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

2019-04-30 11:11刘小炼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时代习近平

刘小炼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秉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和时代性,是当今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彰显了开放性。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观同样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

【關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研究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观的理论品格,其系列讲话中关于传统文化论述到治国理政中传统文化的运用无不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其传统文化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研究上呈现逐次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创立时批判的继承了人类所有优秀文化成果,吸收了凝结着先前所有人类思想的精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及各个科学紧密相连,提供了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其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形成是在概括所有科学的基础上建立的,以可靠的科学材料和历史史料为依据,对世界是什么、世界怎样发展的深刻解答。其三,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着的思想,不断经过实践被证明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不局限于一个特点时期的相对真理,接受批评接受检验,是在面向世界,面向实际,不断依循实际而变化的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回答,其思想中的传统文化观便是从文化这一深层视域予以的思考和解答,它是集时代性、原创性与系统性于一体的科学体系。根据新特点新趋势,总结实践经验,凝炼新的理论和思想精髓,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昭彰了科学性。

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观是在其理论体系下,密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际,自觉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检验、印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它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史料成为依据而反映真实世界本来面貌的科学,将先辈的智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结合而来,以开放的态度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知识,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智慧,并以实践为基础的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铸就了它的科学性。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这既是马克思主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中国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践行人民性最忠实、最彻底的力量。是否站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情怀的执政本色、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人民性理论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观是形成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价值和作用等。这一观点是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始终站在人民利益立场,深切关怀人民的美好愿望,为人民所思,为人民所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如,习近平强调社会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工作导向,决不能忽视人民的实践愿望和价值诉求,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要论述,这无不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文化观的人民性理论品格。总之,人民性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的一条主线,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传统文化观的重要理论品格。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基本观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论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马克思主义是改变世界的理论,以解决矛盾,化解问题为前提,以实现全人类的自我解放为目标,探索了无产阶级运动的一般进程和最终目标,作为人类自我解放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首先是要发现实践中的深刻矛盾,进而深入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和成因、背景和发展及其后果,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提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思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必然性。

理论来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任何理论都来自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实践的探索,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斗争的探索,并随着实践不断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问题为起点的理论,旨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及其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原动力,旨在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矛盾。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生成新理论,为解决矛盾而创新,因有矛盾存在才有解决问题的实践,要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和矛盾。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用唯物辩证法系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带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实事求是为中国革命、建设建言献策,是革命实践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构成,它根植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是在深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它既是对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历程所探索的成功经验的秉承,又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看到成绩的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弄清楚哪些是文化发展机制体制弊端的问题,哪些是传统文化的根源问题,哪些又是由于历史局限性而解决不了的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复杂的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同时善于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观中的问题,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直面问题,运用理论武器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直至掌握真理性的理论。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观是一篇新时代充满生动创造力的“实践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系列发展新成就,包括我国文化事业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无不彰显它在实践中的真理性,同时也彰显了这一科学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价值。

四、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①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给无产阶级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基本方法,这一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总是以开明的态度反复强调自己的理论是随着实践不断检验而修正、丰富、发展的相对真理,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反对任何形式的照搬照抄的教条,反对任何一成不变、静止僵化的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重大思想理论,是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是静止的教条,一切以时间、空间为转移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鲜活的社会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根据中国实情,制定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是不断开放的理论体系。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品格,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顽强生命力。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②习近平作为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新时代传统文化观时,自觉秉承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理论品格,以开放的理念、视野和胸襟,纵贯古今,融通中外,立足现实,衔应未来,在批判继承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这无不生动鲜明地展现了这一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理论品格,他提出的“一带一路”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就是其开放性品格的确证。

五、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理论是时代的产物,任何理论有独一无二的适用范围。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背景为参考,提供给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观点和方法论,时代特征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是适应时代需要、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宏观的描绘了未来理想蓝图,但却始终未细致的描述实现的过程步骤,这需要根据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来适时调整判断,以寻求最佳发展时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彰显了时代特征。

所有超越时代思想理论的具体内涵都是由于产生这个理论的当时所需而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这一思想中的传统文化观,是秉承弘扬马克思主义时代性品格的最新典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立足新时代这一历史背景,与时俱进,是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鲜活理论,具有浓厚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使得我们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遇到了新问题,这也向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在分析和解答时代课题的基础上形成的系统整体的科学理论。而其传统文化观则是从文化层面对时代课题的破解,运用古老智慧解决新时代新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为马克思主义作出了跨时代的原创性贡献。

注释:

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258.

②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4]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8-22(01).

[5]靳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特质和理论品格[J].理论导报,2018(1).

[6]宇文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色[J].前线,2018(3).

猜你喜欢
新时代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