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引入正念减压法 对其负性情绪以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019-04-27 16:20侯月红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正念负性效能

侯月红

(太原市精神病医院,山西 太原 030045)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主要表现为长时、明显的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产生自杀的念头和行为[1]。且该病具有反复、持续性,短期会维持半个月、长者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本次选取我科室6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常规/正念减压护理,观察其效果,并做如下现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科室(2018年01月—2019年01月)接收的抑郁症患者(n=60)展开研究,分为2组(护理方案),30例/组。对照组:男(n=16)、女(n=14);年龄范围17~62(平均:42.12±5.07)岁;观察组:男(n=15)、女(n=15);年龄范围18~60(平均:41.54±5.48)岁。分析2组患者的基准资料,均无统计意义(P>0.05)。我院伦理会已许可此次研究。纳/排标准:①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②知情、自愿参与,且签订有关同意书;③排除具有重要器官、组织病变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因、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等;及时与患者沟通,叮嘱其按时服药,监测病情的发展。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主要内容为:①伸展训练:腰背挺直呈坐立态、放松肩膀、手臂自然下垂、下巴微缩,规律伸展20 min;②静坐冥想:分析身体、内心、感知,指导患者静坐,指导其进行情绪和心理的互动,释放情感。③葡萄干训练:指导患者正念进食,将葡萄干置于手掌心,引导患者凭视觉、嗅觉、感觉去感知,体验自身感觉、身体等各层面的变化,体验情绪的波动。④行禅训练:静坐30 min冥想,对外界的情绪、念头、声音进行感知,接纳过往,无需进行主观评判,获取自由、释放情绪。⑤引导患者开展正念呼吸、正念瑜伽、正念行走、正念想法,培养其自主生活能力,反复体验,感受成功,缓解负面情绪。1次/天,连续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

统计2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自我效能感。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负性情绪

护理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经检验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自我效能感

对照组各项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经检验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负性情绪比对(±s,分)

表1 2组患者负性情绪比对(±s,分)

组名 n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0 61.34±2.17 53.45±2.41 52.34±3.47 44.38±1.57观察组 30 60.35±2.24 48.37±3.21 50.68±3.68 40.15±0.24 t值 - 1.739 6.932 1.798 14.588 P值 - 0.087 0.001 0.077 0.001

表2 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对(±s,分)

表2 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对(±s,分)

组名 n 疾病认识 不良因素 危害性认知 自我管理 并发症预防对照组 30 1.3±0.5 1.4±0.5 1.5±0.4 1.6±0.4观察组 30 2.4±0.7 2.5±0.8 2.6±0.8 2.7±0.9 t值 - 7.004 6.386 6.736 6.117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 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加,致使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上涨。患者除了自身抑郁、自卑、厌世外,部分还会出现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产生幻觉、妄想[3]。

正念减压以“正念”为主要手段,引导患者意识、感知当下,保持平常心,有效促进其大脑对情绪、学习和记忆的影响,稳定其情绪的波动,从而增强免疫功能;此外,该技术无需借助任何仪器,经济、方便,可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减轻心理负担、机体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尽早回归正常生活,预防自杀的风险[4]。从文中的数据可知,观察组SAS(48.37±3.21)分、SDS(40.15±0.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疾病和不良因素危害性的认知、自我管理、并发症预防评分依次为(2.4±0.7)、(2.5±0.8)、(2.6±0.8)、(2.7±0.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由上所述,在抑郁症护理过程中引入正念减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值得受到临床上的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正念负性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早餐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踏入正念之路,体验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