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书评

2019-04-29 03:52董小莲
北方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近代化

董小莲

摘要: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蒋廷黻先生对中国近代的时局和人物的分析有着敏锐的政治目光,从而得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结论。这部作品无疑是我们了解以及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部佳作,然而在认真得拜读蒋的《中国近代史》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蒋氏的思想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

关键词: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近代化

一、序言

(一)蒋廷黻简介

蒋廷黻(1895.12.7-1965.10.9),字绶章,笔名清泉,湖南邵阳人,他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12年开始赴美留学,1914年入俄亥俄州奥柏林学院主修历史,1919年,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师从“新史学”的倡导者詹姆斯·鲁滨逊高足、政治社会史教授尔顿·海斯,在1923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國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1925又担任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并在此期间改革清华大学的历史系,建立起全国一流的史学阵营;1935年得蒋介石赏识,弃学从政,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1年任台湾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他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1965年10月9日在纽约去世,享年70岁。

(二)《中国近代史》简介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主要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抗日战争之间近百年的历史,这部著作被学术界誉为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这部书用短短的五万七千多字表现出史论并具的突出主题。沈谓滨先生说:“这本被他称为‘初步报告的著作,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写得深入浅出,既好读又耐看”。这本书经历过很多次修改和出版,我所看的这本书是以1938年的出版本为底本,增补启明版小序和蒋先生所撰写的九篇论文的内容比较充实《中国近代史》,这本书2016由中华书局3月份出版。

我读的这一版《中国近代史》全书主要包括总论,四章二十三节内容以及附录部分蒋先生所撰写的九篇论文。第一章内容为“剿夷和抚夷”,第二章内容为“洪秀全和曾国藩”,第三章内容为“自强及其失败”,第四章内容为“瓜分及民族之复兴”。前两章内容主要讲的是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后两章内容主要是蒋所说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在面对内忧外患时所尝试的四个救国救民方案,即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把这四章内容看成是因果关系,前两章是因,后两章内容是果。

二、敏锐独到的政治目光

(一)对时局的分析独到

蒋的《中国近代史》一书对十九世纪的中国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把握是很独到精准的。他说:“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他列举的日本、俄国、土耳其三个国家的例子是很具说服力的,这些国家的率先近代化使它们在短期内富强起来,尤其土耳其与我们有太多相似之处,十九世纪初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土耳其帝国在十九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的百年内,被其他科学、机械先进和民族主义发达的国家所宰割。在世界大战大败后,土耳其在民族领袖马基尔提倡科学、技术、工业的情况下,国家情况开始获得好转,始得复兴。所以,蒋的见解是很独到的,中国之所以由一个强盛的帝国沦为西方列强之鱼肉,与我们国家固步自封、盲目排外、自诩天朝上国的文化传统且没有在其他国家赶追世界近代化的潮流时参与其中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蒋对中国社会要想自强必须走向近代化的判断无疑也是精准的。

蒋对近代中国的国际关系的分析是很正确的。蒋认为,在十九世纪前中国与外族已有关系,但那些外族文化低下,因此只能暂时夺去政权。而十九世纪后,跟中国较量的是文明水平远超过我们的国家。这些国家要求平等外交,中国与这些国家远非朝贡关系可以解决。这点从马戛尔访华也可以看出来,英国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并对中国表示极大的尊重,但英政府给马戛尔的训令是必须表明中英的平等。而中国对西方的平等外交的观点万不接受。并且列强都打进中国来了,他们都不知道“夷在何方”。可见中国统治者的无知。因此作者得出了结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中国之所以由原先的东方大国变为被西方列强所欺凌的鱼肉,与我们自身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他认为中国之所以会外交失败,一方面是因为的机械和科学远远不及西方列强以及我们自身的内政的现代化建设过于零碎、迟缓和不彻底;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外交机构不健全以及士大夫的虚骄。蒋氏对中国与国际关系的分析以及中国与西方国家外交失败的原因的分析是很到位的。

(二)对人分析的客观性

蒋对人的评价是很客观的,他笔下可批评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民族英雄的人物,也可赞扬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是卖国贼的人物。他可看到被我们大众一直以来所忽视的人物的潜在面,如林则徐,我们世人认为他是地道的禁烟英雄,但在蒋的笔下,他认为林则徐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这个林则徐是百战百胜的主剿派,是地道的封建旧文化的代表人物;另一个是真的林则徐,真正的林则徐是慢慢随着是近代化的发展而醒悟的。但作者最后对林则徐这种士大夫的通病做出了批判,他说:“林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这个评价很明显对林则徐的批评意味是很浓厚的。

