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农林院校中园林设计类专业的就业工作的思考

2019-04-30 11:11鲁玉崔鑫宇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

鲁玉 崔鑫宇

【摘 要】为有效解决目前农林院校中园林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为例,提出新形势下农林院校中园林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新对策。

【关键词】园林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

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毕业生高数量、高质量、高满意度就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不断拓展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工作新思路,完善毕业生分类指导方案,多措并举,护航助力。让毕业生“保研有把握、考研有动力、就业有规划”。

研判就业形势,在建立能吸纳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数据库基础上,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专业特点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学生择业意向,为市场开拓做足准备。开展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园林、设计行业市场需求调研等。根据就业数据统计分析,学院学生近年就业地域除陕西省外,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首都经济圈”,这也与毕业生就业意向调研中数据相符。

充分挖掘、梳理校友资源,积极向校友所在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通过校友的传、帮、带,有利于毕业生职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和校友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互动,长效合作。加强与校友企业间的合作,合力举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设计类校友专场洽谈会,聘任知名校友担任校外指导教师,为双方提供资源集中、优势互补的培养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加强学生的专业性教育,瞄准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资源,举办“岭南园林杯”、“添爱杨凌”景观小品设计大赛、植物艺术作品设计大赛等园林设计类的比赛,积极鼓励学生参赛,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素养。除此之外,学校应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以互利互惠的原則,建立实习、就业基地,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机会,又增进就业双方的了解,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条件。[1]因此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利用寒暑假,由领导班子带队,分赴广东深圳、北京、云南、山东等地开拓就业市场,签订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场所。同时学院积极邀请相关单位来校招聘,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总之,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与校外企业单位联合建立的教学基地,极大地丰富学生实践教学的内容,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双方共同努力,培养行业内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2]

携手导师班主任,把稳就业“方向盘”。面对园林行业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为更好地把稳就业的“方向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建立了学院、班主任、学生的三级工作格局,制定了针对符合自身特点的指导方案,根据不同就业意向学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系列活动。多次邀请相关教师和企业高管为学生做专题指导动员,陆续开展“简历问诊”、面试技巧指导等活动,针对每名毕业生制定不同的“求职套餐”,为同学们拨开“迷雾”,指引方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先后多次召开毕业班班主任及相关导师就业工作专题会议,研判就业形势,通报各班各专业就业情况,深入追踪学生就业状况。定期督促学生更新就业动态表,详细掌握学生就业意向的一手信息,针对就业困难同学,建立就业帮扶库,由班主任、导师一对一展开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确保学生满意就业。

组建特色宣讲团,助力毕业“考研梦”。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学院有5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意向考研,并且考研状况逐年越来越热,因此,学院特邀相关专业课老师以“导师面对面”等形式加强考研复习督促与辅导,并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作出针对性答疑;同时,重视和发挥优秀校友力量,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往年成功考研毕业生组建“特色宣讲团”分享考研经验。开展考前辅导,分享复习资料,讲授相关技巧,围绕如何备战考研、如何摆正心态展开宣讲。

成立创新工作组,注入就业“新力量”。由具备保研资格的优秀毕业生组建“园林学院毕业生办公小组”。小组成员提前对每天的校内外宣讲会及在线招聘等信息进行整理,定期定时在毕业生QQ群分享就业信息。定期对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电话回访,通过收集大量有益的第一手资料,更深入地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以更好追踪和反馈毕业生签订协议的情况,方便学院制定后续的就业工作计划与安排。帮助学校提升就业质量,以一支独特的工作力量,引导学院就业向更加信息化方向转变。

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 以及毕业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应全方位的开展工作, 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将之作为高等学校党委、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3]

【参考文献】

[1] 林惠科.农林院校大学生择业指导与服务浅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04):117-120.

[2] 李运远,周春光.风景园林硕士实习基地管理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园林,2017,33(04):78-81.

[3] 杜德鱼,刘正盈,张岁平,汪爱兰.农林院校学生就业难心理探析与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150-153.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职业技能大赛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