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经典意义与中国形象问题

2019-04-29 03:52蔡甜甜
北方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鲁迅

蔡甜甜

摘要:在过去的岁月中,鲁迅一直影响着我国文学的发展,对于鲁迅的意义以及价值都已经在历史中得到了认可。鲁迅的作品是中国和世界文学文化经典。每一个文学大师的背后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磨难,特别是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那个动荡的岁月,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并没有压垮鲁迅,反而是让鲁迅在考验中接受洗礼,成为一代大师。本文通过时代现象来论述鲁迅的经典意义以及中国现象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鲁迅;中国现象;经典意义

一、鲁迅对中国人的影响

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中国开始走向富强的道路,一时间中国文学的进步也越来越明显,而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对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是无法磨灭的。鲁迅用一支笔凭他博大雄浑的文化气度为我们开辟新的文学精神,给中国作家无穷的滋养及启迪,也对我们这代人有着很深厚的启蒙意义。

鲁迅本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原本是1902年去日本专攻医术,想凭借医术来救中国人,而在当时的动荡年代,中国人像丧失了灵魂一样,整天浑浑噩噩。鲁迅随即放弃学医,用笔、写作来改变国名的精神,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唤醒国民灵魂,一个个中国人的灵魂在阅读了的鲁迅文章后复活了过来。鲁迅对我们的影响甚至是对整个中国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二、鲁迅的三大精神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挽联: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再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郭沫若对鲁迅的赞美足矣看出鲁迅对中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及存在意义。鲁迅是现代中国最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文学家,他的思想,他的精神都体现了变革时期的文学思想。当时年代,启蒙思想是十分可贵的,有关鲁迅的三大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鲁迅的爱国精神:在青年时代的鲁迅就立下了“我以我学荐轩辕”的豪言壮志。在那个动荡黑暗的年代,鲁迅为了使当时浑浑噩噩的国人苏醒,毫不懈怠的前进、战斗。彻底的爱国精神,彻底的为中国贡献的精神是当时也是现在每个国民应该学习和应该传承下去的。

鲁迅的战斗精神: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具有战斗精神的作家。他主张韧的战斗精神。“韧”就是坚韧,百折不挠,锲而不舍不屈服的精神。鲁迅清楚地看到,革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定会有战斗,必定会有挫折、失败。但是,为了中国解放,国民觉醒,国家富强,鲁迅写出了“即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的唤醒世人灵魂的文字。鲁迅的战斗精神符合动荡社会下时代斗争的需要,也是当时每位文学家,每个革命先烈都应具有的使命和责任,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直到中国解放,直到中国富强,这种精神气概就不能丢。

鲁迅的创新精神:鲁迅有着他自身最坚定的立场,博大的胸怀和渊博的知识,他为当时的中国做了很多努力和改革。在鲁迅的全部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是翻译作品,他始终在翻译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希望对中国的作家,学生起到积极影响的作用。作为伟大的文学家,他具有着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并创作出了许多富有新意、富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形象。鲁迅用这种方法给我们以深刻的灵魂启示。

三、中国现象的问题

对于中国现象问题,是指中国社会的总体情况和特点。我们通过研究鲁迅和鲁迅的作品意义便可看出当时中国现象的一些问题。

鲁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提用过很多在我们现今看来不可思议的词,他的杂文中提出中国文明是“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或者“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从这两句我们便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以及中国人存在着的奴隶思想。奴隶这个词在中国人身上、在鲁迅的思想中是相对应的,并且奴隶两个字,生生地描绘出来了在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深刻思想或者是中国国民的深刻灵魂。

“中国历史中斜斜歪歪写满了两个字,是‘吃人。”中国现代时期的人们大多认为,鲁迅把中国传统文化归结为“吃人的礼教”,这样的说法无论是现代还是当时都是有失公允的。一些反对鲁迅的人,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实际上,魯迅的每部作品都是围绕着中国现象的问题来展开,并为我们这些后人描绘出了当时社会的现象和中国现象的些许问题。

四、结束语

对我们现在来说,鲁迅对我们的影响仍然存在着,对于小学乃至大学的学生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不少小学学生都学习过鲁迅的文章,对于学生的思想启蒙和日后的学习生活影响是长远的。

历史上的中国人在我们现代是无法理解的,我们所能了解的只是历史上的文学伟人及革命先烈,对于旧社会的普通人我们一无所知,而通过鲁迅的经典作品,我们解读出了当时旧社会人的生活及思想,也反映了旧社会动荡时代的些许现象,而鲁迅描写当时社会的经典作品,也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

参考文献:

[1]谢淼.鲁迅在德语世界的经典化历程[J].文学评论,2017(06):143-150.

[2]彭定安.鲁迅的经典意义与当代价值[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02):1-15.

[3]易静.鲁迅杂文中的女性形象及意义和价值[D].2016.

[4]孙丹.从跨文化角度看鲁迅小说经典形象的塑造与形成[J].戏剧之家,2014(9):360-360.

猜你喜欢
鲁迅
鲁迅虚拟(外一首)
鲁迅《自嘲》句
鲁迅的真诚
阿迅一族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解读鲁迅《呐喊》内部的思想
早期受控之鲁迅的翻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