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后勤服务管理模式 提升后勤服务管理水平

2019-04-30 11:11宿德春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服务水平后勤

宿德春

【摘 要】对国有企业,后勤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企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后勤管理业务比较繁杂,并且后勤管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后勤管理,提升后勤服务水平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并提出了如何优化后勤服务管理模式,提升后勤服务水平。

【关键词】后勤;服务管理模式;服务水平

后勤管理工作在国有企业发展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做好后勤管理工作,有助于促进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员工的凝聚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后勤服务工作也必将与时俱进,因此,企业要不断创新后勤服务的管理模式,提升后勤服务管理水平。

一、处理好后勤管理的工作关系

后勤管理工作应牢固树立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的理念。应按照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制定工作方向和目标,处理好工作主次、日常工作和专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平衡好服务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关系,定位好后勤管理和企业中心工作之间关系以及协调好上下级和横向之间的关系等。

1.处理好工作主次、日常工作和专项工作之间的关系

由于在国有企业中涉及的内容较多,一般可将其分为行政管理工作和后勤服务,在两类中又会涉及到大事和小事。因此,为了提升后勤服务工作的效率,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在进行工作区分时要明确大事和小事,做好抓大放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2.平衡好内部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关系

国有企业的后勤管理一般包括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物业管理、维修管理和车辆管理等多项职能,每一职能完成的好坏都会对企业的整体经营业绩和运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工作实践中,要平衡好自身的各项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立足充分做好服务和保障的基础上,本着服务优先的原则,平衡好自身的工作,做到服务、管理两不误,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行。

3.定位好后勤管理和企业中心工作之间的关系

后勤管理主要是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在服务中心工作时,承担其他的管理工作,因此,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后勤管理和企业中心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好两不误,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行。

二、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的具体措施

1.更新后勤工作观念和思维,优化后勤管理

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最亟待解决的是要改变后勤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粗放的、无标准的老后勤观念和陈旧的惯性思维,坚持以优质服务为导向,树立超前的管理理念和动态管理的模式。在服务对象和具体工作上,建立标准服务的观念;改进企业后勤管理方式,变“粗耕”为“细作”,加强对企业后勤发展战略和运行成果的研究,认真学习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结合企业实际实行精准管理,在这方面尤其可考虑借鉴高星级宾馆的相关管理成熟经验和做法,把好的观念、办法和做法充分借鉴和移植过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快推进管理环节快速高效的信息化手段,实现由传统管理方式逐步向现代化、便捷化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管理高效运行的能力。大胆推进扁平化的管理体系,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保证后勤工作良性运转。

2.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优化后勤服务

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大背景下,后勤也要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国有体制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式。持续深化改革,推进政企分离或有效剥离,实现后勤工作企业化运行,实行对企业有偿服务,独立进行用工、成本、资金和财务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适机推动企业后勤股份制改革,为加快企业后勤发展奠定基础。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制度,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国有体制下后勤改革的有效途径,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企业授权国有独资经营公司(或授权企业经营集团),建立国有企业后勤单位和企业主体共同监督管理、监督运营的授权经营管理新体系,实现政企分开,主体与后勤分开,使企业后勤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干部聘用制、工人合同制和岗位管理责任制,建立公开招聘、解聘、辞退制度和灵活有效的分配机制,实行多种分配形式和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按照确保当前、着眼长远、逐步完善的基本思路,努力建立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保障体系。

3.着力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优化后勤产业结构调整

在当前新的经济背景和运行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和挑战,想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或扩大优势地位,需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因此优化后勤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以服务一线、保障有力为目的,推进企业后勤把改革、改组、改造和管理结合起来,国有企业后勤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出租、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后勤管理模式,搞活企业后勤。对企业个体而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探索并推行适于自身的管理模式,合适就是最好的。其次,坚持后勤以服务、保障为核心,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对有发展潜力的、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后勤经济实体,企业应加大力度支持其发展,予以必要扶持和政策支持,给予必要的分配和激励机制,鼓励和推动其自身的发展,从做好、做大到做强,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改变,尽快形成企业当中的后勤服务和产业为一体的、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后勤产业和后勤产业集团。第三,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促进企业后勤转换机制。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作为首要形式推行。第四,以产业优化升级为战略目标,把后勤产业结构优化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支持混合所有制发展,引导和鼓励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后勤改革和改制,推进企业后勤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企业后勤发展后劲。第五,加快推进后勤产业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后勤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后勤产业的科技水平。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将引进嫁接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发展有自己特色的经营管理手段和技术,用高新技术提升后勤传统产业,推动后勤产业跃上新台阶。

4.加强后勤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提高保障能力

首先,国有企业应该明确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和运行规律,满足企业运行需要和职工的基本诉求。充分加强后勤管理职能的落实,提高优质服务和有力保障为企业发展助力。其次,实实在在加强后勤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应该结合本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保证后勤工作良性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工作标准和服务标准,编制系统全面的作业文件。关键的关键是保证制度等管理手段和措施在工作中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通过制度保证实现有序管理。第三,后勤工作事务繁杂、人员较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偏大,因此要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树立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并严格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外出学习培训和对口交流即有利于提高工作标准和服务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和进取心,对工作起到极大促进作用。第四,应持续对各项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检查,查找问题、纠正偏差。应导入工业企业行之有效的质检制度和办法,设立专职质检员对工作质量、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阶段性对人和事进行考核和评价。

国有企业后勤工作往往是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是痛点和难点。不仅应从后勤角度更应站在企业高度深层次的探讨后勤服务工作的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进步,让后勤服务工作成为企业良性发展的助力器。

【参考文献】

[1]艾賽提·阿西木.如何加强后勤保障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 现代国企研究, 2017(24):222-223.

[2]万彩娥.浅谈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8):87-88.

猜你喜欢
服务水平后勤
遂宁市:提升社保服务水平 夯实保障民生基础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后勤服务
加强图书馆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提升粮食流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举措构思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Vipersat升级版
——HeightsTM用高效率和智能化提升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