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媒体时代手机媒体的舆论传播

2019-04-30 11:11刘俊冉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手机媒体微博舆论

刘俊冉

【摘 要】手机是人们信息传播的工具,是网络媒体的延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手机媒体传播的特点、微博的特点进而结合手机媒体舆论传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而探索如何加强手机媒体舆论引导。

【关键词】新媒体;手机媒体;舆论;微博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移动互联网为技术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以分众、小众为传播目标,兼具大众传播的基本属性及人际传播的独特属性,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1]。

一、手机媒体的典型应用——微博

手机微博以其随身性、参与性、分享互动性、门槛低等优点而被大家广泛使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将所见所闻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上传到网上,具体而言,手机微博的特点如下:

1、较低的门槛。任何一个用户只要经过简单的注册获得账号和密码后即可通过微博发布140字的简短内容,或是文字,或是图片,或是视频等多种形式将自己的观点传播出去。2012年,尼爾森在线研究发布的《中国社交媒体受访用户研宄报告》显示,“中国目前主流社交媒体中,微博发展得最快,覆盖率远高于排名第二的社交网站)微博触达了97%的主流社交媒体的使用者,而SNS只有70%的触达。由此可见,微博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意见、彼此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

2、用户草根化。微博提供平等沟通的平台,它张扬个性、打破权威、鼓励原创,微博信息发布门槛和成本的降低,使社会话语权下移,显示了平民化的传播特质[2]。功能齐全的个人信息操作平台给了每个人发表言论的自由,每位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内容编辑、关注事件、表达观点编织一份彰显个性的作品。因此微博具有极高的渗透率,微博的高渗透率说明它在地域和媒介接近上的无差异化,更体现了它的“草根性”。

3、人人都是自媒体。微博的关注机制的设置,使得每一个用户都成为了传播中心,普通用户对于微博的粘性也大大提升。只要能够发布有吸引力的信息就会增加被关注的数量,很多微博用户致力于创建有特色、有意义的原创内容,因此手机媒体在内容原创方面能力较为凸显。

二、手机媒体在舆论传播中的作用

手机媒体给予了更多普通民众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平台发表言论的机会,并形成网络民意,影响舆论导向。

1、手机媒体舆论传播的正能量。网络媒体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媒体,其信息传播更加透明,信息的来源也更加广泛,信息交互传递频繁,反馈更加及时。网络的自由开放性、互动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人民群众集体“发声”的平台。借助网络平台,广大民众敢于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积极参与到自己关心的话题或事件的讨论当中。比如有利于信息收集,弥补传统媒体的空缺。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报道更为稀疏平常,弥补了传统媒介的缺位,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中,现场公民能够第一时间向社会进行报道,比如李双江儿子打人事件、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等舆论热度较高的事件,均由微博首先发出第一条消息;其次有利于政务信息公开,手机媒体舆论传播的特点之一在于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每位受众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为了避免谣言遍天飞,政府会通过手机媒体及时向民众传输信息,从而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2、手机媒体舆论传播的负面作用。我们在看到技术的进步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手机传播中凸显的问题,比如虚假与不良信息的传播,手机媒体信息发布门槛较低,传播速度快,加上匿名传播等特征,使得手机传播在舆论传播上出现“非理性”的特点,比如2015年的“杨坤被吸毒”、“阎肃被去世”,对于整个舆论环境都产生了较差的负面影响;再有可能成为突发事件中谣言扩散地,比如有关四川广元柑橘生蛆;还有由于手机用户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网络舆论环境万象丛生,给手机舆论环境治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有必要加强手机媒体舆论传播,营造良好的舆论传播系统。

三、手机媒体舆论引导策略

新媒体时代,手机媒体在舆论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引导舆论传播必须联合政府、主流网站、传统媒体多管齐下,加强手机媒体舆论引导对于构建和谐的舆论场影响深远。

1、加强监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手机媒体舆论监控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政府部门运用法律加大对手机媒体舆论的管理,对于利用手机媒体传播谣言、滥发信息等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根据手机实名制加强对信息的监管。一旦出现违法行为,就要及时追究手机本人的责任,网友发布信息会更加慎重,还有很多网络主动承担粉碎谣言的责任,一旦发现不实信息第一时间举报和澄清。手机实名制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公民实名信息的有序管理,维护社会相关秩序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加强门户网站舆情监测。各大门户网站能够为公众起到一定程度的议程设置功能,遇到热门话题或是突发事件,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后台控制避免不良话题升温,呼吁群众回归理智。比如新浪搜狐网站,可以将某一重要信息置顶,在网民持续关注事件进展的同时实时监测舆论导向,积极引导舆论气氛。

2、加强引导。加强政务微博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网络发言人的作用。中宣部领导曾明确表示对于党政机关开设政务微博积极支持,并提出,微博客是信息交流、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政务微博要实实在在为群众提供服务,在“网民问政”和“政府施政”之间搭起桥梁[3]。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发挥传统媒体利用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手机报、新闻客户端等自媒体平台舆论传播影响力,切实解决民众问题,使其传递温暖、树立新风,不断增强政务自媒体平台的服务形象,只有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懂、能参与进来,才能逐渐增强其公信力、提升政务部门在手机自媒体平台上的话语影响力。

3、加强疏导。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很多方面仍然不够成熟和稳定,缺乏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因此在舆论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手机媒体可以和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形式取长补短,通过我国媒体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加强舆论疏导、引导舆论走向,主流媒体在重大话题或突发事件中不能失声。

4、加强自律。提高手机用户媒体素养。公众的素质和自律能力、自律水平高低是手机媒体舆论传播健康发展与否的关键。手机用户媒介素养就是用户对于手机媒体的认识,如何正确利用和参与手机,倡导大家遵守《手机媒体自律公约》,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比如公众面对各种手机媒体信息,应该建立自己独特的判断能力,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自觉传播社会正能量,手机微博、博客使用者面对没有事实根据或不确切的信息,不要随便转发和评论,谨防成为谣言传播的助推者。

四、结语

手机媒体作为电脑的延伸以全新的媒介形式影响着信息传递、舆论传播,成为一个融信息、观点、民意为一体的舆论平台,不断改写着新媒体生态舆论传播环境。手机媒体传播相比于传统媒体更加迅速、更加强势,对于整个社会的舆论形成和发展有着关键的引导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容易散播谣言和虚假信息,干扰社会正常舆论生态系统,因此必须加强监控、加强引导、加强疏导、加强自律,打造一个绿色、和谐、安定的手机媒体舆论传播环境。

【参考文献】

[1]褚亚玲.略论加强手机媒体舆论引导[J].唐山学院学院,2012.7.

[2]刘毅.自媒体时代下微博的双面效应传播[J].出版广角,2013.7.

[3]汝信.社会蓝皮书: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手机媒体微博舆论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
浅谈手机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