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研究

2019-04-27 01:43周先阳柳勇
青年与社会 2019年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周先阳 柳勇

摘 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蕴含强大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包括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整合功能、环境育人功能、育人载体功能和育人方法功能等。挖掘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生源的思想道德教育针对性的需要,是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因此,要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引进教材、融入课堂,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实际效用。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事业。”云南是我国的边疆少数民族大省,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占了51个,其中人口超过5000的民族达25个,云南本土所特有的民族达15个,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同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既融入主流,又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蕴含着强大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挖掘意义

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基于少数民族地区云南高校的生源多数来自民族地区。因此,在云南高校要加强大学生优秀民族文化教育,充分挖掘和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同时,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高校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系统的重要环节。

(一)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利补充。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文化是民族精神形成的渊源,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包含大量的道德修养方面的规范,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养。虽然在历史的长河里,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或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从未间歇,但各少数民族依然存在其特有的文化体系。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互作用下又形成了以云南这一特定地域为基础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圈。无论是各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体系,还是以云南为地域的少数民族文化圈,其中都包含了一些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新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有益补充。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必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除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也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全国人口普查发布的主要数据公報,云南各少数民族人口占云南省总人口的33.37%。这就意味着,云南高校大学生中少数民族生源占了整个生源的较大比例。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历来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及其自身历史、文化、经济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共有的时代特点,同时又有民族独特的心理素质和风俗习惯,由此决定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如何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认同”,是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引进云南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强化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从而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需要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由于地形地势和历史传统等原因,“云南各的核心内容,诸如宗教信仰、道德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等,不是载之于高文大册,而是传播与家庭、劳动场所、仪式祭礼、乃至于火塘这样生活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场景中”。这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及其不利的,极易造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的断裂。充分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道德观、价值观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各种形式的教育中受到“真、善、美”情感的熏陶,把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带进大学生生活中,能使少数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继承和发扬。这样,既让大学生接受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又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传承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受教育者,同时又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具体表现

所谓功能,是指事物所具有的功效和作用。本文中所指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是指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云南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所具有的效能。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应注重发掘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充分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整合功能。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整合功能,是指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内含着思想道德教育的要素和价值,这些要素和价值之间,及其同新时代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功效和影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礼仪文化:认知维层的道德教育。如成长礼仪中道德感性教育、婚姻礼仪中道德体验教育、丧葬礼仪中生命道德教育等。(2)生活文化中情感维层。服饰文化中培育道德直觉、饮食文化中促进道德需要、民族文学中道德思维体验等。(3)生态文化中责任维层的道德教育。生态思想中责任意识、乡规民约中责任他律、生态消费中责任自律等。(4)节日文化中交往维层的道德教育。岁首祭祀节日中感恩教育、农事娱乐节日中和谐教育、商贸集会节日中诚信教育等。(5)禁忌文化中行为维层的道德教育。生活禁忌中规范约束、生产禁忌中调整节制、崇尚禁忌中强化养成等。(6)宗教信仰文化中价值维层的道德教育。宗教经典中指导道德价值判断、宗教教育中建立道德教育载体、宗教活动中促进道德价值接受等。这些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整合功能。

(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育人功能。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育人功能则是指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环境对人的道德养成所具有的影响及效果。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一定的育人环境,好的育人环境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不好的育人环境会对大学生道德教育产生消极影响。云南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语言文化,构成了独特的思想道德教育育人环境,产生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育人环境功能。从自然环境上说,云南以山地居多,以独龙族、佤族、傈僳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多居住山地和丛林,形成了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的环境伦理观和以质朴的大山品质为核心的价值观。而以少数民族集中聚居或以血缘为纽带的地缘生活习惯,容易在少数民族内部形成共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便于各少数民族成员的认同和共同遵循。这些特征都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形成与发挥。

