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解读

2019-04-29 03:52孙越锋黄乐平
北方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米尔广告牌隐喻

孙越锋 黄乐平

摘要:多模态隐喻突破了纯语言模態的局限,结合图像、声音等其他模态,综合利用多重感官,丰富了源域的表达方式,更加鲜活地展现出目标域。电影是综合性极高的一门艺术,是囊括了语言、图像、颜色等符号的多模态语篇。《三块广告牌》与多模态隐喻的结合有利于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表达影片情感,表现影片内涵。本文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以电影《三块广告牌》为例,从认知角度解读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电影

一、引言

Lakoff 和 Johnson(1980)[1]指出,隐喻贯穿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仅是一种修饰语言的手段,更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把对隐喻的研究从传统的修辞学视角转移到认知语言学方向上来,揭示出隐喻的思维性和概念性本质。得益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单一的语言媒介逐步被语言、图像、声音等构成的复杂媒介所代替,视觉化的“读图时代”已经来临。这种从单模态到多模态的发展为隐喻提供了更好的载体,而集合了多种模态的电影,为研究多模态隐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多模态隐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 Forceville 为首的学者致力于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之上发展跨学科多模态研究。Forceville 和 Urios-Aparisi(2009)[2]合作出版的《多模态隐喻》共收录了 18 篇论文,涵盖了广告、政治漫画、动画、讲座等多个语类。该论文集的出版不仅弥补了传统的单模态隐喻研究之不足,也为完善多模态隐喻的理论和丰富其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Forceville 在论文集中将模态定义为“利用具体的感知过程可阐释的符号系统”[2][22],即图像、文本、声音、味道、触觉等等。因此,模态可以分为: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嗅觉模态、味觉模态以及触觉模态。本文将多模态理论与电影分析相结合,希望读者在了解多模态的基础之上,对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表达的方式有一个更加准确的理解。

三、电影《三块广告牌》中的多模态隐喻分析

《三块广告牌》讲述了绝望的母亲米尔德丽德因女儿惨遭迫害而案件始终无法告破,无奈之下在路上竖起三块广告牌与警察局对峙的故事。曾获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以及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了最佳剧本等奖项。本文将从意象、海报、音像三个角度出发解读,分析多模态隐喻在该影片中的应用及表达。

(一)意象分析

1.三块广告牌

“佳构剧”是19世纪中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戏剧样式,因故事跌宕起伏,善于激发读者情绪,以独特巧妙的情节构思表达影片主题为特点。影片《三块广告牌》也符合了这一特点。三块广告牌在影片中共出现了15次,作为影片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标志性的意象,串联架构了整部影片。广告牌的出现对于推进剧情发展,展现电影主题都具有重要的暗示作用。比如在开场前十分钟时,影片共出现3次三块广告牌的画面,完成了点明主题,重要人物登场以及铺垫情节的目的。在电影进行到104分钟时,女主米尔得知并非真正的作案者时,三块广告牌也再一次在傍晚出现,昏暗的场景也显示出女主失望无助的心情。广告牌也是影片中的情感展现。

2.火

电影从火开始,由火推入高潮,最后在火中完成了自我救赎。影片中共有三场火。第一场虽然没有任何画面,但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为下文女主角看似夸张的举动做了铺垫。第二场大火烧掉了广告牌,这场火让剧情以及人物到表现都更有张力,展现了人物性格,使矛盾关系瞬间剑拔弩张。第三场火是女主用自己制作的燃烧瓶点燃警局,女儿的遭遇,广告牌被烧,警察却始终无法破案。她无力,愤怒,绝望,只好将这种情绪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而原本的狭隘之火却因为迪尔森冒死救出的那份案宗得到了重生,迪尔森也得到了蜕变,开始扛起威洛比案件的接力棒,延续案件调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动物意象

