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籍涉医资料研究述评

2019-04-29 03:52张星
北方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古籍笔记医学

张星

摘要:我国历史古籍卷帙浩繁,其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医学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这些非医学类古籍中的医学史料,对于我们补充和完善医学研究不可或缺。本文主要回顾了当代对历史古籍中的医学史料的整理和研究状况,发现其关注力度与关注面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在医学界尚未足够重视历史类古籍的时间里,历史学界介入医学领域,广泛发掘历史古籍中的医学材料,得出新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医史学界的重视,表示要大力借鉴和吸取史学界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无疑,历史古籍中医学史料的整理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更好地为医学研究服务。

关键词:历史;古籍;笔记;医学

我国历史古籍卷帙浩繁,搜集、整理和研究其中的医学史料至为艰难。然而在这些非医学类古籍中,却有着非常丰富的医学史料,对于我们补充和完善医学研究不可或缺。

一、纯史料整理

已故著名医史学家陈邦贤先生生前非常重视对经史子集、丛书笔记等各类古籍中医学史料的整理和利用。其以惊人的毅力与韧性,集数十年精力,从浩瀚的二十六史、十三经、诸子百家作品中摘录出大量的医学史资料,汇编成三大部著作:《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十三经医学史料汇编》与《诸子集成医学史料汇编》。其中,《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于1982年由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印刷出版,而后两本则只是编撰完成,至今尚未正式付梓。从可见到的《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来看,陈邦贤系摘录出二十六史(即二十四史加《新元史》、《清史稿》)中有关医学的史料,并大致按照医事制度、医学人物、医学文献、寿命胎产、养生卫生、脏象解剖、各科病证、病因诊治、本草药物、兽医兽疫等来进行分类整理。其成果为医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其资料之巨,任务之艰,可想而知。尤其是在陈先生所生活的那样一个战火浩劫的年代里。先生的辛勤爬梳与不苟学问,其学术理念与学术精神均遗泽于后代学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陶御风等人仿照陈邦贤《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的体制与方法,对历代笔记中的医史资料作出了大规模的、较为系统的发掘与整理。陶御风、朱邦贤、洪丕谟等人分工采辑,将其所见历代笔记中的医学史料进行分类汇编。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是“医事”。八十年代末出版《历代笔记医事别录》一书。其后又增补48种书中所见内容,于2006年再次付梓。该书涵盖面非常广,所采笔记遍及祖国南北各地区,时间断限亦上自秦汉、下迄明清均有所涉及。所采资料之巨,所做工作之繁,其辛苦自不待言,其价值亦自不待言。这从学者们对其的评价文章中可以约略看出。如俞宜年评价《历代笔记医事别录》说:“中医药瑰宝不仅蕴藏于历代医药专著之中,且大量散见于某些经史子集尤其是笔记杂著之中。历代笔记杂著汗牛充栋,要从中搜寻中医药资料,真是有如大海捞针,令人望洋兴叹。”因而其认为陶御风等人所做的工作是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

此外,尚有一些零星的整理成果,如与陈邦贤同时期的何高民(建国后中医司副司长),在其平时浏览文史笔记、杂录的过程之中,摘抄其中的医学内容,1955年撰成《历代笔记文献中有关医药记载的初步汇集》一文。分“醫方”、“药议”、“采药论”三个类别,将自己从历代笔记中所摘录的医学资料进行了简单整理。

二、笔记医学史料研究

陶御风另有数篇论文讨论笔记中的医学史料,分别对唐宋以及清代笔记中的医史资料作出概述,分析了唐代笔记中医史资料不多的原因;认为宋代笔记中的医学内容广博繁富,且所记多为“亲历”、“亲见”、“亲闻”,较之其他各代,更值得重视;清代笔记中既有校勘《素问》的随笔札记,又有朝廷医事记载,从中可了解某些疾病的流行及证治状况、欧美医术的传入情况等。同时,陶氏还分析了历代笔记在医学史上的价值,指出其具有补医籍正史之不足的重要作用。

近二十年来,对文史笔记中的医学史料作出研究的主要有冯怀英、龚仕明、孟庆云、韩希明、王卓、暴连英、彭榕华等人。冯怀英从历代文史笔记中摘录数条有关针灸的验案,每一条加一按语,对该条验案作出评价或者介绍相关内容。并评价这些经史笔记中的针灸验案:各科赅备,堪补中华针道之不逮。龚仕明对明代著名学者焦竑读书和讲学笔记《焦氏笔乘》中所收集的医方作出评述,认为其简廉明晓,方便实用。同样对古代笔记中的医方作出搜集和整理的还有孟庆云。据其统计,在当时所出版的自唐至清800余种笔记作品中,就有300余种记有药方。这些药方,有些确实是有效的良方,应当加以利用,有的则应以辩证的思维和分析的方法审视,在实践中验证后才可笃信和示人。此外,韩希明着重于对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医学资料的研究。认为《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医学内容反映了纪晓岚的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思想;同时还分析了《阅微草堂笔记》关于亚健康状态的描述及调适对策。王卓则专门分析《阅微草堂笔记》里的药方及其临床运用,并将之与现代中医学进行比较研究。暴连英等介绍了宋代文人苏轼和周密笔记中的医药学史料,总结得出这些笔记对医药方面的记载是广博的而且是较为详细的。彭榕华通过对宋代文人笔记中医学史料的归纳和分析,从而探考宋代中医学高度发展的原因,并从养生、中药、中医临床与方药、医学史、针灸推拿、医疗习俗与奇闻逸事等六类进行考辨,从中挖掘宋人笔记中有关中医药学的价值。王维澎更是在临床中检验之后,总结历代经史子集、小说笔记中所记载的药方,评价说虽然不少记述论说深奥,然而实在是医籍未载之瑰宝。王维澎评价历代的经史子集、小说、札记、诗辞歌赋等说:“虽非医书,然其中所载医药之事,内容甚丰,广博而精深。不少记述,验之于临床,信而有征,可补医籍药典之不逮。”

