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思维结构评价的探索

2019-05-04 13:56伍真婷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关联导图结构

伍真婷

[摘   要]“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下,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纵向考查。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思维结构评价,能够通过思维导图科学诊断学生的思维现状和思维障碍,据此来调整、改进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实践,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和地理核心素养,更好应对高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思维结构评价;地理;综合题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0-0081-04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学实践的要求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地处城郊接合部,受历史原因、中考招生制度等因素影响,生源质量一般,学生基础薄弱。学生在学习地理这一门学科时往往感到困难,出现不少问题,尤其是解答综合大题时出现审题不清、不能正确获取和解读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不扎实、答题思路混乱、语言组织表述能力差、答题不规范等问题。这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因此,正确评价学生思维现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让學生掌握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新高考、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重视国民素质,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国家出台了相应的高考方案,探索构建了“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并对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与评价建议”部分,提倡教师尝试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比如开展思维结构评价等,通过关注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的个体差异,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改进教学设计,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可见,将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思维评价的方法应用于指导和优化课堂教学实践,是有效实施新课程、对接新高考的重要手段。

二、核心概念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研究出来的一种辐射性的思维表达工具。它运用图文并用的技巧,遵循简单、基本、容易记忆等原则,用词汇、颜色、符号、线条等元素对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隶属或相关关系进行梳理并用层级图表现出来。

思维导图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符号、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把一堆复杂、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被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用“画”的方法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笔记和图像思考工具。

(二)思维结构评价

目前比较流行的思维结构评价理论是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彼格斯( J.B.Biggs) 和科林斯(K.F.Collins)提出的SOLO分类评价,SOLO是“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简称,意为“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结构”,是一种描述个体认知发展的理论。

彼格斯教授在研究大量学生回答不同学科问题时的反应后发现,个体在对不同的问题做出反应时,其思维过程同时在进行不同层次的由易到难的变化,彼格斯将这些思维变化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具体表现见表1)。

SOLO思维结构评价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而不是回答问题的“量”。从表1可知,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就越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反应情况,判断学生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思维结构评价的教学实践

思维导图是“思维可视化”的重要工具,它通过特定的关联将中心主题词和关键词(或语句、图标)相连接,既可呈现知识网络,也可呈现思维过程,它一出现就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并逐渐被广泛使用。当前,教师和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使用,大多是利用它来做笔记和整理课本知识,呈现知识网络。这学期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地理综合题的解答,并结合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学生绘制出的思维导图进行思维结构层次的评价,以期通过对学生“可视化的思维”的分析,正确评价学生思维现状,并对学生后续教育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让学生认识并学会绘制思维导图

开始评价前,利用一学期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并学会绘制思维导图。

(二)示例解题

以高考真题2017年全国卷1综合题36(1)作示范,引导学生如何用思维导图“画”出综合题的解题思路,并用文字语言描述答案。

步骤:精准审题(明确主题,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发散思维寻找答题思路→(联系已有知识、材料的有效信息)搭建(主题、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绘制(答题)导图→(组织)文字试答→完善答案。

让学生整理思路,共同绘制解题思维导图:

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自编答案:

我国剑麻的供需矛盾是产量少,需求量大。

产量少,从气候方面看:剑麻生长于热带气候区,我国热带气候区陆地面积较少,可供种植面积少,产量少;我国热带气候区域纬度相对坦桑尼亚偏高,热量欠佳,致使剑麻的质量较差。

需求量大,从用途方面看:我国是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经济发展迅速,汽车市场需求大,船舶水运、信息技术等发展迅速,相关产品的国内制造规模大,剑麻纤维需求量大;剑麻纤维材料上乘、耐腐蚀,目前尚无替代品。

(三)任务答题

布置一道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学业质量水平3程度的作业题,如高考真题2016年全国卷1综合题37(2),让学生利用所学方法,自行绘制解题的思维导图,作答上交。题目如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長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四)评价诊断

收集学生的作业,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分析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从中了解不同学生在思维结构水平方面的特征与差异,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漏洞、思维障碍等问题,对学生的思维状态做出科学的诊断。

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高考文科试题分析》,我们科组教师经商议绘出思维导图如下:

该导图抓住设问中的三个关键定语——大型、野生、植食性和肉食性,围绕动物需要的生存空间、生存的自然条件和食物供应等进行分析,将堪察加半岛的地理背景和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动物数量较少这一现象逻辑关联起来,解答了原因:该地区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我们决定以此图作为评价学生思维导图的依据。

同时,我们也参考SOLO理论和思维导图绘图原则,从知识专题领域,主题、知识与信息点间关系两方面制定了思维导图的评价标准(见表2)。

通过思维导图作业的回收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思维水平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前结构层次表现

此层次的学生人数少,以四班为例,总人数54人,有2人属这一层次。如下思维导图,无中心主题,仅简单列举两个词——“气候、气温”,关键词笼统、空洞,表述也欠准确,不完整,属于SOLO分类中的前结构层次,或者无结构层次。此类学生主要存在学习态度问题。

