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干预在血液内科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2019-04-27 16:2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置管系统化内科

王 丽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陕西 西安 710004)

血液内科通常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应用PICC技术,以通过PICC置管在患者体内长时间的留置来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PICC穿刺成功率高且操作简单,但部分患者对其认知不足、重视度不高,导致患者带管出院后易发生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8年1月~12月期间于本院血液内科进行PICC置管并带管出院的80例患者,试观察系统化干预对血液内科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期间于本院血液内科进行PICC置管并带管出院的8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入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2岁~72岁,平均(52.62±13.29)岁。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1岁~73岁,平均(52.69±13.22)岁。将年龄、性别分布状况纳入到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对比,结果为P>0.05,两组间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作常规护理,为患者冲管、封管并更换输液的接头、敷料与固定装置等,为穿刺处消毒并对周围皮肤进行护理。同时,在患者出院前将PICC的院外注意事项告知给患者,叮嘱其若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回院进行处理。

研究组作系统化干预,具体措施为:①PICC置管前:责任护士对每一例患者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PICC置管方法、目的、优势,提高对PICC的认可度。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征得患者同意,据患者病情与治疗需要,为其选择适宜的置管血管及置管位置,如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等。②PICC置管时:置管人员应为具有PICC认证资质的医护人员,其所有操作均完全遵守无菌原则,以规范的置管流程为患者置管。密切关注患者表情,了解其心理状态,积极与患者交流,明了其不适,及时采取相应处理。③PICC置管后:借助X线明确导管走向与尖端位置,据医嘱压迫穿刺点,限制穿刺侧的肢体,不得进行大幅度活动,(上肢外展和内收的幅度不得超过90°,上举的角度不得超过180°,上肢平常可保持自然下垂,避免负重),避免穿刺处出血或导管移位,可通过握拳训练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为带管出院患者做好健康宣教,使其正确活动置管侧的肢体,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按时维护导管,学会观察常见并发症,在不适时能够及时回院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依从率,护理依从率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①完全依从:患者在院外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自我护理,完全遵守各项操作标准;②部分依从:患者能做好基本的院外自我护理,基本上遵循各项操作标准;③不依从:患者在院外完全未按照医嘱做好自我护理,对各项操作标准也没有遵循。总依从率=部分依从率+完全依从率[1]。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 19.0版统计学软件中纳入本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x2检验,通过统计分析后结果若为P<0.05,那么便意味着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对比[n(%)]

2.2 护理依从率

研究组的护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依从率的组间对比[n(%)]

3 讨 论

我国现阶段在PICC带管出院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患者易因社会支持、健康认知水平、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做好自我护理,针对患者院外依从性不高的问题,临床应积极给予系统化干预,从置管前、中、后三个阶段给予连续的、系统性的护理,为患者在不同置管阶段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PICC的认识与认可,从而使患者在院外做到遵照医嘱进行规范操作,做好对自身的自我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常规护理仅在置管前后进行了基本的消毒等工作,虽然可以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但对患者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几乎没有,患者依从性得不到提高,故产生的影响有限[2]。结果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vs27.5%)、依从率高于对照组(100%vs82.5%),无疑都证明了上述观点。

4 结 语

临床应为血液内科PICC带管出院患者积极进行系统化干预,以提高其护理依从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置管系统化内科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