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苏醒护理干预改善全麻手术患者的效果研究

2019-04-27 16:20李俏敏谢敏仪卓飞霞陶红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躁动全麻苏醒

李俏敏,谢敏仪,卓飞霞,陶红梅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麻醉,1.手术科;2.胃肠外科;3.院营养科;4.护理部,广东 珠海 519000)

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麻醉起效比较迅速,且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所以其应用价值显著。但在相关研究中[1],患者在全麻苏醒期间中,易出现并发症,比如苏醒期躁动和呼吸障碍等,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选取98例手术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主要选取98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对照组49例,男女分别为29例、20例,年龄为35~85岁,平均(55.85±9.31)岁。观察组49例,男女分别为25例、24例,年龄为35~83岁,平均(54.62±9.55)岁。所有全麻手术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如果患者服用镇静、镇痛药物等,应予以排除。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行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行麻醉苏醒护理干预,具体来说。

1.2.1 术前护理

在手术之前,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应将病情和相关注意要点告知给患者,确保患者对手术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了解,防止患者负面情绪的出现,而且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掌握最为恰当的沟通方式。其中,需将心理疏导落实到位,确保患者与医护人员形成密切的配合,保证良好的依从性,从而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1.2.2 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在麻醉诱导之前,应给予患者注射右美托咪定,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手术的进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于患者术后康复也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需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到位。在患者病床上,应注重防护栏的增设,防止在患者躁动的影响下,出现坠床。对输液管和其他引流管实施固定[2],在全麻苏醒期间中,如果患儿躁动明显,可以加强抚触方式的应用,这对于缓解症状具有很大的帮助。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心率(hR)水平、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等进行分析[3],并对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 果

2.1 血流动力学水平与心率

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水平等,与用药前对比差异显著,而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水平及心率情况比较(±s)

表1 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水平及心率情况比较(±s)

心率/ (次/min)对照组 护理前 49 88.3±3.8 135.8±12.9 135.8±8.8护理后 72.5±4.3 122.6±10.9 92.6±8.6观察组 护理前 49 87.9±4.4 135.9±12.5 82.6±7.6护理后 62.8±3.8 109.9±11.4 74.4±6.5 t组别 n 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 8.921 7.841 7.695 P<0.05 <0.05 <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对照组为10.20%,观察组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 论

全身麻醉,在相关性因素中,主要包括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麻醉师注入药物的剂量等。如果注入的药物剂量比较高,极容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出现,对患者的重要组织器官造成损坏,反之,在药物剂量注入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将镇痛和麻醉效果体现出来,这对手术成功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麻醉学上,苏醒期主要是指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停止给药,在药物代谢、排泄患者逐渐恢复意识的带动下,实现完全清醒的过程。在临床上,不良情况仍然难以避免,对患者手术恢复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务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将患者苏醒时间降至最低,防止出现并发症。

通过本文研究证实,麻醉苏醒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对患者疼痛感予以有效缓解,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防止不良反应的出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十分显著。

猜你喜欢
躁动全麻苏醒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