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途径与对策探讨

2019-04-30 11:11安颐斐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低渗透对策探讨采收率

安颐斐

【摘 要】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储量很大,随着以中、高渗透层为主的老油田逐渐进入中高含水期开采,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性将日益更加突出。针对低渗透油田开发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技术难点,提出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及对策,对今后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有的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采收率;途径;对策探讨

一、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征与注采效果

该低渗透油藏层主要是以砂泥岩互层为主,各个砂层之间呈现稳定泥岩夹层分布的特征,并且油藏层之间孔隙的连通性相对比较差,油储层亲水特征比较明显,有利于使用驱水开发,油藏层在渗流方面具有束缚水饱和度比较高、驱油效率低等特征。其次,该低渗透油藏层中,开采原油的密度情况在0.8443g/cm3到0.8626g/cm3范围之间,原油密度平均值为0.8495g/cm3,而油藏地下原油的密度值为0.7134g/cm3,油粘度值范围为4.76Pa.s到9.49Pa.s之间。另外,低渗透油藏层中原油体积系数为1.3414,原油饱和压力值为13.18MPa。最后,該油藏层中的地层水不仅具有一定的矿化特征,并且含有一定的氯离子成分,地层温度通常在90度到106度之间,属于常温常压低粘低饱和层的断块低渗透油藏层。

在进行油田资源开采过程中,该油田低渗透储藏层主要采用的是注水开采工艺,根据油井注采情况,注采过程中油层油井的水驱油效率为59.277%。

二、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存在问题

(一)平面上:油井注水见效快,见水后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控水稳油难度大

由于低渗透油藏投产初期一般都采取压裂改造,油水井间裂缝发育,注水后油井见效快,但见效后油井含水上升比较快,无因次采液、采油指数大幅度下降,产量递减较快,年递减率达到15%以上,且油水井间容易形成窜流,造成注水利用率低,注采调配效果不明显,给控水稳油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储量动用程度低,层内、层间动用不均衡

由于油层厚度大,含油砂体个数多,投产时仅射开部分小层,而后期补孔压裂挖潜易压窜,措施效果差,导致部分储量得不到有效动用,如:某区块有42、43、44、45含油小层,投产初期多数井仅射开43、44层,42层未动,但后期补孔压裂挖潜效果差,因此导致42层100万吨储量到目前仍旧得不到有效动用。另外,由于层内、层间非均质性严重,注水过程中层内吸水也不均衡,这势必造成层内、层间动用的不均衡。

针对厚层低渗透油藏层内、层间挖潜难度大,储量动用程度低的问题,近两年我们以开发认识为突破口,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层内、层间的挖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控水稳油难度大、层间挖潜难度大等问题主要是由于投产初期进行了压裂改造,后期挖潜时进行压裂导致层间压窜,如果后期挖潜时不进行改造这一问题就可以避免。那么后期挖潜不进行压裂改造是否可行呢?不压裂能否获得经济产能呢?我们从注水、地层能量等方面进行论证:

三、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一)完善注采井网。对于低渗透油田而言,随着油层的逐步开采,井况会迅速变差,导致注采井网不完善,部分油井因能量不足而导致停产的现状。因此要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等措施,加强对地质构造和剩余油分布的再认识,对其实施转注完善注采井网,实现初步提高采收率的愿望。

(二)强化注水。制约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问题是欠注井、欠注层多。欠注的主要原因是回注污水,造成地层堵塞。应该在深入研究注水水质和堵塞机理、进行酸前储层评估、敏感性评价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实施水井深部酸化、压裂、解堵,增压注水等多种措施达到增注的目的。

(三)注采调配。随着注采井网的完善,为了控制水淹程度,实现控水稳油,就必须要在及时掌握油水井生产动态的同时,对水井及时进行侧调,改变小层的吸水状况,使水井根据动态需要注水,使其能够达到控水稳油的目的。通过精细微构造和沉积微相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哪些主要位置有剩余油潜力,要在转注完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调整,达到增产的目的。

四、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对策

(一)合理井网密度。为了合理开发低渗透油田,必须对开发井网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其原则是:(1)保证较好的经济效益;(2)保证较高的油层连通厚度;(3)保证较高的采收率和较好的开发效果。在相同的渗透率条件下,注采井越小,渗流阻力越小,渗流时间越短,从而可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所以,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在经济和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追求最大的井网密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合理井网布置与调整。低渗透油田在开发方式和井网密度确定后,合理部署注采井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由于低渗透油层孔隙度、渗透率低,导压能力差,加上非均质性严重和油层连续性差,油田开发一般主要以注水为主,多数需压裂投产。因此,在弄清油藏应力分布及储层裂缝分布状况后,可通过优化井网布置,改善注水和压裂效果,提高原油的采收率。由油田的现场生产经验及一些文献资料,一般认为低渗透油田最宜采用正方形井网面积注水系统。

(三)低渗透油田开发方式的优化

(1)注重天然能量的充分利用,由于低渗透油田开发初期的压力较高,注水困难,充分利用天然能量进行开采,不但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一次采收率,而且有利于延长油藏无水采油期,进而改善了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实际效果;

(2)周期注水,即通过周期性的提高或者降低注水压力的方法,以达到增加油层系统弹性能量的目的。通过周期注水可以在低渗透油田的油层内产生不稳定压降,而在不同的渗透率区间则会产生相应的液体不稳定交换渗流。国内的低渗透油田开发实践表明,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低渗透油田采取周期注水的开发方法,与常规注水方法相比,波及系数可以提高10~25%,而实际采收率则可以提高3~4%;

(3)注入CO2,在高压状态下,将CO2注入油层,并且溶解于原油中,使得原油的粘度逐渐降低、体积膨胀、流动性改善,如果在此过程中形成“混相带”或者“局部混相带”,可以通过降低界面张力的方法,以达到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

(四)采用压裂技术

低渗透油田的自然产能较低,油井的自喷能力也相对较小,特别是在油井见水以后,其产油指数将大幅度下降,所以,人工举升大压差开采是目前常用的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之一。气举采油在国外已经有100余年的应用历史,作为一种传统的机械采油技术,结合现代化的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与技术,将其加以改造形成压裂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起到较为理想的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五、结束语

(1)对于低渗透油藏而言,想要提高采收率,就要对油气成藏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加强对提高采收率方法的试验,使其在生产使用中有据可循,且有充分理由的匹配性,加快对各种采收率方法的筛选和评价,实现研究成果支持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反过来验证研究成果并使其得到进步发展。

(2)综上所述,提高油田采收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技术、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必须以课题研究为基础,通过一些先行性试验,进行推广,争取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

(3)虽然很多油田已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开发,但针对低渗透油藏本身采收率低的特点,可以通过加强对地质构造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实行分层注水和单层开采,增加水驱储量的动用等有效措施,采收率将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王香增,江绍静,余华贵,等.延长油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J].应用化工,2009,38(6)

[2]史成恩,潘增耀,赵继勇,等.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做法[J].低渗透油气田,2000,5(3)

猜你喜欢
低渗透对策探讨采收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鹿台山矿低渗煤层瓦斯抽采问题分析
共同物流视角下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