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设计策略

2019-05-04 13:56李大更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有效情境设计策略道德与法治

李大更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育学生的方式不只是单单的理论,主要是依据小故事或者人物对话进行导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然后给学生渗透“道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情境教学具体可以分为讲授型、展示型和课堂演示型三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情境;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0-0051-02

2018年3月,笔者应《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之邀参加了在扬州举办“首届全国道德与法治品味课堂”的研讨会,有幸听到了特级教师的精品课,更令人鼓舞的是听到了多位专家教授的精彩点评及讲座。特别是李晓东教授提到要“突出活动”,强调活动和情境设置的重要性,并引出例子:“人民→代表→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不如改为“寻访一位老人,他是人大代表,让他谈自己怎么被推选为人大代表的过程以及他自己是如何履行职责的”这样的现实实例,让学生感到直观、形象,并获得多方面的感受。笔者通过思考,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有效情境的设计。

一、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情境教学设计

课堂中的有效情境教学是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讲授型、展示型和课堂演示型三类。

1.讲授型。就是教师和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讲授知识点,通过对自己身边事例的描述来讲道理。这种类型教师运用得多一点,可以信手拈来。贴近生活的讲授,能让学生一听就懂。如笔者在教授《诚信是金》(人教版)时,说道:讲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做老实人、办老实事。但是诚信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诚信与维护他人正当利益以及民族大义发生冲突时,讲诚信是需要智慧的。可举例:当一位病人被查出是癌症晚期时,医生能据实告诉病人吗?学生几乎都会说“不能”,理由是“撒谎”可以给病人以希望和安慰。学生能认识到这点,说明他们心存善意,这时就能很容易引出书中的重点: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信,因为诚信的核心是“善”。当然也可以再简单拓展一下:抗日战争时期,鬼子向老百姓询问地下党的情况,老百姓能如实相告吗?学生当然心知肚明“不能”,否则就是叛徒了,因为违背的是民族大义,这时要讲诚信就显得狭隘和不堪了。这样教学很自然地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的课堂就需要这样的渗透。

2.展示型。就是教师利用PPT、视频等手段,向学生展示出问题或道理,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次品味课堂活动中,王有鹏老师上《公平公正的守护》一课的教学片段如下:

师:刚才借助录音探讨了立法保障公平。下面请大家参与一个案件的审判,当一回法官,探讨如何实现司法公正。

[案例1]“电梯劝阻吸烟猝死案”中的当事人一个是杨帆,一个是段某。《侵权责任法》第6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24条:“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对于这两条法律,此案适用哪一条?还是哪一条都不适用?

师:合议庭合议,这个案件该如何审判?(学生分组交流后简单提问)

教学中通过视频清晰再现了当时电梯劝烟的始末,学生一下子被吸引,积极地参与了接下来的讨论,最后师生达成一致:劝阻者不应承担责任。

[案例2]笔者在上《敬畏生命》一课时,与王老师的教学思路不谋而合。笔者一上来就给学生展示“车祸视频”,学生看得触目惊心。笔者就是想给学生一次视觉的冲击,让他们感悟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贵,进而形成“敬畏生命”的意识。接下来再谈如何保护生命时,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给九年级学生上《认清基本国情》一课时,笔者用PPT展示了我国在航天、国防等方面成就:神舟系列飞船进入太空,世界最大天文望远镜“天眼”完美竣工,世界首枚量子号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等等。

学生在感叹我国的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为国效力的雄心,从而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和使命。

3.演示型。就让学生演示知识。在演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参与性强,发言积极。

[案例3]在讲到《以礼待人》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关于“握手”的环节,分小组请学生代表上台演示握手的方式:①握手时是伸出左手还是右手?②握手的力度是怎么样的?该如何把握?③异性之间的握手要注意什么?④客人来访时,你是怎样握手的?

学生分小组演示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通过演示,学生对以上四种情况下正确的握手方式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演示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清晰地掌握了礼仪知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提升了学生个人仪表方面的修养。

二、在课堂外开展有效情境教学活动

课堂外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也是极具吸引力的,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在课堂外开展有效的情境教学活动不仅能巩固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堂外的教学环境可以分为:1.在校园内。利用校园资源可以进行有效的情境教学活动,如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宣传课本中提及的知识。例如在给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上第一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新学校有一定的了解,笔者带领学生在校园中熟悉环境。笔者做导游,介绍学校的设施和文化特点,使学生感到既新奇又印象深刻,进而热爱自己的校园。这样上课,效果不言而喻。2.在社区里。例如上过九年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课后,笔者带领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帮助老人。学生积极参加,打扫卫生,和老人聊天,还表演了一些自编的节目。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亲社会的行为和意识,还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3.在公共场所。在教授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时,笔者设计了如下情境:“当一回小交警”,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去观察行人和交通工具如何运行,并协助交警劝阻闯红灯的行人。让学生切身感受安全的重要性和违规的危害性,进而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在课堂作业中进行有效的作业情境设计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情境设计,当然这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案例:小明在马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周围的人都在议论和观望,小明此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

绝大部分学生都会答出:立刻扶老人起来,或者求助他人。理由: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或者与人为善是我们公民的责任。但是少数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可能会说:不要提供帮助,因为有可能会被讹诈。

对于这种观点我们不能责怪,而是应该进行正面引导,告诉他们那是个别现象,整个社会还是正能量多一些。我们设计情境,不要怕会出现不一样的答案,甚至我们需要这样的答案出现,以便我们借机开展教育。这样的情境容易吸引学生,并应用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来回答问题。反过来又可以用实践来检验真理,进而让学生真正学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针对知识点尤其是针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设计精准的情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情境的设计固然重要,如能配以恰到好处的讲解、水到渠成的引导,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有效情境设计策略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新视角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创设有效情境, 构建探究型课堂
如何有效创设数学课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