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非遗扶贫与文化自信建设

2019-04-30 11:11梁婉梅陈运波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产品开发文化自信

梁婉梅 陈运波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千年积累的深层次呈现,将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人文情怀进行有效的传承。然而随着社会逐渐趋于现代化,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求渐渐丧失,加之现代化工业的高效生产,传统手艺人难以依靠技艺生存,从而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受到阻碍,而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的推进,实现精准脱贫打好小康社会建成攻坚战的工作需从改善落后地区的经济出发,改革和发展地区特色经济,做好非遗扶贫工作,对文化的生命力具有坚定信念,这样以来在做的文化传承的同时使得区域经济得到提升。本文通过对贵州织金县刺绣非遗文化的产品开发工作进行探究,在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同时,为同类非遗扶贫工作起到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非遗扶贫;文化自信;产品开发

非遗文化的产品开发不同于普通的产品开发工作,由于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影响下,脱离了传统的制作工艺或技巧所生产制造出的产品便会形如批量化生产的工艺品,因此非遗扶贫在进行规模化生产时对于生产技术同样需要进行保留和扶持,极大程度的保留传统制造工艺保护自主知识产区不被丧失,其次在进行产品文化宣传时还应坚持对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绝对的信心,区分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从而塑造良好的品牌文化,并将将文化自信建设应用到产品文化宣传推广工作中。对于非遗中传统工艺类的工艺技术或绘制技巧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非遗扶贫时做好相应的“扶志”,“扶智”工作是培养人们对文化自信荣誉感对传统文化进行保留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贫困地区人员的工作和就业问题的重要方式,非遗扶贫工作的进行能够有效的发展区域经济,带动区域生产力向前推进,对于建设区域文化和区域良好风气,提升区域文化内涵具有重要影响。

一、规模化生产

规模化非遗扶贫生产是指通过引入现代化生产技术实现对非遗产物的高效生产,非遗的产业化扶持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贫困地区落后的经济状况[1],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带来大批高新技术人才来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还能够将贫困地区的闲散劳动力进行集中,解决该地区的工作就业问题。同时,规模化的非遗产品生产并不是一味去追求高效率生产而忽视传统工艺的技术内涵,将非遗产品规模化生产前应该对该产品的传统制作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和进行相关的实验,用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找到传统制作工艺下形成产品造型的各项理论值,再对传统工艺技术进行改良实现符合现代化生产工艺要求的新型技术,同时对非遗产品中的自主知识产权进行相应的申报和保护,在发扬非遗文化的同时极大程度的保护文化。广州博纵广告有限公司在贵州织金县的刺绣非遗项目规模化生产工艺宣传推广中,将实现规模化蜡染这一工艺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传统的苗族蠟染刺绣工序冗长制作周期长,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温控技术则能缩短蜡染工序的工艺周期,规模化生产并没有使用现代的化学染料来代替传统蜡染,而是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改善传统工艺的缺陷和瓶颈。

二、文化不等于文明

在现代人看来,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是落后的甚至是不符合现代科学的,人类文明的进步不需要落后且不合时宜的文化。这种观念的产生是由于现代人受到大量的外来文化刺激而淡化了对传统文化的思索,文化自信的缺失会导致国家文明发展极易受到外来文化影响,人民的思想和信念难以得到统一。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反映全部的中国文明,但传统文化却影响着中国文明的形成,是中国过去文明的结晶。进行非遗扶贫并不完全是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建成,更多的是将非遗文化重新呈现给世人,让百姓拥有自己本土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的传播不等于重新建立过去的文明,而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广州博纵广告有限公司在进行织金县蜡染刺绣的宣传中将织金县刺绣文化进行了现代化的演绎,以一种能够被现代年轻人认可的方式进行策划拍摄,人们在观看视频或图片介绍时不仅能够对刺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还能通过影片资料中对精美刺绣作品的展现而对刺绣产生兴趣。

三、时尚是文化发展的动机

传统文化的产物能够反映过去人们对于生活,对于时尚追求而进行生产创作出具有时代色彩的器物。现代文明所追求的潮流跟时尚显然不同于古代,对于色彩、材质、造型等方面的要求都有了极大程度的变化。非遗文化产物在面对现代产品市场的竞争时,是否应该保留原有的造型,是否应该继续注重对过去文明的呈现?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非遗作为文化发展的基石也应遵循潮流跟时尚,去迎合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改变,这种做法并不是脱离了传统文化或对传统文化的玷污,将传统文化结合现代人的潮流思想而作出的创新碰撞,更能体现出文化的包容性和延展,使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潮流形式投放在世界舞台上。在织金县刺绣的创新作品中则说明了引入时尚元素对于非遗文化有着促进作用,传统的刺绣图案多数是苗族的文化符号和一些寓意图案,而在创新的刺绣作品中新一代的刺绣工艺人将时代元素融合到刺绣作品中,中国梦的刺绣图案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这一作品既符合刺绣寓意又符合时代特点。中国梦刺绣作品为其他的非遗产品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和沿用的深刻案例,时代背景下的非遗文化发展同文化自信建设将更加宽阔。

四、“扶志”跟“扶智”

非遗文化产品化是围绕着非遗保护和非遗扶贫工作开展的,一切的产品销售贸易工作的实施都是为了使非遗文化得到继承和促进跟改善地区贫困落后的局面。扶志是工作是要让贫困地区的人民树立起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心,建设好文化自信[2],改变贫困地区人民过去盼求舍予、依靠国家社会、遇事埋怨的不良习气,只有先树立好文化自信和勤劳致富的志向,以后的发展致富道路才能更加顺畅。而扶智则是通过对贫困地区的群众进行非遗文化和非遗技术工艺培训,提高群众的素质和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度,使扶贫工作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创造和创新出新的致富发展思路。非遗扶贫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也需要当地人民端正思想,服从命令指挥,才能真正实现脱离贫困。织金县在国家政策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使得苗族刺绣文化和工艺重新展现给世人,在扶贫工作开展中,当地人民对于工作的配合和协助进行不仅使得当地人民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得人们落后的思想有了极大改善,“扶志”跟“扶智”是整个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到思维扶贫才能够实现非遗扶贫下的产业扶贫、技术扶贫和知识扶贫。

五、总结

总的来说非遗扶贫工作因首先建立在人们对非遗文化存在坚定的信念既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围绕着非遗之中的工艺、设计元素、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工作开展。此外在后期的销售渠道拓展和文化活动之中还应加入对非遗文化内容采取一定的营销手段。组织学校和产品设计师联同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在非遗文化产品生产制造方面注重产品特性的同时对产品的绿色环保和时尚潮流进行要求,宣传方面则可以通过参与产品博览会,举办传统工艺展示及线下交流会等,实现将非遗脱贫是建立在有效发扬和推广非遗文化前提之下,人们只有接受并认可了非遗文化才能实现对非遗产品的消费。

【参考文献】

[1]吴桂芝.恩施州农业产业化扶贫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2]张志胜《精准扶贫领域贫困农民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塑——基于精神扶贫视角》[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猜你喜欢
产品开发文化自信
基于怀旧视角的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论述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成本控制问题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