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游泳学生恐惧心理研究

2019-04-30 11:11景凤琦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恐惧

景凤琦

【摘 要】游泳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深受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喜爱。游泳不仅被高等学校视为体育健身项目,而且经常发生水安全事故,提高了高校领导的警惕性。建立游泳项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减少或避免水安全事故。但是,对于初学者学习游泳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恐惧,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大学教学游泳的空间和环境也不同,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学习和掌握了游泳技巧和技巧有负面影响。如何解决大学生游泳项目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引起了师生的共同关注。

【关键词】高校游泳;恐惧;心理研究

在大学课程中,游泳教学是一项较为容易得到学生青睐的教学课程,学生在游泳课程中既能够得到锻炼机会,又能够习得一项求生技能,这也是当前大学开展游泳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当前的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们往往会对游泳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更加不愿意多加游泳教学。这一方面是由子大学生的毅力较差,不愿意在游泳救学中吃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前高校的游泳教学环境和教學方式等未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在游泳时信心不足,不敢下水,甚至对游泳产生了抗拒心理。这些因素都使得学生在游泳教学课程中表现不佳,甚至出现排斥游泳教学的问题。基于学生恐惧心理的存在,学生在水中不能准确的把握自身的身体体位、运动方式及动作幅度、力量等因素,这些都限制了学生游泳姿势的正确性,更使得部分学生严重落后于其他同学,从而更加不愿意参与到游泳教学过程中。由此,如何解决好高校学生游泳项目学习中的恐惧心理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关注。

1.高校游泳教学学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分析

1.1学生个人方面

学生个人对学生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其一,就身体素质方面来说,游泳项目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同样具有较高的要求,这是顺利开展和进行游泳项目教学的基础,当然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游泳项目技巧和技术的条件。但是,在游泳教学过程中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客观上来说他们的身体素质具有巨大的差异性,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弱、运动能力滞后于游泳项目的学习,而部分学生身体各部分协调不足、缺乏灵活性。身体素质跟不上的学生学习游泳运动项目时,就会出现恐惧心理,在水里胆战心惊,相应动作的学习很困难、无法完成时就很容易呛水、溺水等。其二,就心理素质方面来说,学生从小生活的地区和环境不一样,部分学生从小到大都没有接触过游泳,对于这部分“旱鸭子”来说,学习游泳项目本身就缺乏信心,心理素质与其他有经验的学生比较有明显差异,导致他们产生了恐惧心理。

1.2环境方面

一方面,水中环境与陆地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学生游泳技术掌握不足就会产生恐惧心理。游泳教学离不开水中环境,无论是仰卧还是俯卧,对于初学者来说都和人们陆地环境行为不同,受重力、浮力和压力的影响,他们在水中难以行走、跳跃等,在游泳学习时学生所获得的身体感受截然不同,部分学生一下水就会感觉不安全、害怕、心理紧张和躁动不安等,导致游泳技术动作学习出现错误,或者各个动作之间不协调,就会导致学生出现恐水心理。另一方面,高校游泳教学环境属于人造,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所有学生都是根据游泳训练场地分成一个班级集体学习,受水温、水的波浪与学生规模等的影响,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可能发生变化、出现不适。尤其是在水中学生无法控制保持平衡,或多或少水中的阻力都会增大学生在水中的活动难度。再者,水质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部分学生视力模糊,受水质的影响学习时视力受阻,会进一步导致学生出现心理不适的问题,水温过低导致学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不良的反应,加剧了学生游泳学习的恐惧心理。

1.3教师方面

教师在游泳课教学中作用极其重要,往往为了学生游泳学习中的安全,教师表达方式十分严谨,教学任务、学习要求十分明确,虽然是出于学生安全考虑,但是不自由、严厉的教学环境反而加剧了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许多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就感觉到“水是非常危险的”,心理暗示导致他们学习十分紧张,进一步滋生恐惧情绪和恐水心理。再者,教师对学生游泳基础水平了解不足,循序渐进做的不够,没有结合学生学习能力与紧张心理探索出科学的教学规律,导致许多学生还没有适应环境就开始下水练习,不仅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高校游泳学生克服恐惧心理的措施分析

2.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恐惧心理

开设游泳课程之前,首先要展开一次问卷调查和宣传工作。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学生对游泳课程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游泳课的基本安全知识和身体素质要求,做好前期思想动员和安全教育的保障工作。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游泳项目对人身体健康的益处及开展游泳项目的主要目的,并把当前学校独立开展游泳课的硬件、软件设施进行罗列,让学生对学习游泳有所了解,对安全问题做好陈述,消除学生内心的恐惧感。其次,游泳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运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进行游泳技巧的讲授和演练。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感,激发学生独立完成动作,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动员作用,形成全班齐动员、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在动作分解讲解的时候,一定要简明扼要地阐述,让学生一目了然,易于掌握。

2.2改善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单一、僵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扶其他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结对学习,按照小组进行编号,定期进行小组比赛练习,鼓舞士气,激励学习兴趣,你追我赶,互相学习和进步。游泳作为一项不断发展和充实的运动项目,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能力。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授和交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敢于提出自身的建议和要求,共同提高游泳课的教学效果。另外,学校要做好游泳课的安全保护工作,切实消除学生在水中的安全隐患。在教授游泳技巧的同时,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和自我抢救的能力,消除学生内心的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另外,游泳环境要确保卫生清洁,结合当地和当期实际气温进行水温等各方面设施的准备工作。

2.3依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对于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可盲目采用灌输式教学。应按照学生的基础进行阶段性的划分,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学习任务的安排。首先,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了解自身学习游泳的目的和学习情趣,让学生逐渐消除内心的压力和恐惧,主动树立信心去学习游泳。其次,教学从了解水性开始,练习水下如何呼吸换气,及时对学生错误的动作进行指导修正,不断鼓励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成绩,在正确的游泳习惯下掌握精湛的游泳技巧,为后期的竞赛或者娱乐性活动奠定基础。此外,动作要领的学习要从肢体分解开始然后到一整套的练习,不可操之过急,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最后,随时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和疏通工作,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和生理安全,确保学生的正常学习进程。

3.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初学游泳会感到期待也会感到恐惧,而恐惧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但这种障碍并非是不可跨越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讲以人体与水的辩证关系,给以熟悉水性的时间,示范以规范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加以鼓励与疏导,学生是能够对游泳产生兴趣对最终克服恐惧心理的。

【参考文献】

[1]蒿萍,杨蕊竹.大学生初学游泳的恐惧心理与克服方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04):81-85.

[2]李松泰.探讨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路径[J].体育科技,2016,37(01):57-58.

猜你喜欢
恐惧
与内心的恐惧交朋友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创作帮我忘记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远离打针恐惧的儿童玩具注射器
催产素有助消除恐惧
表达恐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