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发展过程中的财富利益分配问题

2019-04-30 11:11倪健惠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利益分配税收机器人

倪健惠

【摘 要】人工智能在由弱到强的发展演变中逐步实现从创造工具到自主创造的进化。随着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步出现。如果机器人创造的财富能够共享,那么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将得到提升。如果机器人的主人反对财富再分配,那将对绝大多数的民众生活产生消极影响。而当前的发展趋势倾向于第二种,即自动化技术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本文就机器人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财富利益分配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机器人;利益分配;经济主体;税收

一、机器人的定义

人工智能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的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故一般认为其模拟了人类的思维过程和智力行为。我们将机器人定义为:为人类服务的“电子人”。机器人的样子不一定必须像人,只要能自主完成人类所赋予他的任务与命令,就属于机器人大家族的成员。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当今人工智能创作物在外在形式上已经难以与人类创作物进行区分, 而且人工智能还具备更高的产出投入比。

二、机器人的报酬分配的分析

人工智能在由弱到强的发展演变中实现从创造工具到自主创造的进化。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为机器人支付报酬及进行利益分配是必要的。就目前情况来看,机器人仅仅是达到了弱人工智能阶段,仍未能被赋予意识,其对外界变化做出的反应或回应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后得出的较符合人类思想和意识的条件反射。但是伴随着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将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即通过提前预设收集、学习算法授予人工智能收集数据、学习数据的方法, 能够实现数据的自我更新, 其输出结果也是动态的。在算法时代后期,机器人已经逐步向全脑仿真阶段过渡, 而其中最为核心的技术是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人工智能创作通过不断从大数据中训练学习, 对海量数据自动挖掘和预测,通过无所不在的传感器实时更新数据, 将无须依赖于硬件和事先定义的规则。

在这一阶段,其不再是生产机器而是具有经济行为的个体,会与公共经济市场产生复杂的利益分配问题。该时期的机器人在法律层面与自然人将具有近乎同等地位,有必要为其支付相应的报酬,具体的报酬分配方式虽尚不确定,但未来将会产生一种新的分配方式与该情况相适应。

三、机器人创造财富分配问题的探讨

关于人工智能所创造的财富具体归属通常有三种方案:由人工智能设计者单独享有、由用户单独享有、由设计者和用户共同享有, 所以可以将人工智能设计者、用户之间视为内部分享。即应当由内部人员中的某个当事人作为代表同外部主体进行利益协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机器人归富人所有,这就意味着机器人创造的绝大多数收入属于富人。机器人创造的价值形态是一样的,机器人劳动效率越高所创造的财富价值越多,操纵后台的老板就占有更多的财富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同时,机器人的发展将扩大经济差距,扰乱各领域的就业秩序,对绝大多数家庭产生消极影响。

税收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机器人的发展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外部性问题,对其进行征税是有必要的,用它来支撑普惠性的人人有份的基本保障。具体来说,应对机器人直接征收与人工相当的税金,同时使用机器人的雇主也应该为机器人缴纳税款。然而,现存的税务制度的发展速度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速度是不匹配的。在机器人时代,我们必须重新界定“纳税”主体的范围,将机器人纳入其中,才能让公共财政有财力缓解因自动或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虽然对机器人征税未必是相关问题的解决之道,但时下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面对大规模自动化需要一个严肃的解决方案。对机器人征税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为因此而失业的工人提供基本收入并获得重新培训的机会。

四、机器人相关经济主体的分析

(一)经济主体

科技成果是一种外部性很强的公共物品。从公共经济学角度分析该问题,与其相关联的经济主体主要有三个——研发者、被替代的劳动者、厂商(消费者)。

1.研发者:其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掌握熟练的研发技术,进而使其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较高的收益。专利费是研发者研发获取的一项重要报酬收入。但其拿到的专利费是一个相对的数量,而其带来的成本节约是不可估量的,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溢出效应”,“溢出效应”最终归政府所有。

2.被替代的劳动者:机器人带来的自动化,使制造业、服务业等工作领域的劳动者日益被替代。被替代的劳动者需要获取政府补贴,缓解其生存问题。同时,政府需加大财政支出,提高社会福利使被替代的劳动者重新获得培训机会,提高自身竞争优势。

3.厂商:提高了其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进而实现收益最大化。从另一方面来说,机器人的使用迎合了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转变,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和便利化的消费需求,提升了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消费需求。

(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

1.厂商为了降低成本,获取高收益,而选择机器人替代廉价劳动者。政府需加大财政支出,提高社会福利,进而缓解机器人的使用对所被替代的劳动者及其家庭产生的负面影响。

2.政府对被替代劳动者的财政补贴支出,主要来源于厂商及研发者对其所缴纳的税收。同时,“溢出效应”所带来的长久收益也是政府财政补贴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总结

随着机器人的不断发展,新的问题将会层出不穷。财富分配问题将成为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该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必须积极面对。利益分享的前提条件是利益的现实存在。利益分享机制则可以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交流, 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势互补。我们期望该问题在未来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迁.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J].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 2017, 35 (5) :148-155.

[2]梁志文.论人工智能创造物的法律保护[J].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 2017, 35 (5) :156-165.

[3]刘润坤.人工智能取代艺术家?——从本体论视角看人工智能艺术创作[J].民族艺术研究, 2017, 30 (2) :71-76.

[4]SCH NBERGER Daniel, Deep Copyright:Up-and Downstream-Questions Related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Machine Learning (ML) [C]//De WerraJacques (ed.) , Droitdauteur 4.0/Copyright 4.0, Geneva, 2018:145-173.

[5]熊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认定[J].知识产权, 2017 (3) :3-8.

[6]刘强马欢军.人工智能创作物利益分享机制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53-160

[7]胡凌.人工智能的法律想象[J].文化縱横, 2017 (2) :108-116.

[8]王果.论计算机“创作作品”的著作权保护[J].云南大学学报 (法学版) , 2016, 29 (1):20-25.

猜你喜欢
利益分配税收机器人
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政策研究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
税收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