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你的心,多视角看问题

2019-04-30 02:48张亦弛编辑甄知
科学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来访者治疗师顶点

文/张亦弛 编辑/甄知

我对“多视角”的灵感来自于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比昂说的“顶点”(Vertex)。比昂用“顶点”一词来描述我们看待精神分析和世界的视角或角度。从表面上看,用“顶点”一词来代替“视角”貌似过于繁琐。但是,你知道吗?比昂用“顶点”的目的是希望从数学的视角来观察、理解和发展精神分析。比昂一生从很多不同的视角审视了精神分析,这些视角大致包括:当时的精神分析理论(比如弗洛伊德、克莱因等)、数学、哲学、文学诗歌、宗教、神秘主义和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比如他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等。

下面我想先举两个和心理治疗有关的“多视角”的例子。

有些来访者会非常直接和坚信不疑地告诉治疗师他们的心理问题出现在哪。比如来访者A对他的心理治疗师说:“我来看你的原因就是我工作效率太低,我付钱来找你看病的原因就是希望你能帮我提高工作效率。”来访者B说:“我就是睡眠有问题,我来找你的目的就是要你来督促我按时睡觉,按时起床。”

这两个来访者其实都是在用某个坚信不疑的视角在看待自己的问题。精神分析师有时能帮助到来访者的一部分原因——其实是因为他们能帮助来访者从其他视角来审视自己的问题。

来访者A的问题所在并不是因为他效率不高那么简单,而是因为从小身边的人就无休止地逼迫他学习,给他定高要求。他父母经常用学习不好为借口来贬低他。这种逼迫、高要求和贬低的模式久而久之陷入到来访者A的人格里。在这位来访者的人格里形成了一个非常矛盾的幻想循环:他对自己工作的高要求是无止尽的——好了不算什么,因为还要更好。他用这个无休止的高要求来迫使自己忘我工作。反过来,又因为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和迫使自己工作的时间过长而疲惫不堪,无法继续工作。之后,这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又会被他理解为自己的懒惰(自我贬低)。然后在那个无法满足的高要求面前,疲惫不堪的他让自己感觉到:因为无法满足这个高要求而自责、自卑,感到自己无能。最后,这种自责、自卑、无能感进一步驱使他逼迫自己去忘我工作。

如果治疗师能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来访者A类似上述的一个解析,那么这个解析给来访者A带来的是一个自己无法看见的审视自己的视角。从这个新视角看待自己的问题可能是来访者A的人格得以成长的第一步。

来访者B一直以症状的视角在看待自己的失眠。他认为治疗师的作用就是给他一个直接治疗失眠的秘诀或药丸。但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他的治疗师发现:来访者B给自己规定了一个非常严谨和死板的睡眠时间表。他必须逼迫自己每天晚上10点睡觉,第二天早上7点起床。即使没有睡意,他每天晚上也会像机器人一样10点上床。如果10点上床,睡不着,他就会觉得自己失眠了并感到非常的焦虑。来访者B的治疗师在治疗的过程中得以从症状以外的一个新视角来看问题,说:“我觉得他的失眠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睡眠本来是一个相对灵活和自然的东西,有时晚上睡不着是正常现象,不是病。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可能每天像机器人一样精准地定时入睡,定时起床,这是人性。他这种把人性机械化的背后一定还有其他缘故。他是否在用机械化的模式来逃避或防御人性本身的灵活和不确定性?他为什么这么害怕不确定性?他可能是在害怕一种莫名的失控感。”因为治疗师有了这个新的视角,所以,来访者B和治疗师得以继续探索他用机械化来逃避的心灵创伤。

帮助来访者从其他视角看待问题是治疗师的责任,也是心理治疗师必备的心理功能之一。很多时候,来访者并不是唯一不能运用“多视角”的一方。很多心理治疗师有时也会陷入一个非常单一的看问题的视角。

像比昂这样心胸开阔的心理学家是非常少见的。大多数心理学家会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沦陷入某一个理论分支。比如在英国,很多克莱因派精神分析师拒绝阅读拉康或荣格。

对某个临床治疗理论体系的钻研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但是如果过于沦陷入一个单一的理论背景,作为治疗师的我们能帮助的来访者就会是非常局限的一些人。所以作为心灵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把心打开,少些门派之争,多些相互学习与互补。人类心灵世界是非常复杂和精细的。某一个心理学派只是单一的一种看待心灵的视角罢了。如果一个心理治疗师能融汇多个学派和理论背景,他就更有可能运用“多视角”来看待来访者的问题。“多视角”比单一视角的功能性更强,能更好地帮助来访者。

最后我想再把关于“多视角”的话题打开。“多视角”并不止是精神分析治疗的一种技术。“多视角”是一种人生观、生命力。“多视角”是生和精神健康的象征,“单一视角”是死亡和心理疾病的代言。

我们有时会觉得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非常正确。然后不断偏执地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之后,我们觉得自己越来越正确(我们忽视的是推翻我们观点的证据)。但是大多数时候,这种固执己见的背后其实是我们没有处理好的婴儿期的全能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个人格还未发育成熟的婴儿或儿童常常觉得自己是无敌的和全能的。他时常会觉得自己是世界领袖、国王或皇后。这种觉得自己完全正确的感觉事实上来源于没有成长好的人格。有时,越是情感幼稚的人越固执。

日常生活中的你我也是一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每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会慢慢固化。我们在变得越来越有见解的同时,也会变得越来越固执。在年龄增长的同时,一直保持一个展开的心是非常困难的。把心展开看心理学,看精神分析,看家人,看社会,看文化,看世界,这是是一种心灵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自我不断审视、思考和对多样化人生经验的渴求的基础之上的。

最后,我想给大家提一个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请时常到别的城市、国家走走;和其他种族或圈外人交流一下,亲身经历一下其他文化看世界的不同视角。在人生观越成熟的同时,看待世界和他人的客观性就会越强;当一个人能体会到“多视角”的含义时,他那婴儿般的全能、固执也会越少。反之,一个长不大的巨婴只会一味地贬低自己或他人的文化。过于偏执的贬低背后是一个被嫉恨所利用的、走向死亡与毁灭的人性。

猜你喜欢
来访者治疗师顶点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关于顶点染色的一个猜想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