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人文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探究

2019-05-04 13:56韦海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实践活动

韦海英

[摘   要]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野外考察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开展,能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人文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0-0089-02

最后步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广西,尾随着已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其他省区踏上了新课改的征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野外考察实践活动都有待提高和发展。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按照新课改要求进行教学。在人文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课题研究活动,笔者选定了“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探究”课题。

一、野外考察实践活动的目的

本组教师通过共同商议,选择我校所在地——马山县白山镇,把马山县白山镇的生产布局作为野外考察实践活动基地和调查研究内容。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白山镇主要生产布局的特点及对少数工业布局的不合理性的初步分析,深入了解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了解主要生产区分布、生产过程、生产技术条件等地理知识,了解家乡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情况,培养学生乡土考察的初步能力,从而达到地理学科教学的目的,进而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伟大的国家和人民。

二、野外考察的内容

(一)白山镇生产布局条件调查

1.白山镇基本概况调查。主要调查马山县白山镇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人口、行政组织[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农业生产队 、渔业养殖企业]。

2.自然地理环境调查。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 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生产及创造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源泉,一般包括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各种要素,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综合影响生产力的布局。主要调查:(1)地质基础和地形特点;(2)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和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土地资源(用地评定和土地使用现状);(4)河流水文状况(地表水及地下水状况、水资源的综合评价,特别是水资源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3.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生产布局是指物质资料生产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分布,包括生产的具体地点、规模、相互联系和地域结构。从哲学角度看,它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物质生产的空间表现形式,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主要调查:(1)白山镇的建制、沿革、发展和规模;(2)改革开放前的经济特点;(3)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特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4.劳动力资源调查。主要调查人口数量及分布特点、人口构成、劳动力素质、消费水平等。

5.其他。根据白山镇地处的县城所在地特点,着重调查:(1)交通运输条件(主要干线分布和功能、公路建设技术标准);(2)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二)白山镇农林业生产、工业生产、特色产业调查

白山镇总面积为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51亩,总人口34303人。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以种植为主,林业主要以人工林为主,宜林地区广。工业主要是水泥厂、糖厂、农产品加工厂等,还有特色农业生产(如古腰村百香果种植和竹鼠养殖)。镇政府根据本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各种产业。近年来,年度社会总产值1362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 2123万元,全镇个体私营企业2415户,企业总产值为8737万元,总收入为152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000元。所以把农林业生产、工业生产、特色产业作为主要调查内容。

1.农林业生产调查。(1)农林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农林产品种类;(2)城镇建设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及城镇的扩大对农业生产结构带来的影响;(3)近年来农林业生产发展的情况。

2.工业生产的调查。主要调查:(1)工业发展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3)工业发展的历史。

3.食品加工业、粮食加工业及手工业的布局现状和存在问题。

(三)白山镇环境质量调查

白山镇依山傍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优越。近年来,交通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有国道、高速公路经过,乡村公路发展迅速,实现了村村通。便利的交通为居住、城镇建设和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在城镇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环境質量的提高,更不能忽视环境污染。主要调查:白山镇的城镇功能分区布局及发展原则;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处理情况;水泥厂、糖厂、淀粉厂、造纸厂、食品加工厂等工厂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的情况和解决的方法;镇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和公共绿化现状;环境保护贯彻“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方针”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方针”,已经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和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效。

三、高中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中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教学是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真正地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本土的地理知识所知甚少。学生很少去主动观察和分析自己家乡的地理事物、现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身边的地理知识不熟悉。学生活动范围小,获取地理信息的渠道少、速度慢,知识面也过于狭窄,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以马山县白山镇乡土知识为基础,进行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对家乡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结构及其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进行观察和分析,有利于学生提高地理素养,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有利于地理教师专业成长

新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求教师会教,还要求教师能够挖掘出身边或社会上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所用,也就是开发和创造性利用课程资源。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各个地方都有其特定的地理特色,如何能够把地方特色资源整合起来,这也是对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挑战。

四、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方法与步骤

首先,学完必修1、必修3、选修1和选修2相关内容之后,邀请建设局负责同志来学校开展“城镇总体规划”知识讲座。

其次,拟订调查提纲。

再次,组织访问,开调查会或座谈会。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配好调查的单位、任务和调查对象,教师详细介绍需要调查了解的情况和数据。

然后,根据各组调查的有关材料,组织学生整理资料、座谈,对没有搞清楚的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访问。

最后,写调查报告,根据课题编写地理野外学习调查小论文。

在这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学校领导、班主任密切配合,把地理野外调查活动和主题班会有机结合起来;要提醒学生在进行野外调查时,注意交通安全;要让学生做好各种调查记录并保管好。

总之,高中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是顺应课程改革和新的教育理念的需要提出来的,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马山县白山镇本土资源为例进行高中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活动研究,探索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今后开展地理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参考,但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实践活动
试谈打开地理一扇门,领略天下奇人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