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治疗的探讨

2019-04-27 16:18张金发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伤口发生率研究组

张金发

(郑州市郑州中康医院伤口/造口护理门诊,河南 郑州 452370)

压力性损伤临床发病率较高,治疗难度大,如压力性损伤未能达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发败血症等危重疾病[1]。预防及治疗压力性损伤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估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2],本次研究重点分析伤口护理小组对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治疗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48,研究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41~72岁,平均(55.83±4.16)岁,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39~74岁,平均(55.86±4.12)岁,常规资料(年龄、性别)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项目检查,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伤口基础护理、遵医嘱用药、生理指标检测等。

研究组患者采取伤口护理小组护理模式,在伤口护理专科护士中选择1名工作经验丰富,工作年限及资历符合要求的护士作为伤口护理小组组长,选择1名临床技术水平较高,沟通能力及责任心较强的外科医生作为伤口护理小组副组长。各个临床护理单元选派临床经验及能力符合要求的护理人员作为伤口护理小组联络人员,由上述人员共同组成伤口护理小组,负责医院整体压力性损伤治疗及预防工作。组长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压力性损伤知识培训,重点分析典型护理案例,提升小组成员对压力性损伤的认识水平。建立小组成员微信群,便于随时讨论临床病例。伤口护理小组成员于患者入院后对其实施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重点评估内容包括活动能力、营养状态、移动能力、潮湿、感觉、剪切力等,总得分15~18分为轻度危险,13~14分为中度危险,10-12分为高度危险,9分以下为极度危险,如患者得分不足12分,伤口护理小组需为其制定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治疗方案,护理人员与医生共同完成3期以上压力性损伤的治疗及护理,3期以下由伤口联络人员完成治疗及护理工作,协助患者翻身,并采用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及新型伤口敷料完成换药。

1.3 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护理满意度、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使用%表示,x2检验,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如P<0.05,则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指标比较,研究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2例,均为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48)4.2%,对照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9例,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3例,院内压力性损伤6例,发生率为(9/48)18.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3 讨 论

压力性损伤在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ICU等科室发生率较高,长期卧床患者是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会导致患者感染机率增加,也会导致治疗及护理时间延长,不利于患者身体恢复,为此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积极预防及治疗压力性损伤[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经伤口护理小组护理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效果显著。常规护理模式中各项护理措施相对固定,缺乏对患者个体的评估,预防压力性损伤整体效果不够理想。伤口护理小组通过对院内医疗资源的系统整合,将伤口护理专业能力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医师集中,通过系统的培训和监督,可不断提升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预后效果的提升[4]。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伤口护理小组最大的优势是专业性,通过对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便于对特殊情况及时处理可提升护理的全面性及有效性[5]。

可知,伤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伤口发生率研究组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伤口“小管家”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