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2019-04-29 09:33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桐子示例博会

《现代文阅读复习特辑》参考答案

记叙类文章阅读

(一)《别怕,向前再迈一步》阅读 1.①“我”想辍学,父亲鼓励“我”坚持下去,“我”第一次感觉到学不好是件伤自尊的、自己无法接受的事;②“我”返回学校,第一次大着胆子找到数学老师,向他倾诉困惑;③放下心事后,“我”第一次发现数学老师还会开玩笑。 2.“拎起自己的头发”“扔进太平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当时认为自己很愚笨,想学却学不会的绝望。 3.[示例一]文章采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母亲对孩子既严厉又慈爱的形象。如:母亲常用反话来激励“我”,警醒“我”,说“你要愿意像我跟你大一样,天天背着太阳过日子,那就不上了”,表现出母亲的严厉;“被我气急了,她大不了把巴掌举起老高,临了又会无力地放下,骂我一句‘冤家”,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示例二]文章采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刻画了父亲严厉、对子女充满期望的形象。如:“把劲儿都使上了?”“铆足劲儿了?”这两句话用语言描写表现父亲对“我”的学习状态不满意,对“我”要求严格。父亲“直视着我”,说“再试一段,我想看看我女子是不是真的脑子堵严实了,一点窍都不开”,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父亲对“我”严厉、充满期望。 4.①父母鼓励“我”;②数学老师帮“我”调整心态;③“我”认识到学不好伤自尊,自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

(二)《继父》阅读 1.①他为玲子考上大学而高兴,为她出高额学费 ②他带病为玲子监督新房的装修 ③他准备去玲子的新家喝喜酒,被玲子拒绝 ④他难过而死,死在楼下 2.运用语言描写,通过玲子连声喊爸爸,表达了玲子悲痛欲绝的心情和强烈的悔恨之意。同时从侧面表现了继父对玲子真挚的感情。 3.继父:善良、真诚、勤劳、勇敢、多才多艺、吃苦耐劳。玲子:叛逆、任性、自私、知错悔恨。

(三)《冻桐子花》阅读 1.(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冻桐子花比作雪,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冻桐子花洁白的特征;“村前”“村北”“一树一树”写出冻桐子花的繁多,表达了“我”对冻桐子花的喜爱与赞美,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2)[示例]接连运用动词,如“折”“切”“拔”“抽”“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儿时在桐树坪用油桐树枝条做哨子的过程,表现出童年生活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示例]第⑦段实写青翠油亮的桐子,虚写摘桐子、吃桐子的情景,由实到虚,感情跌宕,表达了作者对桐子可观不可食的遗憾,表现了作者对桐子树的喜爱。 3.本文作者通过写冻桐子花,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童年的怀念,对故乡淳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美好事物逝去的伤感、惋惜之情。

(四)《老王》阅读 1.①老王在贫苦的生活中仍整天笑呵呵的,是个乐观的人;②老王帮人看摊,是个善良、热情的人;③“我”的父亲经常给他送一些肉菜,他也经常塞给“我”一些炒货,是个知恩、感恩的人;④他吃的是白开水煮的面条,无论严寒酷暑,都从早到晚摆摊,是个生活简朴、吃苦耐劳的人。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王的笑声比作浪,写出了老王的笑声连绵起伏且富有感染力的特点,表现了老王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 (2)“白溜溜”表明老王的碗里只有面条,无油无菜。“呼噜噜”用拟声词生动地表现出老王吃饭的香甜。这两个词语,突出了老王生活的清贫及他在清贫的生活中依然乐观的特点。 3.插叙老王以前的身份、职业、家境等背景,一方面补充了故事情节,丰富了文章内容:另一方面为下文写老王吃白面条做铺垫。今昔对比,突出了老王历经磨难,依然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品质。

议论类文章阅读

(一)《无论一个人干哪种事业,都需要四个条件》阅读 1.运动选手的体格、科学家的头脑、宗教家的热忱、艺术家的胸襟。 2.“这种错误的观念”指的是我们都以“精神文明”自豪,而忽视拥有健壮的体格。 3.第④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我们民族的智力情况、身体情况与“旁人”做对比,表明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我们智力上不差,差在体格上,强调了健壮体格的重要性,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示例]健全精神是建立在健全身体上的,一个人若没有健全身体,就不容易做到精神快活、心地慈祥、有道德、意志力坚定。 5.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体质弱比作燃料不够,把人懒比作马达不能开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体质弱对人的精神产生的不利影响,表明一切道德行为都由意志力出发,体现了无论一个人干哪种事业,都需要运动选手的体格的分论点。 6.[示例]南宋末年,元军入侵,文天祥召集义军奋起反击,苦战多年。战败被俘后,他宁愿被杀也不投降。 7.一个人在干事业的过程中,如果具备艺术家的胸襟,就可以用艺术去调剂科学的冷酷干枯和宗教的过分刻苦。有艺术家的胸襟,可以使人彻底认识人生的价值,有丰富的精神生活,随处可以吸收深厚的生命力;可以使人具备在有限世界中做自由人的本领,朝外可以看出世相的庄严,朝内可以看出人心的伟大。 8.B(A项中作者举甘地的例子,是为了证明甘地只是一个个例,而一般人会因为身体羸弱,成不了有道德的人;C项与文中对“艺术家的胸襟”与“能够抛开诸多欲望”的关系的表述不一致,抛开了诸多欲望不一定就能具备艺术家的胸襟;D项中作者只是希望人人都有宗教家的热情,而不是有一份坚定的宗教信仰。)