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曲如意等提交《试析宋代史料笔记中医药学资料的研究价值》一文,认为历代史料笔记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内容。这些中医药学资料的研究价值主要有:拾遗补缺、追溯本源、以点窥面、变异纠缪、临床借鉴和警示启迪六个方面。同时,该文还认为从研究价值的探讨结果来看,这部分史料弥足珍贵,对中医药学术史的研究、中医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以及中医药理论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和帮助作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促进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发展。

三、总结与展望

总体来看,对历史古籍中医学史料的整理和利用,关注力度与关注面远远不够。一直以来,我们的医学史研究均以医家医著研究为热点,研究者众,关注面既广且深。毋庸置疑,这部分内容自然是医学史研究的重点,应当予以重视。然而,医家的非医学著作,事实上其中也寓含了丰富的医学内容,体现了医家本身的医学论点,不应当被我们所忽视。比如,清代岭南著名的眼科医生黄岩,著有一本小说《岭南逸史》,其中有关于医生诊病的情节,具体描述了病因病机,望闻问切,并开具出详细的治疗方法,这对于我们补充对黄岩学术思想的研究颇具意义。然而,像这些医家的文史作品,却一直被我们所忽视,其中的医学内容也被我们弃置不用,非常可惜。而尤其是数量浩繁的史料笔记,其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医学内容,一直未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在医学界尚未足够重视历史类古籍的时间里,历史学界正在悄悄起着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发展成为一种明显的态势。

上世纪70年代,世界史学界兴起的由下而上的研究路向——平民社会史,影响了台湾、并进而影响到大陆的历史学研究。1987年,史语所留法博士梁其姿率先发表《明清预防天花之演变》、《明清医疗组织:长江下游地区国家和民间的医疗机构》两文,以史学者的角度和眼光去关注疾病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医疗机构问题。九十年代之后,“台湾”“中央研究院”歷史语言研究所展开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医学主题研究。1992年,中研院史语所邀约所内外同道举办讨论月会,每年十次左右,以“疾病、医疗与文化”为主题,讨论了诸如“医家的族群和学术归类”、“从医学看文化交流的问题”、“疾病医疗所反映的大众心态”等相关内容。1997年,成立“生命医疗史研究室”,除专题讨论会之外,开始规划“中国历史上的医疗与社会”主题研究。并进而开展“宗教与医疗”、“影像与医疗”等专题研究计划,形成一大批研究成果。内容主要包括医学社会史的理论思考、医学知识的形成与传承、宗教与中国医疗传统之关联、医疗传统与社会文化情境的互动以及少数民族的医疗传统等五个方面。2005年,“生命医疗史研究室”召集人李建民将台湾历年来代表性研究成果择十余篇汇集成书,即《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之《生命与医疗》。

受台湾史学界蓬勃开展的“生命医疗史”研究影响,大陆史学界也开始关注医疗疾病问题,并逐渐形成研究热点。大陆史学界较早涉足医学问题者有谢高潮、梅莉、晏昌贵、杜家骥等人。其后,曹树基、李玉尚、余新忠等则展开了大量和系统的研究工作。曹、李二人主要关注于鼠疫疫情研究,在各类史学刊物上发表有关鼠疫之研究文章十数篇,分析了鼠疫对历史人口、社会变迁等造成的影响。此外,李玉尚也曾关注到传染病、霍乱等问题。余新忠则立足清代江南社会,对瘟疫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和探讨,发表了十余篇医疗社会史研究论文及其理论的思考。其专著《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更是被评为“2002年百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此后,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研究者投身到这一领域中来,近年来,“医疗社会史”已成为了历史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历史学界所做的医学研究,其尤为突出之处在于,所引材料绝大多数是历史古籍,包括正史、方志、史料笔记、谱牒、乡约等等。而这些,正是以往的医史学界所未重视之处。在这片被我们所忽视的土地上,历史学界耕耘出了新的果实。一下引起了医史学界的重视,中国中医科学院郑金生、朱建平等研究员纷纷表示,要大力借鉴和吸取史学界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毋庸置疑,历史古籍将越来越多地被发掘和利用。历史古籍中医学史料的整理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以更好地为医学研究服务。

参考文献:

[1]陶御风,等.历代笔记医事别录[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88.

[2]陶御风,等.笔记杂著医事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俞宜年.广搜博采 蔚为大观——评介《历代笔记医事别录》[J].福建中医药,1989(4):53-54.

猜你喜欢
古籍笔记医学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医学的进步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