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性消费培养研究

2019-04-30 11:11沈泽兰倪佳乐倪诗雯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培养研究大学生

沈泽兰 倪佳乐 倪诗雯

【摘 要】长期以来,新闻媒体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报导:某个大学生通过校园贷、裸贷的方式借贷来消费,最后无力偿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眼界逐渐拓宽,而且他们初入社会,面对的物质诱惑更是愈来愈多。面对这些诱惑,他们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分析,而是一味地想要得到。由此可见,他们的消费观念存在着一些问题,攀比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亟待解决。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我们对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目前的消费习惯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其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分析出“大学生不理性消费”的原因来自许多方面,并从自身角度、高校方面、群体之间找到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理性消费;裸贷校园贷;消费习惯;培养研究

一、时政趋势

(一)消费现状

我们通过查阅了许多期刊和文章,发现了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不理性的消费,并且在产生不理性消费后有些学生会选择校园贷和裸贷这种方式来消费。我们在阅读“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引导论析——以“高校贷”校园市场火爆现象为例”这篇期刊时,作者谈论了校园贷出现的方式,是由一些信贷公司提供的,这些网络信息有些本来就存在风险,容易使一些单纯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在阅读了这份期刊后,使我们对大学生不理性消费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创新项目的课题上选择了大学生的理性消费培养研究,并以此进行调查问卷分析探讨,得出我们的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们不断与社会接触,越来越多的物质诱惑吸引着大学生们,然而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难道不应该知晓自己的实际需求,理性的消费吗?为此我们还参考了“高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分析及教育引导”这篇期刊,作者说明了目前大学生主要存在三种不理性的消费观:奢侈超前型消费观、攀比炫耀型消费观、盲目迷失型消费观,这让我们了解到大学生一些不理性的消费观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消费。在现如今的大学校园中,同学们每天吃泡面省钱买奢侈品早已是司空见惯。女生买包包买化妆品,衣服也是塞满了衣柜,买来以后又想要别的,便都在宿舍屯了起来,男生也是掷重金于网络游戏,电脑一关,什么也没有赚到。零花钱不够,校园贷、裸贷来凑。2016年,北京便有大三学生冯某为“买买买”借裸贷,还钱后仍被泄露信息,更有甚者,女学生因还不起欠款被公开裸照,羞愧自杀。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大学生盲从跟风,攀比等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消费习惯。理性消费能够使他们培养勤俭节约的精神,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他们的安全问题。理性消费也关系到大学生的社会形象,如果我们不能理性的消费,那我们在上一代的眼中就只能是垮掉的一代。

(二)消费趋势

由图1可知,饮食这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消费占的比重最多,但是购物和娱乐旅游这类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消费比重也在逐渐上升。这说明随着现如今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消费并不仅局限于生理方面,慢慢地大家对自我满足方面的需求也正在上升,这也是不理性消费可能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休闲娱乐消费方面,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段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这种需求愈加强烈,其消费价值取向发生改变,具有多元化的趋势。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以下消费心理:攀比心理,求异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可以令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从而获得身心上的愉悦;求异心理,只是一种标新立异、渴望展现自我与众不同的心理;从众心理,这在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也是一种十分引起注意和深思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我们最终回收了270多份问卷,并對其中的一些重要反馈作出以下分析:

从图2中可以直观地看出36.62%的学生很少有记账习惯,还有35.21.%的学生从来没有记过账,说明在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人都没有长期记账的习惯。如果对自己的支出从来不记账,那么就不会知道自己的大部分支出都花在哪里,哪些属于超支,也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对哪些支出进行调整。养成记账习惯可以明确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钱花在哪个部分,知道每个月自己的支出是多少,反思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下个月就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节省开支,避免把钱浪费在不必要的用途上,达到理性消费的目的。

1.主要的消费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日常消费途径更加多样化。大学生购物不再仅仅局限于实体店,网购成为了我们最重要的消费途径。网购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扰。在我们网购的同时,我们经常会觉得淘宝中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们往往不由自主地前往浏览。特别是有些东西,它对我们来说并不是生活必需品,我们也可能一时冲动买回来当“藏品”。所以,面对网购,大学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这就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冲动消费。

2.购买产品时考虑最多的因素

我们通过大家购买商品,注重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大家购买商品大部分注重的都是价格与质量与实际需求。说明目前大学生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缺少什么而且比较有目的的去购买一些产品。虽然也有一部分人很注重品牌,说明目前的确有些大学生是存在一些攀比现象,或者是比较注重品牌效应,从而去购买一些不怎么具有性价比的不理智消费。但是从总体上还是可以看出,因为大学生不怎么有收入来源,从而他们消费也会比一些参与工作的人员更加收敛,攀比之心相对会少一些,这说明这种现象是比较良好的。

三、结论

经过一年的研究学习、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查验资料,我们发现在大学生中的确存在一些不理性消费的行为。我们分析出以下几点原因可能导致了这种行为的产生:

1.多数大学生都没有良好的记账习惯,他们对自己的消费行为没有清晰的认识,每次看到心仪的物品就冲动地将其买下,最终造成入不敷出的结果。

2.今大学生就是温室里的花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没有主要的收入来源,大部分收入和零花钱都是来自于父母。由于获得的太过容易,他们很难感受到钱财的来之不易,所以平时花钱大手大脚。

3.科技的进步,大学生普遍倾向于用手机支付购买物品,虚拟货币没有实物感,就像一串冷冰冰的数字,使用起来没有心理负担。

4.来“网红经济”迅速发展,各个商家对自己的商品进行包装,使之成为所谓的“网红”,而大学生作为意识薄弱群体,很容易被这些网络营销策略所影响,产生盲目跟风的行为,从而掉入商家的陷阱。更有一些大学生因为受到这些商品的诱惑,通过一些不靠谱的渠道购买,最后钱货两空。

根据以上几点原因,我们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习惯:

1.参考了国外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他们大多都是不给孩子提供零用钱,孩子基本上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是周末的时间去打工赚钱,从而可以体会挣钱的辛苦,这样既可以锻炼身心健康也可以培养孩子自律自强的能力。正是因为知道了赚钱的辛苦,大学生花钱的时候才会有所顾忌,才有可能减少不理性消费的行为。

2.家和学校角度出发,国家可以出台一些严格的法律从而制止一些不法的信贷平台,减少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几率。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宣传教育,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让学生了解裸贷、校园贷的风险,从而避而远之。并且学校和相关企业可以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工作当中,增加社会阅历。

3.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生活中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样。父母不仅仅要教会他们大学时期的消费观念,更要教导他们正确的生活理念,勤俭节约,根据自己切实的收入绩效选择生活水平。

4.对于大学生本人来说,我们要养成按时记账的习惯,对自己的钱财要提前进行规划。与此同时,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抵抗力,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要学会抵制。当看到想要的东西,我们首先要冷静下来,想想这是不是自己刚需或者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当然,我们也可以求助身边的人,寻求他们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宋国豪、郭莉、张燕.高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分析及教育引导[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8,20(03),98-104.

[2]戴维才.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引导论析——以“高校贷”校园市场火爆现象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7,19(05),105-111.

猜你喜欢
培养研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