(三)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载体功能。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载体功能是指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云南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承载物所发挥的效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载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德育载体可使道德教育具体化,使道德教育形成具体的可实现形式。……二是德育载体把道德教育诸要素相互连接起来,促成道德教育活动得以展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载体功能主要体现两方面:其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内含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承载要素,包括语言文字、历史文化、节日活动、宗教仪式、神话故事等,这些都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具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其二,上述这些思想道德教育载体要素能够被思想道德教育主体所运用以对教育客体施加影响、产生作用。如果事物的功能不能实际发挥作用,就像矿产资源被勘探存在但没有开发利用的价值,这样的功能是没有实际效用的。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以被思想道德教育主体所利用并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互动的中介物。以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为例,像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他们不是一个简单的日子或节日活动,而是某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合体,其中承载着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功能。可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节日活动,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四)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功能。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功能是指在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过程中,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教育途径本身对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实现所具有的功效。“化民成俗”是我国古代较常使用并颇有成效的一种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而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与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就是人化,人通过自身自觉的劳动使自然变成人的作品,给世界的一切打上人的烙印。这一过程就是文化的过程,而道德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即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身也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尤其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学习、体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其生成、发展的过程,从而对大学生施加思想道德影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隐形教育的方式实现的,没有刻意为之,因此更容易学生接受,更能促进个体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时效性更加具有积极意义。

三、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但这种功能需要通过一系列途径的推动在教育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功能与作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内在与外在、应然与实然的关系,功能是作用的前提,作用是功能在实践中的实际效果。因此,要充分发挥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作用,必须积极探索这一功能的实现途径。

(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引入教材,丰富思想道教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反映教学目的、系统展现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一方面,教材系统地反映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目的,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教材以其严谨性和规范性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基本的遵循。对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引入教材的途径,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从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层面看,可通过课题招标的方式组织专家团队编写教材、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挖掘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对云南少数民族具有共性价值的要素,形成系统化的教材体系。从某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州、县层面看,可通过宣传部门或所在地的高校深入研究本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收集、整理素材。从云南各高校的层面看,可以根据本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编写校本教材。需要强调地一点是,广义的教材不仅仅指课本,还包含与之配套的学习参考资料、教学案例、音像资料等。要对各类丰富优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中蕴涵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要素進行系统梳理和提炼,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堂与课程教学。课堂——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使用马工程教材,但这种使用不能生搬硬套,需要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要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这一转变的途径之一,“有利于促进德育教育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时,可引入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共同价值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为追求理想矢志不移地深化传说、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习俗等;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课融入云南各少数民族在近现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的艰辛努力;在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程时,可在省情教育中融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等内容。其次,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作用,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要素融入专业课和其他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最后,鼓励教师开设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领域的选修课或讲座。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连接教育内容与教育客体之间的纽带,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灵活有效地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把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以多种形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而言的,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但与第一课堂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课堂以其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特征深受学生喜爱,具有极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组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如东巴文化社等。在团委的组织和管理下,让社团组织或参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宣传推广少数民族精神与价值,从而潜移默化地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地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其次,在校园庆典活动中引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节目,或专门组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如民族歌曲大赛、舞蹈大赛、少数民族成人礼等。再次,在校园文化景观中引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要素,如壁画、井盖、宣传栏、雕塑等。最后,可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参加三下乡等活动,体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四)依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升。实践教学是认识与实践之间关系的高度体现,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实现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因此,云南高校特别是少数民族地方高校要积极创造和提供大学生参与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的实践环境,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所蕴含的道德精神,把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并在实践中做一个崇德向善的人。具体做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建设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高校与云南民族地方单位合作,搭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途径,提升教学效果。二是依托当地举办的民族文化节庆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学生参与,如参加白族的三月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体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当然,这种参与不是简单的娱乐狂欢,而是要带有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性,这就需要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活动前的精心准备和活动后的认真总结。三是依托高校所在地的少数民族历史遗迹、民俗博物馆、少数民族文化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组织学生接受直观、近距离的体验和熏陶,促进知识学习从课堂向课外的拓展,巩固和升华初步确立起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阮金純,杨晓雁.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模式及其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14(5):62.

[2] 刘旭.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探究[J].中国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14(2).

[3] 邱世兵.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5):9.

[4] 黄艳.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7(5):212.

基金项目:2015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项目编号:QN2015009。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