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区志愿服务示范中心风采录之 管理创优示范中心(五)

2019-04-30 02:48
科学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志愿

杨浦区四平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

杨浦区四平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秉承“人人都是义工、处处都是岗位、时时都讲奉献”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优化中心功能。自中心成立至2017年7月,已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6个:“夕阳红”“五心联盟”“阳光之家”、社区文化中心、社区体育俱乐部、社区青年中心,各居委志愿服务工作站23个,己注册志愿者18 757名,志愿服务团队115个。中心积极探索群众需求,开展“四平社区空间创生行动”、邮电设计院的青年与社区独居老人结对、贸易学校的文明交通志愿岗等多个优秀品牌项目,形成了“全社会、多领域、多层次、长效化”的志愿服务模式,进一步夯实“中心—基地(工作站)—团队—志愿者”四级管理架构。

宣扬志愿精神,提升群众参与程度

加强居委会志愿服务工作站建设,并采取“党总支指导协调、居委会自我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覆盖全社区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通过居民自愿参与,加大宣传践行力度,使志愿服务在社区蔚然成风。组织居委会志愿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开展“上海志愿者网”操作培训,实现注册招募、时间记录、服务认证等信息化建设。

整合社区资源,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以区域化党建联建为抓手,通过与两新组织、地区工会、地区妇联、团委、教育联盟等组团合作方式,充分整合利用社区高校、企业资源,加强互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以社区居民生活需求、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为重点,以主动认领、多方联建、部分参与等形式,不断提升社区志愿服务资源整合的广度和密度。打造“五心联盟”“家庭健身指导员”“心海小筑”、同济大学“法律服务进社区”“我们的百草园”等品牌特色。

街校共建有滋有味

自2005年街道与同济大学22个部门(院系)开展共建协议签约以来,有力助推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拓展了志愿服务领域,累计共建服务项目百余个。

志愿服务有壳有核

社区广大志愿者主动加入“啄木鸟”队伍,在辖区内明察暗访、查找问题,广大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传递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完善服务体系,加强指导监督功能

中心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供需对接、注册认证、项目孵化、资源整合、能力建设、团队培育、指导监督、激励保障、文化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志愿服务阵地。建立“全社会、多领域、多层次、长效化”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合力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精准化。

项目设计有质有量

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基地被评为2014—2015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社区居民刘叶臻、钱瑞芸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

金山区石化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

金山区石化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是面向广大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社区单位、志愿者、居民,实行常态化、社会化、实体化运作的服务窗口和实践阵地,注册志愿者总数约1.36万,占常住人口的15.1%。中心围绕居民所需,充分利用辖区单位现有资源,有序推进各类志愿服务项目,是街道社区治理创新的有力延伸和实体窗口。

以“机制”为突破口,创新管理模式

建立志愿服务网络体系。为夯实基础、抓好制度建设,构建由社区志愿服务中心、26个基层志愿服务站、184支志愿服务队组成的“1+26+184”三级网络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在要素升级、结构优化、制度创新中实现提质增效。

创新志愿服务激励模式。中心结合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具有服务内容多、时间长、对象广等特点,积极探索规范化、特色化、专业化的激励保障机制,成立民非组织,制定发布了《石化街道志愿服务公益积分制管理办法(试行)》,以公益换公益的方式对志愿者进行反馈激励,并对累计满一定时长的志愿者进行星级评定和功勋评定。

发挥志愿服务阵地优势。根据街道自身特点加大统筹,建立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为引领,以志愿服务中心、青年中心两组织为平台的“1+2”合署运作模式,做到既能各负其责,又能合力作战。

健全志愿服务培训机制。中心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志愿者培训活动,并建立“石化街道志愿云”微信群,对志愿云运行中遇到的情况进行交流探讨,互通有无。同时,各居民区依托党员大会、志愿者大会等平台,以优秀志愿者和有关志愿服务专家为师资,开展社区志愿者培训工作,提高志愿者的素养和能力。

以“便民”为聚焦点,融入社区治理

助推社会能人“走”出来。作为一个居住型社区,中心主动发掘民生需求菜单,并推出公益项目认领,深入挖掘和凝聚一批社区内拥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开展公益实事项目,如“便民一条龙”“阳光妈妈慈善公益互助社”“海姨下午茶”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为所居住的社区添上一份志愿力量。

依托错时制度“搭”平台。2016年初,为了打破社区服务“时间差”,街道党工委面向辖区各居委会推出了“工作日在原8小时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向晚间延伸3小时”的“8+3”错时工作制。通过将社区工作者“留”下来,把在职居民“喊”出来,为志愿者在“家门口”发挥作用创设了自主的时空舞台、“量体裁衣”的服务模式,使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引导以“爱启航”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标杆的年轻人更有的放矢地参与社区治理。

中心通过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使每个人都有为他人服务的舞台,形成循环式志愿服务,由受助者变成奉献者,成为社区治理的积极推动者,更好地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猜你喜欢
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培训掠影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我志愿……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强化分析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