多项研究发现,通过叙事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信心及幸福指数[1-2]。

肠造口手术会改变患者的生理构造,改变患者本来的粪便排出方式,而排便的不可控、粪便带来的异味及声响等等,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是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和生理活动的不便,最主要的是来自于自身的羞耻感或是尊严的伤害[3]。病耻感是一种负面的情绪体验,包括不被理解、尊重以及受到歧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导致患者难以重新融入社会。目前,我国关于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相关研究较少[4]。因此,本研究探讨在肠造口患者护理中应用叙事护理对其病耻感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徐州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选取2 0 1 9 年2月~2019年7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肠造口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A组(n=29)及B组(n=29)。纳入标准:①均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直肠癌的诊断标准,且经肠造口手术治疗;②年龄≥18岁;③沟通能力正常者;④择期拟出院者;⑤出院12w内科定期复查或放化疗者;⑥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躯体功能受限者;②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A组:男40例,女19例;年龄为28~68岁,平均年龄为(48.36±7.62)岁;病程为0.4~3.0年,平均病程为(1.43±0.95)年。文化程度:小学13例、初中15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9例。B组男42例,女17例;年龄为27~69岁,平均年龄为(47.35±7.72)岁;病程为0.5~3.0年,平均病程为(1.41±0.98)年。文化程度:小学11例、初中17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本研究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A组护理

给予医院常规出院健康宣教及造口相关知识宣教,患者及其照护者完全掌握造口的相关护理知识并通过护士考核,在患者出院4w、8w、12w时均常规回医院门诊,并嘱咐患者在出院后12w内可采用电话方式咨询医生或者护士,主动为患者提供随访服务。

1.2.2 B组护理

B组患者则在A组患者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予以叙事护理,护理周期为12w。建立叙述护理小组,小组成为包括1名心理1医生,1名专业ET、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所有组员均经过叙事护理专业培训,且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本试验。

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4w内,每周采用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帮助患者解决在造口护理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和护理问题,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建立护理信心及生活信念;在8w、12w时每周电话随访1次,每4w进行1次造口门诊复诊,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并帮助患者解决在适应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鼓励患者积极的融入家庭和社会,减轻患者对未来生活的无助、担忧与控制,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价值感。在随访期间鼓励完整的叙述一件事情,并且鼓励患者清晰的叙述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帮助患者最大程度的宣泄自身的负面情绪与压力。

1.3 调查方法

1.3.1 社会影响量表(Social Impact Scale,SIS)

该量表2007年由学者Pan等[5]将其翻译成中文,该量表常被应用于慢性疾病,比如恶性肿瘤患者的病耻感评估,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a系数为0.92,共4个维度(社会排斥、经济无保障、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包括24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总分24~96分,评分与病耻感呈正比。

1.3.2 评价方法

社会影响量表在造口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的每次门诊复诊时由责任护士负责发放。采用统一的指导填写问卷,现场填写收回,避免出现遗失,造成数据缺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代表,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代表,满足正态分布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出院时A组与B组SIS总分分别为(66.22±12.45)分、(65.84±12.91)分,差异不显著(P>0.05);出院4w时,两组SIS评分分别为(57.21±8.45)分、(56.89±8.19)分,差异不显著(P>0.05)。出院8、12w时,B组SIS评分分别为(40.82±6.44)分、(32.37±5.41)分,低于A组(51.27±4.47)分、(41.80±4.59)分(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耻感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病耻感评分比较(±s)

组别 出院时 出院4w 出院8w 出院12w A组 66.22±12.45 57.21±8.45 51.27±4.47 41.80±4.59 B组 65.84±12.91 56.89±8.19 40.82±6.44 32.37±5.41 t 0.114 0.146 7.178 7.157 P 0.909 0.884 0.000 0.000

3 讨 论

本研究中,出院8w、12w时,B组SI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提示B组在接受叙事护理干预后病耻感降低,受社会影响较小,更易接受自身疾病状态,适应生活。叙事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人文社科属性,护士通过倾听与回应进入患者叙述的故事中,不仅能够了解肠造口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还能从心理层面了解患者的恐惧、焦虑、自责、自我接受障碍和人际关系改变等心理困扰[6]。黄辉等[2]认为,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叙事护理可有效帮助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内心需求,准确及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精神层次的照护,维护患者尊严。叙事护理除了让肠造口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还能启发患者对自身或他人故事的多角度考虑,正视疾病带来的影响,避免因疾病带来的羞耻感,同时激发患者自身的力量,有利于疾病的预后与康复。

4 总 结

叙事护理是将后现代叙事疗法与临床护理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心理护理方法,护士通过患者的叙述了解患者的经历,准确及时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减轻心理不适感与生理不适感,使患者达到身心全方位的舒适。笔者在肠造口患者院外护理中使用叙事护理措施干预,有效减轻了肠造口患者的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专业的信息支持,帮助患者解决护理中遇到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这种护理模式也扩宽了肠造口延续居家护理思路。

猜你喜欢
病耻肠造口造口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糖尿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高中生抑郁症病耻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