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下乡村美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2019-04-27 03:02黄发科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人文素养美育

黄发科

摘 要:2008年起,教育部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和通知要求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但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学校)依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短缺、教师素质偏低、展赛组织不力等现象。为实现十三五教育规划目标的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和改革学校艺术教育,加快解决艺术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加强中小学艺术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营造艺术教育氛围,让核心素养目标落地生根。

关键词:核心素养 全面发展 美育 人文素养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它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从而增强审美素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加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虽然从2008年起陆续发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同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方案”,并出台《中小学学生艺术素养评价标准》,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不断加大推进艺术教育普及与发展的力度。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艺术教育更是前所未有的重视。

然而,十年过去了,地方美术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它的推进依然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对美术术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导致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术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具体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学校不够重视。学校(尤其是县镇、乡村学校)把音体美当作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课表明确标有美术课课时量,实际有的是年近退休的语、数、英教师兼职,只让学生自由活动,缺少必要的教学指导;有的被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课外,有的学校把艺术社团活动当作额外负担,不组织或少组织艺术活动;有的学校为了迎接检查组织了相关活动,但经费投入不够,活动时间不够,活动形式。其次,主管部门督查不力。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不严,督查力度不足,不能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进行实际调查,只看学校上报材料,客观上纵容了学校弄虚作假的行为。最后是教师重视不够。学校美术教育长期被边缘化,致使美术教师对自身的学科教学也失去兴趣,不爱学习研究,上课得过且过,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培训上或是个人创作上,把职业当作了副业。

二、师资力量薄弱

首先是教师缺额。城市学校艺术教师相对集中,但各乡镇中心校艺术教师普遍短缺且分布不均衡,甚至一些乡镇中心校也严重缺乏艺术教师。如2016年我市某县镇中心校学生数1130人,仅有一名兼职美术教师;某县镇中心校学生数1500多人,无专职美术教师,村小情况更严重。在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下,有的学校还把美术教师调整到语、数、英岗位,人为造成了专职教师缺额。其次是素质不高。近年来各市县在美术教师编制上也增加了指标,相继招编了一批毕业于高职或本科院校的新教师,但不少人学的是艺术设计专业,知识面狭窄,专业素质不高,艺术理论知识匮乏,艺术创作能力薄弱,更有学习中文、数学专业者在为投机取巧考入美术教师队伍中来,加上青年教师入职后缺少系统性的业务培训,他们很难胜任岗位职责。

三、器材配备不齐

早在2002年,为了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学,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2001-2010)》,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对1995年的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进行修订,并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重新颁发,对中小学美术专用教室的器材设备各提出44项具体要求,但大多数学校至今没有安排专用教室,器材配备更不到位,低效教学难以避免。

四、展赛组织不力

各地举办的“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看似大规模的艺术活动并没有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让校校参与、人人参与来营造学校艺术氛围,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少数参展、参赛学生全靠老师点名参加,有的学生因长年参加变成了“参赛专业户”,且获奖学生也并非获益于校内美术教师的指导,他们的技艺多数是在校外培训机构所学,名不符实;赛后不举办展览展示活动,达不到互相学习交流的目的。因此艺术节活动影响面小,辐射范围不大,走过场、搞形式的现象严重。

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党中央再次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实现这些目标,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师要齐心协力,克服一切困难,用行动去落实。因此笔者认为:

一、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

针对学校美术课开设和教育质量检查,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走过场,要严格制定、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广泛宣传发动,通过明察暗访来加大督查力度;要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设施,保障艺术课和艺术活动正常开展。学校领导应转变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做到课表上下一个样,开足开齐美术课,通过制定奖惩办法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加快解决艺术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人力资源部门要加大艺术教师配置比例,制定配齐艺术教师时间表,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艺术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区域内中小学艺术教师的统筹管理,不浪费教师资源;提高艺术教师待遇,给予增加合理补贴,做到待遇留人,增强对艺术教师的吸引力;加强对本地有特长教师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将其转岗担任艺术教师,以解燃眉之急;利用当地各种社会艺术资源,建立激励机制,采取“走教”“支教”“定點联系”“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解决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短缺的矛盾;聘用代课教师,吸收有专长者为教学服务;利用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的契机,实现美术教学常态化;利用大学生顶岗实习,缓解艺术教师短缺状况;支持社会各界有艺术专长的志愿者到农村支教;利用大中专院校定点培养,建立长效机制。

三、加强中小学艺术教师的培训

加强国培脱岗学习和网络学习的监管和考核力度,保证学习质量,加快提高艺术教师专业素质;增加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送培送教次数,实现辐射作用最大化;县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暑假举办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美术学科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美艺术教师业务素质;区域教研部门要相互联动,多举办教学交流和研讨活动,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利用美术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创建,打造美术教师骨干,结对成长,实现地区辐射作用;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创造条件督促和鼓励美术教师自我专业化成长。

四、大力营造美术教育氛围

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是营造艺术教育氛围和检验成果的最佳时机,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详细规划和措施,加大发动、组织和宣传力度,做到层层落实、步步到位、人人参与;评比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实现城乡兼顾、公平评奖,重在激励;要投入必要的经费通过作品巡展、网展、出画册等方式来展示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让文化艺术节真正变成学校和学生文化艺术的狂欢节。

2017年4月,马云在IT领袖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再三强调:未来教育重点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唤醒智慧,尤其应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精神,而美术课程是开拓想象力很重要的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而美术学科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养承载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育人功能。改变未来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从基础美术教育抓起,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体艺[2002]17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中小学学生艺术素评价标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

[2]《搜狐教育》:为什么马云说:美术教育比语文数学更重要?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人文素养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美育教师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