2.单点结构层次表现

此层次的学生人数也较少,有3位学生。其中一位学生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有中心主题,关键词有一个——“食物少”,能简单解释堪察加半岛大型野生动物少的一个原因,但学生只凭记忆从一个角度列举了知识要点,而未能搭建题目信息点与食物少这一知识要点、动物少这一中心主题之间的关系,思维属于SOLO分类中的单点结构层次,或单一结构。此类学生或是存在学习态度问题,或是学习基础较差。

3.多点结构层次表现

此层次的学生人数较多,有14人,占四分之一左右。思维导图如下图,有中心主题和关键词,关键词有3个,能从生存环境、食物来源等多个角度简单解释堪察加半岛大型野生动物少的原因,但学生仍只是列举了知识要点,而未能逻辑搭建题目信息点与知识要点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一般,答题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及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另外,也有学生出现了知识层级划分不清晰、知识要点重复答的现象,如图中“气候寒冷”应是反映其生存环境恶劣的其中之一表现,而学生不注意进行分层归类,列成了两点。该图反映的思维属于SOLO分类中的多点结构层次,或多元结构。

4.关联结构层次表现

此层次的学生人数最多,有30人,人数过半,但这一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又有明显的高中低的差别。如下左边的思维导图,该图中心主题和关键词清晰,能从食物来源、生存空间、生存环境等多个角度较完整地解释堪察加半岛大型野生动物少的原因,而且也较好搭建了题目图文材料中纬度、地形地势、面积等信息点与知识要点之间的关系,思维属于SOLO分类中较高级的关联结构层次。该层次的学生知识结构比较完整,能够深刻理解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分析问题,具有相当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如下右边的思维导图反映该生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并进行关联,但其关联不够完整,如生存空间方面,只考虑到了半岛面积小,没有考虑到自然环境空间差别大也会导致适宜生存空间小;同时该图分析角度也不够完整,缺失生存条件方面的分析,为较低级的关联结构层次。我校这一层次的学生以中低级关联结构层次为多。

5.拓展抽象结构层次表现

此层次的学生人数有5人,占9%。思维导图如下图,从知识专题领域看,该图中心主题和关键词明确清晰,不但完整地从食物来源、生存空间、生存条件等角度,还通过东北亚背景信息推理补充了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解释堪察加半岛大型野生动物少的原因;从主题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看,该图较准确地搭建了题目图文材料中的纬度、地形地势、面积等信息点与知识要点之间的关系,结构完整,逻辑关系较清晰。根据评价标准表,可将该思维导图评价为拓展抽象结构层次。

在实际评价中,我们除考虑学生思维结构的分层外,还需要兼顾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进行灵活的调整。从上面的思维导图看,该生思维结构处在较高的层次,但从文字表述来看,学科术语尚欠准确,故最后我们对此导图的层次做了相应的下调。

(五)分层指导

科学评价学生思维层次水平后,就要针对学生思维的差异,找到提高其思维能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指导,以期达到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

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可以发现,在完成学业质量水平3程度的试题时,我校学生思维水平处前结构、单点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层次的较少,处多点结构和中低级关联结构层次的较多。因此,在后续教学时,我们考虑了班级学生的思维层次,分层设置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思维层次略高一点的关联结构上。处于多点结构层次的学生,他们虽掌握一定地理知识,但知识零散,缺乏分类和整体架构,故教学中我们主要引导他们采用深一层次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尝试处理小范围内的知识关系,适度关联并分类、建立整体结构,逐渐向低、中、高级关联结构层次发展。处于低、中级关联结构层次的学生,他们基本掌握结构性知识,能对知识进行简单分类,能发现部分知识间的类属、因果等关系,但对知识缺乏更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我们继续按原有方式关联知识,但引导他们对地理知识采取更多的角度和方式进行分类整合,寻找并建立逻辑关系,帮助他们发展高阶思维。

四、结束语

“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下,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纵向考查。思维导图是“思维可视化工具”,学生的思维形式可以通过图中的要素及彼此间的关联结构显现出来。SOLO分类理论通过依次渐进的五大思维结构水平,引导教师在评价时更多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而非数量,尤其是关注学生思维结构的个体差异及发展。我们将两者结合,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思维结构评价,期望通过思维导图科学诊断学生的思维现状和思维障碍,据此来调整、改进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实践,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和地理核心素养,更好应对高考。目前,我们的实践还只是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如何使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需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2]  彼格斯.SOLO 分类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0-21.

[3]  张亚南.高考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价值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0(4):84-88.

[4]  李玉钧,李文.诊断答题表现水平: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视角[J].地理教育,2017(9):50-52.

[5]  何洁,邓昊源,祁岩,等.基于综合思维素养的考生水平表现评价及其对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J].考试研究,2017(1):15-26.

[6]  张祥文,陈露.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考地理试题能力结构研究[J].地理教学, 2015(16):37-39.

[7]  吴有昌,高凌飚.SOLO分类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5-99.

[8]  江静华.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素养培养初探[J].地理教育,2012(3):7-8.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关联导图结构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奇趣搭配
拼一拼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智趣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半包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