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脑梗塞患者吞咽功能的评定

2019-04-30 11:11朱莎莉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脑梗塞

朱莎莉

【摘 要】腦梗塞作为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病种之一,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5%。而脑梗塞疾病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吞咽障碍,其急性期发生率大约为5l%。吞咽障碍主要指的是患有脑血管类疾病时,控制人体口、咽、喉以及食管的神经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导致咀嚼肌、舌肌、咽喉、会厌部肌肉无法正常运动,出现误咽、引发吸入性肺炎或者是窒息等情况,对于患者的康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会给患者带了极大地心理痛苦,出现诸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一旦出现吞咽障碍其自身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致死率急剧增加,也不利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因此医生需要对加强训练患者颈部的活动度、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呼吸道的训练,模拟吞咽训练,配合针灸、高压氧、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治疗,进食方法训练,促进患者的口、舌、咽喉等器官得到有效锻炼,提升相应肌群的灵活度与协调性,进而帮助患者早日摆脱吞咽功能障碍所带来的痛苦。

【关键词】脑梗塞;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病症之一,并且绝大多数的脑血管疾病都是以脑梗塞为主,患者脑梗塞疾病的人群很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就是吞咽障碍,具体表现为病人无法正常进食,无法摄取营养物质,并且在进食的过程中极易出现误咽、吸入性肺炎甚至是窒息等病症,不仅不利于患者脑梗塞疾病的康复,还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因此本文通过探究如何对脑梗塞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进而找出促进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的具体方法,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脑梗塞疾病的早日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脑梗塞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

导致患者出现吞咽障碍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脑梗塞疾病。这类患者在饮食中所面临最大的危险与痛苦就在于在喝水或者是进食中将本该咽入食管的食物误吸入气管中,进而导致肺部出现感染。甚至有些患者因为担心出现这一问题而拒绝饮水、进食以及服用药物,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因此需要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帮助其尽早实现吞咽功能的改善与恢复。针对脑梗塞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能够极大限度帮助患者减轻由于病症所带来的痛苦,提升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等诸多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时机

长时间来,针对脑梗塞患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帮助偏瘫患者实现运动康复,而忽视了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在早期所出现的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现阶段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于脑梗塞患者发病后所出现的吞咽功能障碍需要进行早期的评估与治疗。大量的临床时间也表明:只要早期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康复训练,首先能够提高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或者是修复能力;其次通过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还能够避免患者口腔以及咽部肌群出现废用性萎缩。针对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其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并且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之后的四十八小时内容,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大于8分。简单而言就是患者有着清楚地认识,生命体征平稳,能够张口、舌头能够灵活转动以及吞咽时,就可以实施基础康复训练。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经过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进行系统性的科学合理早期康复训练,并且使用才藤氏分级评价和才藤氏吞咽障碍疗效判定,患者的康复效果相较于没有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患者有着明显的提升,康复有效率达到了88%,患者临床神经功能受到损伤的程度也明显减少,患者的吞咽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三、吞咽障碍的评定

(一)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定法

这一评定方法主要是将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症状以及康复治疗措施进行了紧密地结合,从而使得评价方法更加趋近于简单化,对于动态观察患者吞咽功能是否恢复有着很好地指导价值。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定法中7级为正常:患者饮食吞咽没有困难;6级为在饮食中存在轻微困难:对于食物的形态有特殊的要求,并且口长残留物较少,不会出现误咽;5级为患者口腔出现问题:在吞咽时存在明显的中重度障碍,需要对咀嚼形态进行改变,吃饭时间较长,会出现大量的口腔残留物,在饮食吞咽时需要他人提示,不会出现误咽,这种程度是吞咽训练的适应症;4级为有机会出现误咽:使用正常的进食方法会导致误咽问题的产生,但是经过姿势的调整或者是减少每口摄入的量之后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误咽现象的产生;3级则表示会出现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治法也无法控制,改变食物的形态起到的效果不明显,饮食摄入的能量较少;2级表示会出现食物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无法起到效果,只能依靠静脉注射获取水以及营养,处于这一阶段需要加强间接训练,或者是在专门设施的辅助下进行直接训练;1级则是患者会出现唾液误咽的问题,必须进行持续性的静脉营养注射,不能实施直接训练。

(二)饮水实验

饮水试验方法作为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诊断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引导患者坐位,饮入30ml的温开水,对患者完成全部饮水的时间记忆过程进行观察与记录,一般会出现以下五中情况:A:直接饮尽,没有发生呛咳现象;B:分两次饮完,没有出现呛咳现象;C:直接饮尽,伴有呛咳现象;D:分两次饮尽,伴有呛咳现象;E:无法将水喝完,并且伴有多次呛咳现象。判断的标准为:(1)正常:A<5s;(2)可疑A>5s,b;(3)异常C、D、E。

四、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方法

(一)基础训练

首先是引导患者进行颈部活动度训练。增强患者颈部肌力、控制呼吸、实现舌部以及喉头部门的灵活运动;在颈部曲位训练的帮助下患者能够引发咽下的反射,实现圆滑的喉头抬高,这也就是避免患者出现误咽问题的第一步;其次则是引导患者进行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要求患者轻张口后紧闭,使得双颊部位充满气体,作鼓腮运动,并且将呼气轻轻吐出,还可以让患者在洗干净双手后作吮吸手指的动作,进而实现收缩颊部及轮匝肌肉的目的,这一动作呢训练每日两次,每次需要重复做五遍;再次则是需要实施冷刺激咽部以及空吞咽的动作训练,冷刺激咽部需要使用棉签蘸少许冷水,轻轻对软腭、舌根以及后壁进行刺激,然后要求并且每天三次重复进行该动作的练习;然后则是实施呼吸道的训练。要求患者深呼气→憋气→咳出,从而达到提升咳出能力以及避免误咽的目的;最后则是需要引导患者进行咳嗽训练,努力咳嗽,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能力;模拟吞咽训练。吸气→屏气→吞咽→唾液→呼气→咳嗽。

(二)进食训练

根据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选择流质或者是半溜糊状的食物进食。具体的训练方法为: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引导学生坐起或者是抬高床头45°,在实际训练中根据特定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一口量训练,每次喂食过程中需要选取适合患者的吞咽量。一般从2-4mL开始,并逐步增加,每次近视完成后还需要饮入1-2mL的碳酸盐饮料,起到刺激患者吞咽反射以及祛除咽部残余食物的目的。

五、结论

脑梗塞是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而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对患者进行颈部的活动度训练,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呼吸道的训练,模拟吞咽训练,配合针灸、高压氧、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治疗,进食方法训练,使患者口、腭、舌、喉肌群得到锻炼,提高相应肌群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患者尽早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减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素君,陈娟.吞咽康复训练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脑梗塞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09,3(4):14-16.

[2] 刘晋.脑梗塞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综述[J]. 哈尔滨医药,2007,27(6):56-58.

猜你喜欢
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脑梗塞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持续负压吸引防止老年人吸入性肺炎临床研究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