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支付方式的变迁与发展

2019-04-30 11:11刘沁园黄雨婷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电子支付支付方式发展趋势

刘沁园 黄雨婷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支付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属于传统支付的现金支付、银行卡支付,还是属于电子支付的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无感支付都活跃在支付市场中。本文首先对于不同的支付方式进行了简短的论述,后分析比较了传统支付与电子支付使用、成本等方面的优缺点,并探索未来支付方式在技术、终端设备、环境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支付方式;传统支付;电子支付;发展趋势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金融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支付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银行卡因其流通速度快、携带方便、制作成本低等优点,成为消费市场新的支付趋势。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统一标识着“银联”的各种银行卡开始流行于各大城市。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人们对于支付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03年淘宝和支付宝的出现,网上购物逐渐兴起,以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电子支付逐渐成为主流。源于车辆高效缴费的无感支付也在2017年开始被推广应用于市场。“有钱走遍天下,没钱寸步难行”的时代逐渐过去,“无现金”的支付方式给人们的日常消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快捷。

二、支付方式的变迁

从历史上看,不同的社会时期,因为其不同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支付工具也有着很大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和支付方式存在着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现金支付

现金支付作为支付市场中最经典的支付方式,始终活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其独特的价值。1987年党在中共十三大会议中提出要用市场引导企业,在此之后,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商品供应短缺现象也逐渐被消除,各类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现金重新被广泛运用。

(二)银行卡支付

由于银行业重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银行体系,金融创新的速度也在快速提高,银行卡顺势而生了。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随后,中国银行在北京、上海、广东、青岛、天津等地陆续发卡。2001年银行卡实现了跨行联网连接,银行卡支付进一步发展。银行卡作为一种集信用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于一体的支付工具,一直以其低风险、流通速度快的特点,活跃于消费支付的前线。

(三)第三方支付

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成立,网购逐渐成为了消费者的主要购物渠道,依托于第三方机构平台进行资金转移等支付结算活动的第三方支付也不断活跃于消费市场。据相关数据显示, 2017年我国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02万亿, 排名全球第一, 交易笔数375亿笔,也同样居于全球首位。并且根据咨询统计发现:2013-2017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由17.75万亿元增长至160.35万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超过157万亿元,增长速度达到42%。而支付宝、银联商务、腾讯金融三大巨头分别以23.5%、23.1%、10%的比例在互联网交易额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国的第三方支付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这是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一种支付方式。

(四)移动支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展开,新经济、新业态开始不断涌现,这也使得虚拟经济、数字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货币的虚拟化,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根据工信部数据,2017年全国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102.5%),手机成为人们认知世界、连接世界的重要工具。货币的虚拟化为移动支付的产生创造了技术的可能,而手机的高普及率则为移动支付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实物基础。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移动支付的使用人数已达5.27亿人,较2016年底增加了5783万人,使用比率达到70%。移动支付已逐渐遍布于全国的大街小巷,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五)无感支付

无感支付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支付方式,主要是通过物品某种独一无二的特征,绑定相关的支付工具,然后通过生物识别或者图像扫描等方式来进行识别,从而完成支付的支付方式。无感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公交车收费、停车缴费、高速公路ETC缴费等方面,它在支付领域的刷脸支付、声音支付等也日渐被推广。无感支付不需要现金、不需要刷卡、也不需要排队等待手机支付。无感支付使人们摆脱了手机等硬件的限制,让支付更加方便。不过这一种支付方式尚处于推广阶段,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

三、支付方式的比较分析

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支付方式,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分为两大类:传统支付和电子支付。传统支付主要包含实体货币支付、银行卡支付;电子支付主要包括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

(一)支付方式使用现状

根据益普索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比同2017年相比增长了6%,而现金支付市场占比较2017年下滑了6%。电子支付市场规模在我国不断扩大,以第三方电子支付为代表的电子支付成为了居民日常消费支付的重要方式。

(二)传统支付与电子支付的分析比较

传统支付方式,优势:依赖于国家政治权力及权威机构,有着社会认可的普遍信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对于消费者来说风险最小,应用情况最多的支付方式。

劣势:现金的发行和流通会耗用大量的资源,并且携带大量现金不够安全。支付相对于电子支付来说也不够便捷。

电子支付方式,优势:支付中介集中大量的电子小额交易,会形成规模效益,使得支付成本较低,支付的界面也简单操作,无需复杂的技术操作,十分方便快捷。

劣势:有大量的資金寄存在支付平台账户内,而第三方平台不是金融机构,会存在资金寄存的风险。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也会使得信息泄露,存在安全风险。

