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3+2”中高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9-04-30 11:11任义娥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课程体系实训

任义娥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内涵体现就是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搭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路径和重要载体,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内涵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北京市商业学校与北京交通運输职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合作办学实践出发,探讨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3+2”中高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一、可行性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是新行业,开展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较少。现有的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校,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型:传统铁道院校、交通类院校和非交通类院校。但因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刚刚兴起,各院校在教学体系建设、专业课程设置、职业能力培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教改课改、实训条件等方面,均未形成完善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与交通专业的专业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课题进展的过程也是对专业教育教学环节的梳理和规范过程,课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衔接问题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目前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出现了以下问题。

基础课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没有分阶段说明。例如,城市轨道交通英语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高职阶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衔接不够紧密。如,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电工基础课程难度很大。学生的物理电路知识,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很薄弱。学生需要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学科基础。但是本阶段没有设置相应的物理学科。故电工基础课对于学生来说,掌握难度很大,学生的考证通过率不高。

(二)课程体系设置问题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在本课程体系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没有明确的课程连接,部分基础课程目标设置不明确,没有明确的中高职衔接。中职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英语课程主要侧重的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高职阶段的英语课程主要侧重的是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部分专业课程需要完备的实操训练,如行车组织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时,可以将课程分为中职阶段课程和高职阶段课程,多次多阶段的实操训练能有助于学生掌握实操技能,为地铁站务员岗位工作打好基础。

(三)课程的学业评价体系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反映在它为社会所培养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取决于其毕业生在为社会的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和贡献上。目前中职教育教学的成绩评价体系,大多不能正面反映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3+2班学业考评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力度不够。有些考试过程和考试形式过于简单和追求形式,未能起到通过考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督促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实现达到教学目标。

实操考核会受到实训条件的制约。虽然目前学校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已经配备了良好的实训环境,不断完善了各种实训设备设施,但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还有一定差距,并且受到学生人数、师资水平、设备设施的完整和更新等条件的制约,无法达到全面考核学生的实操技能的目的。

考评标准缺少规范化和细化。转段考试基本能体现对学生的综合考评,但考评标准还需规范和细化,由于各校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不同,教学中讲授的知识点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考核中不利于统一考试内容。

三、对策研究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做出相应的整改策略,为培养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打好基础。设置课程目标的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授课对象的知能现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在很长时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牢牢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

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来源于对授课对象能力层次、思维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分析,并针对分析中筛选出的重要问题提出。因此,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应当以准确把握授课对象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基本路径。此外,鉴于任课教师、授课对象、所授专业诸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差异,故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创造性和鲜明的个性色彩,犹如百花园,异彩纷呈、美不胜收,而不是千篇一律、面目相仿。

(二)强化课程体系设置

能够实现中高职“3+2”分段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在于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衔接,高职与中职要联合制订相互衔接的课程计划与标准,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让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及技能实践课程都能够根据双方办学资源按照五年一贯的原则一体化设置。

基础课程要以打牢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中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为学生建立必要的文化知识结构系统,同时又要强调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在教学进程安排上,对文化课应坚持五年统筹规划、融会贯通的原则,如数学(如果专业要求较高的话)、英语等课程前三年最好不要断线,以便为高职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职业能力课程要按照职业课程开发的一般规律和技术,通过分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核心能力,进行转化成课程的教学设计。我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始终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紧紧围绕站务员、综控员等岗位需求,构建学习领域,形成了“职业基础理论—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并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将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工作过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与企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高度一致。

(三)建立适合中职生特点的学业评价体系

改革中职教育现存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亲近知识、爱上学习,主动参与职业技能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3+2办学模式学生的教学质量评价要求,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包括转段测试)的要求是:学业考评要求具有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应多元化,要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既考评职业道德素养、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知识,又考评完成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典型职业活动的操作能力。在职业道德素养评价中,还要特别注重对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工作态度严谨与否的评价。

(四)探索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

树立强烈的市场和服务意识,通过多种途径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选择适当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对象。我校本着让学生自愿参加订单企业的面试筛选、并通过考核,最终录用学生组成“订单班”。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专业受益匪浅,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企业得到了急需的人才,企业为学生解决就业的同时,也为学校作了很好的宣传,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为校企预设师资,校企互聘互认讲师,有效地充实了学校实训师资的队伍。学校将安排专业教师在培训期间至企业轮岗培训,与企业培训部门开展互动活动,利用学校已投入的实训软件,为企业提供更多培训服务。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课程体系实训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