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目标成本管理在制造企业的实践与优化

2019-04-30 11:11张静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张静

【摘 要】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高成本问题阻碍和拖累了中国产业的转型和发展。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生存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成本管理的思维定势,在保证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和功能的基础上加强目标成本管理,有效控制产品成本,以尽可能小的支出获取最大收益。本文以H公司目标成本管理实践为对象,从目标成本的设定及分解出发,总结归纳了目标成本管理如何与价值链管理、预算管理等管理工具的结合,并通过采用精益成本管控机制,达成目标成本管理的实现。

【关键词】目标成本管理;精益成本管控;全面预算

一、背景描述

H公司是一家国有军工企业,为典型的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其核心技术位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社會优质资源不断挑战传统军工企业,对产品价格带来冲击;部分产品的市场份额也被分割。H公司面临如何转变增长方式和能力提升的双重考验,为抓住发展机遇,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H公司以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产品成本为目的,逐步摸索出具有企业特色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二、H公司目标成本管理体系介绍

H公司贯彻成本管控理念融入到公司经营的全过程,通过宇全价值链管理和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结合,推行精益化成本管控机制,打造了具有企业特色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首先,在设计阶段即注重构筑成本和质量优势,以目标价格为导向倒推目标成本并进行详尽分解;其次,通过全面预算信息化系统及时跟踪成本形成信息和成本管理效果,以市场为导向,支持市场开发,策划协调各部门的资源以实现产品成本的优化及管控,确保产品成本始终在目标成本的控制范围内。

(一)目标成本的制定及分解

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成本是控制成本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目标成本管理实施成功的关键。目标成本的确定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即根据产品的目标预期售价扣除目标利润。目标预期售价的确定必须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H公司重点关注用户对产品质量、性能等各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偏好,分析竞争对手,根据多年的利润率水平,提出合理的预期售价。并通过目标售价制定产品设计方案及工艺方案,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再进一步分解制定零部件的目标价,为零备件物料采购价提供了依据。

(二)目标成本的管控

成本管控对目标成本管理的实现至关重要,H公司强调从源头和过程进行成本控制,不断退行精益成本管控机制,并将成本控制渗透到设计、采购、工艺、制造及装配的各环节。

H公司每年初组织编制科研项目预算、物料采购预算、资金及费用预算等相关生产科研预算,并通过全面预算信息系统与物资ERP系统、网上报销系统的集成来控制成本费用。

所有的预算数据均通过信息化手段同步到物资ERP系统和网上报销系统中,超出预算的成本费用在报销时通过信息系统弹出“预算不足”的提示不允许开支。如果出现无法预知的成本费用支出,必须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调整预算方可开支,形成了“无预算不开支,超预算必问责”的良好成本管控氛围。

此外,全面预算信息系统还与财务软件系统进行集成,能够实时提供成本费用信息,消除了信息孤岛,构建了成本管理的信息平台。通过此平台,H公司可以随时获取经营过程中各作业发生的成本,分析成本动因,实现精细化管理,为公司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支撑。

1.控制新产品成本

成本的80%是设计出来的,H公司强调从设计源头上控制成本,对新产品的开发要进行投资组合分析,以实现全寿命、全价值、全周期的成本控制。财务人员从设计源头即参与产品方案评估,以成本为切入点,与技术专家共同协助产品设计员开展研制项目预算及成本规划。如产品设计方案不能满足目标成本要求则需进行设计方案和工艺方案优化,确保产品成本一定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实际研制成本费用的耗用与科研预算的对比分析,进行成本的跟踪与修订。研制周期跨年的项目,还需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目标价格及目标成本的修订。

2.控制采购成本

针对H公司产品批量较小,采购受独家供货及品种多批量小的影响,采购价格较高,因此将其作为控制成本的关注重点。

(1)设定零备件目标采购价格

H公司用目标成本倒推材料和外购件采购价格,形成市场压力传导机制,层层分解压力,集聚市场合力。

每个产品均根据产品的目标成本及工艺方案计算零备件的采购目标价格,为采购部门提供资源支持,要求采购部门以此进行资源开发和询价比价采购。

(2)商务谈判,降低采购成本。

H公司制定原材料降价目标,与主要供应商进行多轮价格谈判,将采购价格控制在目标采购价范围内。同时减少独家采购厂商,要求重要供应商至少应选择两家的原则,以保证价格优势和竞争力。

并在采购部门设立“采购价格室”,每年根据材料采购成本降价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奖惩。最后,由H公司供应商办公室定期组织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确保经济性与质量的统一。

3.通过优化工艺方案降成本

结合企业生产特点,H公司不断压缩采购品种,减少材料采购牌号、规格,提高物料标准化;并将主要产品系列按结构进行归类,将结构相似的零备件进行合并,提高零备件的通用化水平。

一方面通过提高批量采购规模,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制定通用加工方法和标准零备件,减少零件投产品种和批次,减少工艺装备的种类和数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4.跨团队运作

产品的开发、设计、工艺、采购、制造、销售本是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但由于各职能部门强化条块管理,整个价值链往往被人为分割成片段化。职责的频繁转移、信息层层衰减,滋生本位主义和部门墙,不利于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H公司打破部门界限组建包括开发、设计、工艺、采购、制造、销售及财务的混合团队,对产品的全流程负责。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实现信息始终共享、职能不停协同,避免了议而不决或决而不行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目标成本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5.推行精益化成本管控

不断推行精益成本管控机制,H公司对涉及产品成本优化的工作均制定制度与流程,成本管控工作按规定的流程制度办理,做到目标协同。此外,建立了完备的产品成本信息,包括产品BOM结构、材料定额、工时定额、物料价格的相互集成,可以有效控制生产组织中产品的变动成本,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深度利用和挖潜,为产品成本优化和改善提供数据支撑,有力促进了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及落地。

【参考文献】

[1]陈洁.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财会学习,2019(05):104-105.

[2]别俞臻.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