不同点:1.在货币价值方面,传统支付中的现金具有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载体;而电子支付中货币是虚拟货币,仅是一种支付符号。

2.在归属与管制方面,传统支付中的支付工具,现金、银行卡等是由国家机关、商业银行负责生产和发放,私自制造属于违法;而电子支付所依靠的软件等是由企业所有,受众可以自由、免费下载与使用。

3.在技术水平方面,传统支付的技术水平较低,其中蕴含的科技含量相比电子支付来说不是很高。

相同点:1.两者虽然依托的介质不同,但从根本上来说两者都是支付手段的不同分支。

2.传统支付和电子支付都是顺应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而产生的,通过不断进步和创新,使得支付越来越便捷。

四、未来支付方式的发展趋势

(一)移动支付技术的继续完善化

在各种支付方式中移动支付是发展最快和运用最广泛的,在城市和大部分乡镇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就一定存在移动支付。不管是大商场还是菜市场,不管是坐公交还是骑共享单车,移动支付无处不在。在现有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移动支付技术一定会更加完善和成熟。以下是两种目前较为新兴的技术。

1.NFC支付。NFC技术是新兴的近场通信技术,拥有NFC技术的设备可以在互相接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它有着众多的优势,第一,更加的简单便利,减少了支付时间,也可有效避免由于信号不好,网速过慢等导致的不可预测情况,弥补了移动支付离不开网络的弊端。第二,更好的考虑用户的体验感受,更符合用户的需求。第三,NFC支付更具安全性。NFC在客户确认后才进行支付,省去了输入密码的环节,避免了在输入密码的过程中出現的泄密情况。更完善的NFC支付在未来将会被更广泛的地应用于各个场景。

2.生物识别支付。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手段互相融合优化,从而根据每个人独特的身体特性和行为特征判断其身份,如指纹、虹膜、签名、声音等。生物识别技术在操作中大概有以下五个步骤:(1)对识别对象进行图像信息采集;(2)将重要的信息转换为数据;(3)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存储;(4)根据分析的特征进行匹配分类。(5)得出最终识别结果。即使现在生物识别技术还存在有识别模糊、识别失误的情况,但随着识别设备的更加完善和高智能,生物识别技术一定能够分辨出更多细微的差别,得出最准确的结论。

(二)支付终端设备的更加多样化

从以前的现金支付,再到现在的以手机和银行卡为主的多种支付工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支付的终端设备也从无到有,逐渐多样。相信伴随着各种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不同场所的支付工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并且随着可穿戴技术的日渐成熟,未来人们可以把支付技术植入特殊芯片,芯片可以放在随身携带的任何设备上,比如手表、饰品等,而不是只能通过手机完成支付。未来的支付终端一定会呈现出愈发的多样性。

(三)支付环境更加安全化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电子支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支付的风险不断出现和消费者支付安全受到威胁,政府不断加大对支付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针对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以下是近二十年出台的部分有关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2004年8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10年6月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3年3月的《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风险防范指引》;2016年4月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8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虽然近二十年我国已出台了多部与电子支付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仍存在众多问题,为保障支付市场安全平稳发展,有关移动支付领域的法律法规在现有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完善,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电子交易行为。与此同时,我国还应构建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银监会、工商部门为辅的多元的监督管理体系,并健全支付市场监管制度,建立规范的支付市场秩序,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保障用户的利益。随着人们对电子支付的关注,支付市场会更加成熟,为电子支付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近二十年来人们的支付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现金支付,到银行推出的银行卡支付,再到以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代表的电子支付,以及现在正在被广泛应用的无感支付。通过借鉴传统支付的优点并结合时代特色,完善现有的技术,开发更加先进的设备,规范支付环境。在未来,支付市场一定会更加有序,支付方式也一定会更加多样、安全。

【参考文献】

[1]吴玲.改革开放前后支付方式的变迁[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4):57-58.

[2]雷走宏.新型支付方式的创新扩散研究[J].科技传播,2018,10(15):169-171.

[3]吴彩霞.金融领域生物识别技术应用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12):61-66.

[4]崔越. 第三方支付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电子支付支付方式发展趋势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地区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网络视频企业并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