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助推铁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9-04-30 11:11马凤英刘中洪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两化融合转型升级

马凤英 刘中洪

【摘 要】工业化推动企业经济发展,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崭新命题,都说明了国家在加强“两化”深度融合,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和力度。“两化”深度融合,既是当前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更是制造企业转型的突破口。

【关键词】两化融合;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背景

随着铁路货车制造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客户的需求愈发个性化,铁路货车市场已然形成订单小,数量少,品种多的趋势。面对这个严峻形势,铁路货车装备制造企业就必须以深化、扩展数字化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铁路货车制造的深度融合为主要标志,结合管理变化与需求,以ERP为核心,围绕“创新引领、集成融合、精益制造、全员参与”的两化融合方针,着力打造铁路装备制造企业“从设计、工艺到准时化生产的集成管控”能力。

二、实施“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核心是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中国工业化的脊梁,装备制造企业大多数还处在传统工业化向现代产业化转型的历史阶段。产业升级不仅表现在设备、工艺技术的提升,更体现在以“两化融合”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因此,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利用PDM\CAPP等信息化要素与产品设计系统集成,有利于提升产品研发设计创新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制造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制造技术水平;三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传递、汇总等,提高生产运营可视化水平,进一步降低制造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四是以ERP系统为核心,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集成、转化和提升,提高企业应对各种变化的响应速度和正确应对的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两化融合”的具体做法

1、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融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建立以PDM为管理平台,NX三维设计和CAPP系统为研发工具的技术管理模式,形成“TOP-DOWN与模块化并行设计思想”的技术研发平台,实现图文档集中管理以及设计与工艺的并行开发,引入FabCost(套材下料)系统,极大提高铁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和效益。

2、信息技术与企业精益管理理念相融合,提升企业管理效益。将ERP与精益制造的理念相结合,建立以RS10系统为生产经营管理平台,实现销售、采购、仓储、生产计划、生产物流和车间的有效管理;以K/3系统为财务管理平台,实现财务与成本核算,并通过RS10与K/3的深度集成,形成功能模块相对全面的ERP系统,导入准时化生产模式,将JIT生产与MRP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铁路装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

3、信息化集成应用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以PDM为基础,集成应用CAPP、CAD、CAE,通过自主研发的MS-CEI(企业数据接口平台),实现CAPP系统与ERP系统主数据的集成,各系统间采用紧密集成方式实现数据传递。自主开发MS-CEI程序将CAPP系统与RS10系统关联。RS10系统与K/3系统的集成实现财务和生产、物流的衔接,为财务核算提供生产过程数据。通过各系统间的紧密集成,打通了企业信息系统之间信息流,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公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

4、设备设施为两化融合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建立以千兆光纤为主干、覆盖公司及各子公司的网络,在主要业务点网络覆盖率为100%。采用网闸、防火墙、邮件网关等设备对技术网、办公网、互联网实现了隔离,统一规划和实施了计算机IP的地址的分配与管理。在集团父域基础上,建立基于WINDOWS AD域的域管理模式,为计算机设备管理、用户管理、账户安全、准入管理、门户管理等提供基础保障,对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

四、“两化融合”的实施效果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进了铁路装备制造企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同时使管理机构扁平化、业务流程更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后与“融合”前相比:原材料综合利用率提高1-3%,库存资金占用下降50%,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25~28%,工艺装备设计周期缩短20~25%,每个新产品至少缩短研发周期15天,生产现场明显改善,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合同兑现率与按期交货率均在100%。

五、“两化融合”的经验体会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对于企业来讲,“两化融合”成败的关键在于信息化建设必须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圍绕企业管理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体会:一是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各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的公司层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决策工作,成立了以主管信息化领导为办公室主任,以各主要单位的领导或高级主管为成员参与的项目组,并采用全脱产模式进行项目实施。二是进行全面、统一的规划,将设计、工艺等对企业管理支撑的信息化系统纳入进行统一考虑,并对多系统集成的方案进行统一规划,最终形成铁路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框架。三是在信息化建设中,只选适合自已发展规模和基础管理水平的信息系统,即节约了资金,也使整个系统能与企业的管理水平很好结合。四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组织变化、职能变化、应用需求变化等进行流程、软件、期量标准等各方面的不断优化,以符合企业现有管理水平。五是“两化融合”需要有安全、高效的应用环境作为保障。

企业“两化”深度融合阶段的驱动力不仅是“业务需求推动两化融合建设”,还有“两化融合推动业务模式创新”,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促进企业生产、运营、服务的管理模式创新,实现面向市场和客户的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加速公司从传统生产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工业4.0时代,铁路装备制造企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两化融合工作,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深入推进商业智能(BI)平台搭建和数据仓库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不断持续改进内部管理、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链,为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提高决策力;二是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下,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开展数字化档案、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管理、电子商务、MES、流程平台等信息系统的应用论证和建立工作,实现信息化向数字化管理的新跨越,为建设成为一流铁路装备企业提供强有力支撑。三是运用物联网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加大智能化设备引入,将机器等生产设施接入工业互联网,构建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CPS),使生产设备能够自动交换信息、自动控制,构建“数字化工厂”,实现智能制造。

猜你喜欢
两化融合转型升级
基于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基于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