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境下高校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2019-04-27 01:43黄佳钰
青年与社会 2019年8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我们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不仅是学习、研究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同时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要办好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就一定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教学、办学的始终。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以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遵循

一、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使其以高尚的品德及高超的专业能力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要坚持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及亲和力,以期实现学生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及期待。要切实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充分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认识到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实性和现实性,从而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的思想基础,稳稳占据学生思想的高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武装青年头脑、充实青年精神,让它流入中国青年的血液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想遵循

习近平同志曾深切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价值诉求和价值目标。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属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还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中必须严格遵守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属于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念,这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公民的日常行为,同时为公民如何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一套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人民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的体现。因此,鼓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指导和实践原则,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因此,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的思想遵循。

(一)高校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育对象不仅仅是全体大学生,在全社会范围内都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在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同时极大的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更有利于大学生将所学所运用到实践中,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加清晰和具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理论价值,更有实践价值。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作为促进大学生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敲门砖”,从而指导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

(二)高校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全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新时代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为此,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贯穿全程。要灵活运用课堂、媒体等渠道配合新手段、实现多场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不仅要传递到高校校园,更要传递到全社会,使之深入人心;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舆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大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积极推广以党和政府重要文件系列精神为主旨优秀作品进校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深度、帮助大学生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清晰认识、构建和塑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

三、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

价值观作为一种抽象的思想观念,必须以各种相对具体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才能被学生接受,从而进一步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准则及理想信念,最后才能外化到学生的行动中来。这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种方式被学生真正的掌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被学生理解、接受及践行。在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全面的工程,应充分发挥课堂、网络及校园活动的作用,为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

(一)改进课堂模式,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当前形势,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优化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内容应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及时地进行更新。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跟进社会发展趋势,并符合国际潮流的要求。把身边小事及社会热点事件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联系起来,通过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事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涵及意义进行详尽的说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在课堂上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介绍给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与追求讲给学生,把社会与世界的变化发展讲给学生,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进步讲给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真正的在结合好的理论的同时传授好的理论。其次在教学语言上,坚持通俗性与理论性并重、亲切感与严肃感兼具。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因为其具有科学性,所以不可避免地具有极高的抽象性。要将这一理论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有清晰的认识和真切的认同,需要特别重视青年人的语言习惯问题,要用青年人的话语习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给青年学生听,因此要注重语言创新,更好地与青年学生开展交流与对话,从而使学生在方方面面自觉践行教育内容。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拓展新颖形式。要努力改变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颖的方式及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兴趣。可以综合利用媒体资源来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点,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一个切入点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且易于理解。此外,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模拟课堂的活动,通过模拟的形式参与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理解及展示的平台,在教学中实现师生良好互动,使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真正进入学生内心,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加强网络建设,探索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场所和制度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阵地和存在场域。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充分利用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的重要潜力,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时代潮流,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络宣传渠道的不断更新和创新。首先,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网络阵地。为了减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及课时的限制,可以通过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录制网上学习课程、制作网络节目等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方面増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网络资源,利用图片、视频等具有感染力的形式,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经验分享及进行教学反馈的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减少了时间空间对于学习的限制,使学生在课下也可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念进行学习分享、交流互动,在师生间、朋辈群体间的良性交流互动极大的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其次,要注重校园网络教育载体的建设,改进校园文化传播的方式。科技的发展及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民的生活及交往方式,同样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高校应充分借助校园网络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传播和宣传工作,积极主动的开创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新阵地。充分利用和发挥校园报纸、广播站、公众号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活动中的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从而引导同学们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国家的大政方针。最后,加强网络环境的优化和网络平台的监督。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络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宣传活动的各方面管理。由于专业机构具有权威性,可以站在专业的角度对高校的网络平台进行总体的安排并进行定期的优化及引导。此外,专业机构还可以与高校其他相关部门进行配合及有效的组织协调,从而建立起一个由专业机构负责,高校其他部门配合的全方位的网络宣传体系。

(三)重视以文化人,广泛开展校园文明建设活动

在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和实践的过程中应注重塑造健康向上的外部环境,发挥其育人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始终对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展校园活动的同时,高校应注重相关理论的结合。巩固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具体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积极创造校园精品活动。以科学理论和理论为指导,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高质量校园活动。具体可以通过开展团日活动、学术报告会及相关主题展览等,要确保立场正确、理论特色鲜明、形式新颖、风格多样、特色鲜明为理论教育的进行提供保障。其次,注重理论相关社团的发展。传统的理论学习方式,形式单一、过于严肃,使许多同学感到枯燥无味,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以及朋辈之间的感召,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社团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作为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理论社团以党的理论的学习、宣传和实践为主要内容,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增加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要积极落实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使其真正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延伸。最后,注重营造积极、健康的校风与学风。学风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积极健康的学风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思想观点及行为方式。高校要培育良好的学风,不仅因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校教育作用的发挥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推进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质量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与帮助。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氛围的构建中,可以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2]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4] 习近平.就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作出的指示[N].人民日报,2014-12-30(01).

[5]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作者简介:黄佳钰(1997- ),女,黑龙江伊春人,汉族,硕士二年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