再如李鸿章,他长期以来代表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太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为了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1885年完胜日本时签订了《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日本可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等不平等条约等。这些条约的签订使他长期背负着“卖国贼”的骂名。但蒋用“中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政治家”来形容李鸿章。他认为李鸿章在改革中只图皮毛,不图改革根本是指得原谅的。首先李虽见过西方的机器机械却不曾认识过西方的民治和民族主义;其次是他的这点“皮毛”性的改革都不被世人所接受,更遑论是改革政治体制和民情了;最后是改革体制和民情的任务艰巨异常。所以李没有进行体制和民情改革,只重视军事改革。在文中最后,作者又说李鸿章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看透当时的世界大势,而这一点不能是后人拿来批评李鸿章的依据,因为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李鸿章最起码还有政策,更多的人却是无计可施,这其中包含着对李鸿章的肯定因素。

我们从蒋廷黻对这两个人的品评中就可以看到,蒋氏对人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分析时局时的过失

前面说过,蒋对中国的时局分析是很到位的,他认为中国最需要现代化来推动中国的发展,认为机械、科技和民族主义才是中国所真正需要的。他想挽救中国,因此,在1935年他弃文从政,帮助国民政府。他在对时局有精准性分析的同时,对某些因素的分析具有局限性。

(一)忽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蒋廷黻书中说道:“民众的迷信是我民族近代接受西洋文化的阻碍之一”。他认为普通民众和士大夫阶层是沆瀣一气的,他认为中国近代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很显然,蒋非常重视精英阶层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反而忽视普通大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因此在他的四个救国救民方案中,对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的拳民运动是大加鞭挞的。但从后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众建立新中国的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蒋的认知无疑是错的,他错判了普通民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高估了社会精英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蒋只看到了群众的无知和对近代化的阻碍,却忘记了“民心可用”,忘记了中国还是普通民众居多,精英阶层占少数的道理。

(二)主和未必可止战,委屈未必可求全

在蒋书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蒋的主和止战和养息自强策略。蒋氏对中国近代化局面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但他认为中国在近代化完成之前,尚需忍辱负重,不应该跟其他近代化程度高的国家交战,这种情况在书中有多处体现。譬如,在左宗棠带兵准备用武力收复新疆时,李鸿章却反对,李认为为伊犁与俄国人开火,为越南同法国人交战是不明智的,因为这些国家近代化程度高,科学技术先进,中国与之开战势必会成为炮灰,与其去打没有胜算的仗,不如把作战费用省下来作为扩充海军。在此处,蒋认为李鸿章这样做是正确的,他说“李鸿章的眼光远在一般人之上”。在写道清廷听取了戈登的意见决定向俄国求和时,蒋说“我国近代史上的一幕滑稽剧才没有开演”。从蒋对这些事件的评语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主和派心理。

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代表中国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允诺高丽独立,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赔款二万万两白银。针对这个结果,作者说:“不战而求合当然要吃亏,但是战败以后而求和,吃亏之大远过于不战而和”,可见他的主和思想。诚然这种想法有其合理性,但求和不代表可以止战,帝国主义的野心是没有穷尽的,当他们的暂时利益获得满足时,他们肯暂时休兵,但是当他们又需要新的利益时就又会卷土重来,日本的侵华战争就是“姑息养奸”的最佳例子。但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我们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确是明智之举。因此蒋的一味主和不免有失偏颇,他低估了列强的侵华野心,更低估了中国民族的抗日力量。

四、总结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的确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本经典著作,他对中国近代史时局的大体方向把握非常到位;他对当时中国遭受外国侵略的境况以及原因分析也是很到位的;他对中国当走近代化的自强道路是把握精准的;他对林则徐、琦善、李鸿章、袁世凯、曾国藩的评价也是客观公正的。但他的思想也有局限性,他对精英人士的重视和对普通大众的忽视以及他从头到尾体现出来的主和自强思想都是他思想的局限面。因此,他选择的精英主义的国民政府并未获得成功,相反是他所忽视的普通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获得了成功,他的主和政策并没有换来西方列强的放弃侵略,而是助长了西方列强侵华的嚣张气焰。蒋廷黻虽然思想上存在局限性,但无论如何,蒋廷黻先生的这本书对我们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有着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中华书局,2016,3.

[2]刘文博.试析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思想[J].鸡西大学学报,2011.

[3]杨钧期.评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学术沙龙.

[4]刘文沛.从《中国近代史》看蒋廷黻的史学思想[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

猜你喜欢
中国近代史近代化
在自我否定和整合中一路走来
浅析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浅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当代日本学界对“儒学日本化”问题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