在影片中,有一些有动物参与的场景看似无关紧要,但实际却起到了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第一个出现的动物场景是甲壳虫,在米尔去租广告牌时,她发现一只甲壳虫腹部朝天的在无谓的挣扎,她将其翻过身来,拍拍手,并租下了三块广告牌。甲壳虫实际上是其自身的隐喻,与其无谓的等待不如主动出击,租下广告牌,开始这场战斗。第二个出现的动物是粉红色拖鞋中的兔子图案。米尔我行我素,在女儿去世前与其关系冷到冰点,与前夫一直吵架,租下三块广告牌之后也得不到儿子的谅解,甚至神父也来劝说,劝说无果之后开始孤立她。米尔人际关系极差,但是她仍然借助兔子拖鞋自问自答,鼓励自己不要放弃,坚持斗争。第三个出现的动物是天空中一群转瞬即逝的飞鸟。警察迪克森在酒吧获得了犯罪嫌疑人的DNA之后,似乎一切都昭然若揭,凶手即将缉拿归案。迪克森开始时针锋相对,后来却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缉拿凶手。鸟代表着自由飞翔,也是迪克森当时的灵魂状态。

(二)海报分析

《三块广告牌》海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角米尔遥望远方,眼神坚定勇敢的形象。主角周围是电影获奖情况及其评价。海报下方是和影片一致的三块广告牌,整体呈现通红色,海报下方是电影名三块广告牌。整体颜色以红色和暗灰色为主,文字大部分为红色,给人以紧张和炽热之感。

红色是愤怒。海报整体用红、白、灰三种颜色来展现,影片名的颜色是主题的表达。从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第一层愤怒是米尔对自己的愤怒,因为自己的言语不当女儿才愤怒出门,最终导致了这一悲惨事件。第二层愤怒是警员迪克森对自己无能的厌恶,之前的恶劣行为源自对自己深深的厌恶,他内心软弱,不愿意接受自我。第三层愤怒是源自主角米尔对众多警察的愤怒,但是最终与迪克森一同前往寻找嫌疑人表现了其已经对警员和自己的谅解,也表达了影片主题:愤怒只会招致更大的愤怒,而爱会唤醒众人,得到宽恕。

(三)音像隐喻分析

1.The Last Rose Of Summer

伴随着这一段音乐进入画面的是薄雾弥漫的清晨,冷清的马路,三块巨大破旧的广告牌,以及米尔德丽德驾驶着一辆小车,若有所思,似乎正在酝酿一个计划。音乐轻灵、婉转、悠扬,和米尔德丽德此时此刻刚刚决定租下三块广告牌的心情形成了一个呼应,也为观众笼罩了一层迷雾。这首歌曲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是迪克森正在读威洛比死后为其留下的信件。“憎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冷静可以,思考也可以,试试吧。伴随着这一音乐,在警局着火的同时,迪克森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了案宗,也真正的获得了重生至此。其与之前判若两人,灵魂上的觉醒和行为上的转变,与这一段音乐得到了呼应,也表达了电影的主题。

2.Buckskin Stallion Blues

这首音乐响起的同时,米尔正驾车送儿子上学,小镇进入视野,熟悉的街道,警察局、学校,一切都像是未曾发生变化,但是女儿却永远消失了。与音乐同样悲伤的是米尔德丽德此时此刻的心情。

四、结论

对电影这一包涵众多模态的文本进行分析能够为观众把握电影主题提供客观依据,也从而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电影的内涵意义。本文从意象、海报以及音乐三个方面对电影《三块广告牌》进行了分析,影片中多模态的展现和结合能够最大激发观众的感受。希望能够为多模态隐喻在电影中的研究提供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Lake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University of Chicago,1980.

[2]Forceville C.&Urios-Aparisi E.Multimodal metaphor[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9:173-192.

[3]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9(5):82-86.

(指导老师:黄乐平)

猜你喜欢
米尔广告牌隐喻
吹不倒的广告牌
《活的隐喻》
网络广告商的创新正被应用到户外广告牌上
高层楼顶广告牌钢结构探讨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无线供电式LED旋转广告牌设计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