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9-04-27 01:43杨艳玲
青年与社会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政教育探析

摘 要:随着《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以及相关课程标准建设的出台,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正在逐渐进步。为了将文化自信很好的融入到高校的培养体系中,在2018年5月,习近平同志着重强调了高校的育人方式要遵循“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谁培养人”三点原则。思政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而文化自信则是建设思政教育的重要措施。在现状中,高校教育要全面融合文化育人和以德育人,摒弃片面发展,加强学生的正义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观。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政教育;探析;措施

培养高校思政教育,能够促进我国社会文明的积极发展。融入文化自信可以使高校教育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大力提倡思政教育,不仅实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并且能够转变学生的行为作风。针对文化自信的切实应用,本文通过对文化自信概念的阐述,对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文化自信后所展现出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探析。

一、文化自信的研究背景

(一)文化自信的概念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所包含的意义较广,它包含了思想、政治、文学、哲学以及人伦道德等多种概念,同时也是对国家和民族自身优良文化的肯定,这种肯定能够加强国人的生活幸福感,也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文化自信主要以“传递”为途径,坚持更深层次的自信观念。另一方面,文化自信主要表现在文化传递的自信中,坚信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并对其保持积极主动的传承观念。

(二)文化自信的作用

(1)实现民族复兴。在我国历史的推进中,中华文化起到了支柱性作用,它集合了我国发展过程中所有的优秀传统,包括质朴的民风以及谦逊的礼仪,此外还有得以千年传承的精神力量。一直以来,中国文化在国际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时刻代表着我国的尊严和形象。基于此,文化自信的实施具有促进文化复兴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融合文化自信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使高校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有可依靠的引导理念,从而使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生生不息。

(2)融合多元文化。在现状中,国际间实现了文化繁荣,坚持各国文化的共同发展。从国际视角来看,在多元的文化元素中,存在着文化冲突和文化重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国际间的友好关系。而从我国社会内部来看,我国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国家,少数民族分布较广,各民族间的文化和习俗存在差异,出于这种差异,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而高校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能够利用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寻找共同发展的目标,尊重多元文化,汲取外來优良传统,弥补自身缺漏,全面提高自身的发展素质。

(3)凝聚民族力量。从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高校的招生标准逐渐开放,这使得来校学生的民族性质趋于多元化,从主观视角上实现了民族融合。在思政教育中结合文化自信,能够树立学生间的共同发展意识,摒弃民族之间的差异。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的途径

(一)改变教学方式

现状中高校教育一直处于以就业为主,以思政教育为辅的模式。学生面对着此类教育方式会形成较大的思想压力。为了使文化自信充分融合到思政教育中,要适当的确立高校学生的课程体系,将文化传承的思想观念融入到选修类课程中,同时在各类课程的内容中设计符合社会发展,并且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使文化自信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设计多媒体课程,挑选经典的文化类视频,通过校园大荧幕进行传播,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国家,并充分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自信,同时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二)关注优秀文化的建设

高校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针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方面进行均衡。时刻保持先进的教育思想,并且树立关心国家大事件的习惯。拿国际运动会的举办来讲,运动会是象征国际间睦邻友好的一项合作活动。运动会存在对公平意识,竞争意识,团结意识等多种正能量的传导。高校的思政教育可以通过此类节目的收听,激发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能够指引学生拥有公正平等的健康思想。

(三)培养学生对文化的鉴别能力

高校学生的思想具有可塑性,而现状中外来文化的引入,使学生在层次不一的文化中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因此,需要使学生具有文化的鉴别能力,及时分辨出文化的优劣,避免学生受到错误思想的干扰。基于此,高校的思政教育中,需要涉及到文化分析方法,利用马克思哲学体系,将各类流行文化和风靡的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文化的起始原因,并切实分析不同文化的发展途径,使学生及时分辨具有商业性质的文化属性和诱导错误行为的文化元素,遏制愚昧思想,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在遏制的基础上灌输礼仪、尊重、谦虚、正义、善念、孝道等优秀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提高教育高校性。

三、结语

文化自信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团结意识,同时能够体现国家的民族凝聚力。本文通过对文化自信的研究背景进行阐述,研究了文化自信的概念以及作用。得出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后能够实现民族复兴,并充分融合各界多元文化,有效凝聚民族力量。而高校的思政教育要想融入文化自信就必然要通过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培养学生对文化的鉴别能力,使学生关注优秀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黄大勤.改革开放4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经验[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4).

[2] 马宝娟,梁美琪.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04-109.

[3] 田佳佳.文化自信视阈下的高校思政话语体系新创建[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7(7):52-54.

作者简介:杨艳玲(1983- ),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党建、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思政教育探析
VR阅读探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