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发育期红松种子含油率及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动态变化

2019-04-29 09:46范晓恺阮成江张莞晨
中国油脂 2019年4期
关键词:皮诺含油率发育期

范晓恺,阮成江,张莞晨,丁 健

(大连民族大学 资源植物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600)

红松(Pinuskoraiensis)为多年生松科松属常绿针叶乔木,多生长在我国东北长白山到小兴安岭地区。红松种子油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油酸和皮诺敛酸占比较高[1-2]。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起着降低血液中的过量胆固醇、增强细胞膜透性、阻止心肌组织和动脉硬化等重要功效[3-5]。皮诺敛酸(Pinolenic acid)为1994年日本科学家Sugano首次在红松种子油中发现的独特脂肪酸成分,其化学名称为cis-5,9,12-十八碳三烯酸,化学结构与γ-亚麻酸和α-亚麻酸相似。皮诺敛酸参与类花生酸的生物合成,具有减肥、降脂、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效[6-7]。Chen等[8]用LPS刺激小鼠微胶质细胞BV-2建立炎症模型,发现皮诺敛酸可以减少促炎物质的生成;Matsuo等[9]给腹腔注射卵白蛋白的免疫模型大鼠饲喂红松种子油,与红花油对照组相比,红松种子油组大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以及脾细胞内白细胞三烯B4(LTB4)、免疫球蛋白IgE和lgG的比例升高,说明红松种子油可以促进机体的免疫反应。

本研究以发育期的红松种子为材料,采用氯仿甲醇法测定种子含油率,GC-MS/MS测定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种子含油率及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的动态变化规律,旨在为红松种子的采收期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红松种子分别于2016年7月8日、8月10日、9月6日、10月7日采自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天然分布红松林。种子用锡纸包裹后置于液氮中速冻。样品运抵大连民族大学资源植物研究所,保存于-80℃冰箱备用。

甲醇、正己烷和三氯甲烷为色谱纯;氯化钠、氯化钾、氢氧化钾和无水硫酸钠为分析纯;三氟化硼-甲醇溶液和37种混合脂肪酸甲酯标准品。

Clarus680型气相色谱仪、AxIONIQT型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美国PerkinElmer公司;BT48型冷冻干燥剂,美国Millrock技术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红松种子含油率测定

将采收的红松种子剥去种皮,烘干种仁。称取烘干种仁300 mg,置于液氮冻后的研钵中研碎,移入10 mL离心管中,加入2 mL甲醇振荡1 min,加入4 mL氯仿振荡2 min,放入超声波振荡仪中振荡30 min后离心,收集上层澄清透明的油状液体于新的离心管中,向残渣中再加入4 mL氯仿甲醇溶液(体积比2∶1),混匀3 min,离心,合并上清液,向其中加入上清液体积1/4的质量分数为0.88% KCl溶液,混匀、振荡、离心,收集下层液体至玻璃样品瓶中,挥发至恒重。每个时期的测定均设3次重复。按下式计算含油率。

含油率=(m1-m2)/m×100%

式中:m1为油脂和玻璃样品瓶的质量,g;m2为玻璃样品瓶的质量,g;m为干燥样品粉末的质量,g。

1.2.2 红松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测定

采用改进的三氟化硼-甲醇法[10-11]进行样品甲酯化。取200 mg干燥的样品粉末于玻璃样品瓶中,加入2 mL正己烷充分振荡,混匀后加入5 mL现配的1 mol/L KOH-甲醇溶液充分振荡,向样品瓶中充入氮气后密封,于60℃水浴30 min,冷却后加入10 mL三氟化硼-甲醇溶液,充入氮气后密封,再于60℃水浴30 min,冷却后加入2 mL饱和氯化钠和2 mL正己烷,静置分层后,收集上清液,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钠干燥,取上层液过0.2 μm有机膜,入样品瓶,用于脂肪酸组成分析。

采用Clarus680型气相色谱仪及AxIONIQT型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测定脂肪酸组成。气相色谱质谱条件:进样口温度230℃,高纯氮气为载气,流速1 mL/min,自动进样量1 μL,分流比20∶1;柱箱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50℃,以15℃/min升至200℃,保持28 min,以10℃/min升温至220℃,保持3 min;电子轰击式离子源(EI)温度230℃,传输线温度215℃,检测电压1 700 V,溶剂延迟4.5 min,质量扫描范围45~400。

1.2.3 数据分析

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进行差异性检验,采用Excel 2010作图。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发育期红松种子含油率动态变化

不同发育期红松种子形态和颜色变化见图1。

图1 红松种子形态和颜色变化

由图1可看出,在红松种子发育期间,其颜色和体积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与7月8日相比,8月10日红松种仁体积减小,此后由椭圆形发育为圆锥形,种仁颜色由淡黄色转为亮黄色,再转为乳白色,外壳则由浅棕色逐渐转化为深褐色。

对不同发育期红松种子含油率进行测定,结果见图2。

图2 不同发育期红松种子含油率变化

由图2可看出,不同发育期红松种子含油率呈先明显上升后下降趋势。从7月8日到8月10日期间,红松种子含油率呈快速增加趋势,种仁颜色和体积变化也非常明显;从9月6日到10月7日期间,红松种子含油率呈现降低趋势。

2.2 红松种子油脂肪酸组成

不同发育期红松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动态变化见表1。

由表1可看出,红松种子油中共检测出13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硬脂酸(C18∶0)、异油酸(C18∶1n7)、油酸(C18∶1n9)、反式亚油酸(C18∶2trans)、亚油酸(C18∶2cis)、皮诺敛酸(C18∶3cis-5,9,12)、二十烷酸(C20∶0)、二十碳烯酸(C20∶1)、二十碳二烯酸(C20∶2)、二十一烷酸(C21∶0)和二十碳三烯酸(C20∶3)。

表1 不同发育期红松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动态变化

由表1也可看出,红松种子发育过程中,其油中饱和脂肪酸C16∶0和C18∶0呈不断下降趋势,发育初期种子油中最高,随后快速下降,在9月6日后趋于稳定。皮诺敛酸是红松种子油中特有的脂肪酸,种子发育过程中在油中的占比相对稳定,尽管从发育初期到8月10日,油中皮诺敛酸占比有所增加(由14.14%上升到16.30%),但随后不断降低,且在10月7日稳定为13.95%。红松种子发育过程中,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呈不断上升趋势,油酸含量在9月6日后基本稳定。

3 结 论

红松发育初期的种子含油率较低(4.4%),随后迅速增加,并在9月6日达峰值(71%),之后降低;红松种子油中共检测出13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和皮诺敛酸为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红松种子不同发育期其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不断增加,但皮诺敛酸含量则在8月10日达到峰值后不断降低。红松种子最佳采收期为9月6日,此时种子含油率为71%,油中皮诺敛酸含量为15.35%,且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6.29%和46.12%。本研究结果可为红松种子采收期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红松种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皮诺含油率发育期
甘蓝型油菜的产油量分析
页岩气开发水基钻屑中含油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设施葡萄果实发育期管理技术要点
皮诺塔吉的守护者:炮名之地酒庄
红松子油中皮诺敛酸的纯化及降脂活性评价
阿勒泰市农作物播种期和发育期天数特征分析
2016—2017年徐州市冬小麦发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氧化处理含油污泥的氧化剂选择研究
皮诺曹持钉器
一匹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