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培养与基础教育的“五个衔接”探究

2019-04-27 01:43赵苗郑俞彭保发
青年与社会 2019年8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师范生培养

赵苗 郑俞 彭保发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须不断改革发展,尤其在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培养方面,必须要有效衔接基础教育,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落实,师范生的培养方式也必然要加以创新改进。文章针对师范生的培养方式展开了讨论,同时也针对师范生培养与基础教育的“五个衔接”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师范生;培养;基础教育;五个衔接

在师范生培养教育过程中,不仅仅应当注重方式的转变,同时必须做好“五个衔接”工作,我国师范院校在师范生的培养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取得进步,加强培养工作与基础教育的衔接工作,从而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一、师范生的培养措施

(一)塑造师范生的健康人格。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应当注重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为基础教育培养品质优良的合格人才。为此,师范生培养教育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注重对自我人格的塑造。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可借助一定的外力来促进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加强对师范专业课程的设置。首先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课程体系的综合性,适当增加一定的教育教学相关专业课程,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其次,院校应当允许师范生跨专业选修,从而提高日后的综合性教学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将科学与技术、社会进行联系,从而满足现如今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

(三)合理加长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时间。在现今的师范院校中,师范学生经过统一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后,都必须要到学校参加教育实习。师范院校应当适当的加长师范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提高对教学实习的重视度,只有加强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师范人才。

二、师范生培养与基础教育的“五个衔接”

(一)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基础教育教师岗位素质要求的衔接。在当下示范教学过程中,师范生的实际岗位需求与其能力培养存在着脱节的问题。通过对我国部分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简单地分析后发现存在一个共同点:教育学的课程相对占比较低,并且课时较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师范学生的实习期较短,无法完全满足提高学生的师范生职业素养和教师行业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教师教育办学理念与基础教育教师精英化需求的衔接。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60万名师范生毕业,而我国每年实际的教师需求却只有25万名。因此,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精英化培养,提高师范生培养目标,加强对师范生实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师范学生的综合性教学能力,培养更为优秀的师范学生。

(三)强化教师教育科研的实践导向与建立“U-G-S”合作培养师资长效机制的衔接。在如今的师范院校发展过程中,由于大学中的教育者通常更注重对理论的研究,而相对忽视了实践,导致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过程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并且在绝大多数院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时,大都倾向于理论式讲座,缺乏技能型培训课程。因此,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当地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基础教育学校应当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将教师的入职前培训、入职培训以及入职后研修等工作进行贯穿,形成三者共同培养师资长效机制。

(四)师范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与教师教育专业一体化的衔接。我国现今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问题。课程内容的安排设置不太合理,导致教师的入职前培养课程以及入职后培训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和整合性。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起终身发展的意识,同时也应当根据学生培养成长的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统筹规划,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加强对师范学生发展意识的培养。

(五)师范生就业意愿的引导与缓解贫困地区优秀师资缺乏的衔接。我国相关部门针对教育工作推出一系列的政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均衡,在我国部分贫困地区依然存在着缺乏优秀师资的现象。因此,我国相应部门要积极引导优秀师范毕业生参与到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工作中,院校要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

三、结语

師范生培养工作与基础教育之间存在的“五个衔接”问题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做好五个衔接工作,才能确保师范生培养工作取得有效进展。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教育工作者想要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应当积极探索更好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范生培养与基础教育之间的衔接,从而提高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保发,陈端吕,王亚力,熊建新.湘西北中学地理卓越教师协同培养的模式与机制探索[J].湖南社会科学,2015,6: 189-193.

[2] 彭保发,陈端吕.对接“2011计划”: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设计[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6(4):149-155.

[3] 邓梦,彭保发.基于教师资格证统考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应对措施-以湖南文理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智库时代, 2018,总163期:174-175.

[4] 蒋维西.论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短板与出路[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2):1-4.

[5] 肖倩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浅析[J].西部皮革, 2016,38(18):213-213.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基于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师范专业认证与师范人才培养研究——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湘教通[2018]436号);湖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湖南文理学院);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教育学。

作者简介:赵苗(2000- ),女,汉族,湖南湘阴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地理科学;郑俞(1982- ),女,汉族,湖南桃源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旅游管理。

通讯作者:彭保发(1963- ),男,汉族,湖南桃源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地理教育与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师范生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