(二)《耐心成就人生之美》阅读 1.耐心,能够成就事业,更能成就人生。 2.本段列举了当今社会人们焦虑、着急、不耐烦的种种表现,从而引出本文的论题——耐心,使文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更贴近读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耐心成就成功之美,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4.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5.[示例]我认为可以。《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耐心做事比作文火慢炖,使文章观点的表述更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也能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 6.[示例]读完本文,我懂得了“耐心,能够成就事业,更能成就人生”的道理。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学习是第一要务,要想学有所成,就要有耐心,不急躁,不急于求成,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能够将论点与自己的学习實际相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三)《从“先生之风”谈起》阅读 1.先生具有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与高尚的人生抱负,先生是文化践行的领军者、知识传播的师表、理想追求的楷模,先生立德、立功、立言。 2.(1)这句话运用道理论证,引用林则徐的诗句,证明了“具有先生精神的人是具有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与高尚的人生抱负的人”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这句话运用举例论证,举钱学森放弃美国丰厚待遇,无怨无悔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一生的事例,证明了“先生,是文化践行的领军者、知识传播的师表、理想追求的楷模”这一分论点,使论证过程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可以插入第②段。因为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使国家强盛,并最终为变法牺牲了生命,这正体现了他具有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与高尚的人生抱负。 4.C(第④段提到“与先生最接近的一种角色,也许就是老师了”,老师与先生的角色接近,但并不能一概等同,老师除了要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还要注重“学高”“身正”,只有这样的老师才具备“先生之风”。C项表述片面,因此不符合原文意思。)

说明类文章阅读

(一)《“刷脸”,正走入你我生活》阅读 1.①“刷脸”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刷脸”技术方便了生活,提高了效率;②人才优势、技术驱动、资本助力、政策支持等是人脸识别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③人脸识别技术能够提升生产力。 2.列举生活中种种“刷脸”的场景,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人脸识别;说明人脸识别技术正大规模走出实验室,走入各行各业,引出下文——靠“刷脸”办事的领域越来越多。 3.打比方。将人脸识别技术比作马车,将人才优势、技术驱动、资本助力、政策支持比作车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些因素对人脸识别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那些图书何以渐去渐远》阅读 1.美容美妆书“断层” 2.写与图书“抢夺”读者时间的互联网产品越来越多,起到了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引出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有些图书渐去渐远。 3.作比较。将过去单纯公路交通地图在书店内突出摆放,与现在很少见到进行对比,突出说明了单纯公路交通地图已经失去市場的现状。 4.美食类选题在方向上更加细分,增加小众饮食专业图书品种;图书内容从以前单一的家常饮食逐步转变成时尚生活(或以美食为媒介,传达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让名人介绍时尚与健康美食;增加将美食与审美趣味联系在一起的美食类图书出版。

(三)《中药炮制不可省人工》阅读 1.不依法炮制,或炮制不到位;复杂的炮制过程不断被简化,不按工艺规程生产加工;将加工与炮制分离成独立的两种加工工艺。 2.举例子。通过列举产地农户减少盐附子漂洗次数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复杂的炮制过程不断被简化,不按工艺规程生产加工的问题很严重。 3.不能删去。“某些”从范围上对中药材加以限定,表明有些中药材加工和炮制两者间没有明确的分工界限,但并不是全部如此。如果删去,表述就不准确,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古诗文阅读》参考答案

一、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①正当,正在 ②被 3.内心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能被别人知晓。 4.对比论证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会使自身灭亡

二、1.崇山峻岭中有一条溪流,层层叠叠的大山阻拦溪水,不让溪水往前奔流,溪水在山间日夜喧闹不停。 2.[示例]这两句诗蕴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告诉人们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生命奔流,不可阻挡;这两句诗也比喻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它终会突破重重拦阻,滚滚向前。

《新闻阅读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1.[示例]“AI合成主播”在新华社正式“上岗” 2.①信息传达效果与真人主播一样:②“AI合成主播”工作不知疲倦;③可以提升电视新闻的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④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和质量。

二、1.(1)中国对世界经贸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中国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和交流:(3)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 2.[标识示例]进博会的标识由中间的地球、外侧的浅蓝色圆环、进博会中英文名称和英文缩写(CIIE)等部分组成。图标中间为地球,体现了进博会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地球上的绿色中国图案,体现了进博会绿色发展的理念。图标外侧为浅蓝色圆环,体现了中国海纳百川的自信与豪迈,有与世界各国紧密团结合作的含义。图标中进博会的英文简称“CIIE”,中间两个字母“II”形似打开的大门,有进博会是世界连通中国之门、国际经贸合作之门、世界人民友谊之门的含义。字体颜色选取中国红,象征着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 [吉祥物示例]进博会的吉祥物是大熊猫“进宝”。它围着一条绣有进博会标识的蓝黄相间的围巾。其中,黄色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蓝色代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黄相间的色调体现了进博会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紧密联系。吉祥物手中所持的四叶草,既代表了进博会举办地(上海)主体建筑的造型,又具有幸福、幸运的象征意义。吉祥物取名为“进宝”,既有“进博会之宝”的含义,又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寓意。

《语文游戏厅》参考答案

买玩具 积木(“6×3”的“积”为“十八”,“十八”又可组成“木”字,因此算式“6×3”意为“积木”。)

据义填词 1.瞟 2.瞥或浏览 3.俯视或鸟瞰 4.探望 5.瞻仰 6.窥 7.凝视或端详 8.瞄或注视 9.目睹或目击 10.眺或眺望(可有其他答案。)

2018台北上海城市论坛迎宾晚宴菜单北沪双城共融(容)共好

《综合性学习试题演练》参考答案

一、1.[内容示例]浓重的雾霾笼罩着楼房,每座楼房都露出痛苦的表情,不停地发出“咳咳”的声音。 [寓意示例]雾霾严重,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严重危害。治理雾霾、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2.(1)城市的大楼越建越高,使风速减弱,静风现象增多;(2)城市上空出现逆温现象,导致污染物不能及时排放出去;(3)空气中的颗粒物大量增加。

二、1.[示例]我认为英雄是对国家、民族、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们可以是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也可以是舍己救人的普通百姓,还可以是敬业、奉献的行业楷模。2.[示例一]我认为曹操是英雄。历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他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的战乱,让百姓安居乐业。 [示例二]我认为刘备是英雄。刘备有英雄之志、英雄之义,他在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时挺身而出,志在结束战乱;他坚忍不拔,虽屡战屡败,却毫不气馁。3.[示例]阿姨,虽然王成龙哥哥为救战友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命题人语》栏目参考答案

1.①爱燕园的颜色;②爱燕园的线条;③爱燕园的气氛;④爱燕园中属于自己的记忆。(4分。每点1分。次序颠倒但内容正确得2分。) 2.“我”“只是”“居民”“这里”“35年”都可以重读。“我”和“居民”强调了“我”与燕园的特殊关系;“只是”强调了“我”的身份;“我”强调了作者不是学生,不是老师,仅仅是一名居民;“这里”强调了是燕园这个地方,而不是其他地方;“35年”强调了时间之久,表达了作者对燕园的特殊情感。(4分。任意写出两个词语即可。未简述理由得2分。) 3.①它是本文的线索;②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③开篇定下了感情基调,结尾再次点题,一唱三叹(或反复),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燕园的热爱之情。(4分。第①点、第②点每点1分,第③点2分。) 4.[示例一]作者从分布(广或多)、色彩、光泽、动感、姿态(或视觉)等角度描写二月兰,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二月兰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让人从中领悟到生命的鲜活和灵动,描写细腻传神、充满诗意。 [示例二]作者从动感、色彩、光泽(或视觉)等角度描写紫藤蘿,写出了紫藤萝的美,描写细腻生动,让人从中感悟到时光的流逝。(4分。观察和感悟各2分。) 5.(1)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图书馆比作夜航的大船和仙官,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图书馆的作用。(2分。只指出比喻的修辞手法得1分。) (2)①宗璞的“兴奋”:写出了她看到图书馆“灯火通明”的欣慰之情,她相信图书馆这艘夜航的大船能带着学生驶向知识(或人生、智慧)的彼岸,使他们由糊涂变得明白,成就智慧(或精彩)的人生。(2分。意对即可。) ②田晓菲的“激动不安”:一个小女孩看到一排排图书时感觉到知识的神奇、无穷和自己的渺小,既激动,又不安。(2分。意对即可。“激动”“不安”的原因各1分。)

猜你喜欢
桐子示例博会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桐子树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直企首探进博会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小桐子种源试验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