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适度规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评价

2019-05-05 06:30齐天真
统计与决策 2019年7期
关键词:规模科技指标

孙 蕊,齐天真

(1.天津财经大学 商学院,天津 300222;2.天津农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0 引言

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内部分工协作的结果。通过适度规模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区域环境与资源的整合,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目的。关于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探讨,国外学者较早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合理性、农业规模与生产效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国内对适度规模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适度规模测量、农业适度规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业适度发展路径探讨三个方面,代表人物有高强(2011)、辛岭(2015)等。大多是学者以追求产出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进行农业适度规模发展的测算,其中运用生产函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测量农业规模与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年来的研究多侧重于定量研究,大多通过考察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和农户收益来判断目前农业经营规模是否适度,但不能反映适度规模发展水平,定性分析不足。在指标选取上,多从投入产出效益水平、农民增收、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衡量,对农业科技、保险等社会化服务水平及农业产业结构方面衡量较少。因此有必要构建农业适度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水平。

1 农业适度规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农业适度规模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本文在综合考虑农业适度规模动态发展的基础上,选取17个指标,分别从投入产出水平、农业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社会服务水平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四个方面,构建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需要综合反映出当前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情况,通过指标分析找出区域农业在适度规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努力方向。

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遵从指标构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比性原则、可获得性原则,在充分研究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设计指标体系。第一层次为战略目标层,即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水平;第二层次为准则层,根据设计的衡量标准搭建评价准则框架;第三层为实施层,选取能够代表准则层指标的具体评价内容。本文采用农业投入与产出水平、农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指标作为2级指标,并通过相应的3级指标对2级指标进行了系统的诠释,构建总体评价体系,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农业适度规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3 评价指标选择

(1)农业投入与产出评价指标

农业投入与产出水平是衡量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水平的基础,通过对土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确保粮食有效供应。该指标主要从资源投入与效益产出两个方面考察,选取单位耕地面积总动力、农村高中以上文化劳动力比重、有效灌溉率、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以及耕地产出率指标对区域农业投入与产出水平进行衡量。

(2)农业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评价指标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一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农业适度规模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该指标主要从农业结构水平、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等方面进行考察,选取农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中的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消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指标对农业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衡量。

(3)农业社会服务评价指标

农业社会服务是保障农业适度规模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农业科技是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提质增效关键,金融支持有利于拓宽以土地等资产作为抵押的融资渠道,实现农户经营资本运作体系。该指标主要从农业信息化、科技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考察,选取农业电信通信比率、农业保险深度、农业技术人员比率、农林水事务支出比重指标对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进行衡量。

(4)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农业适度规模发展的前提。在不降低农地产出效益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化肥使用量和农业能源消耗量,保持农地生态平衡。该指标主要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考察,选取单位耕地施肥量、单位农业产值能源消耗量、单位农业产出耗水量三个指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衡量。

2 实证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区域现代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水平,本文选取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农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对三地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水平进行系统评价。

2.1 数据来源及方法

指标数据主要来自《天津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科技年鉴》等政府公开发布的宏观数据。数据起止时间为2000—2016年,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农业适度规模发展趋势,进而确定影响农业适度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2.2 评价结果

通过数据处理的到表2,其中KMO的值为0.731,接近1,适合做因子分析,而巴特利球形检验中的Sig值为0.00表明指标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以进行主因子提取。可以根据相关数据对三地适度规模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相应评价。

表2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

表3(见下页)通过运算得到原始指标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解释方差的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三个指标。共提取4个主因子,并且前4个因子能够解释17个指标的80%以上的信息,因此可以用这4个因子来替代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水平的初始指标。

从表4(见下页)可以看出,F1在农业电信通信比率、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消费水平、单位农业产值耗水量、农林水事务支出比重、农民收入水平、保险深度上载荷较大,可以将这些因子归纳为第1组成成分,该部分指标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农业信息与金融服务水平的具体状况,统称为“经济与服务因子”;F2在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耕地产出率、单位耕地面积总动力、单位耕地施肥量、有效灌溉率上载荷较大,可以将这5个指标作为第2主成成分,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以统称为“规模因子”。F3在农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中所占比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高中以上文化劳动力比重上载荷较大,这3个指标可以作为第3主成成分,综合反映了农业生产结构及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水平方面的因子,称为“产业结构因子”。F4在农业技术人员比率上载荷较大,可以作为第4主成成分,其综合反映了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称为“科技支持因子”。计算2012—2016年天津、北京、上海三地区农业适度规模发展得分,如图1所示。

表3 解释的总方差

表4 旋转成份矩阵a

从2012—2016年三地农业适度规模发展趋势看:天津和上海农业适度规模发展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北京适度规模发展较为平缓并略有下降,北京在2012年农业适度规模发展综合得分为0.497,到2016年为0.58,绝对数值增长,存在反复。主要原因是北京土地资源紧张,耕地更多用于开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特殊用途而非规模经营。此外,三地2015—2016年农业适度规模快速发展与国家政策及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投入水平密不可分。

图1 京沪津三地2012—2016年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水平

进一步得到2016年三地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5所示。2016年3个地区整体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水平来看,上海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水平最高、北京其次、天津第三。说明上海和北京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较好,两地现代农业适度规发展水平要高于天津。

表5 2016年3地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水平得分及排名

3 结论

本文从三地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水平及排名得分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经济与服务因子在推动三地适度规模农业发展水平中所起的作用最大且均为正值,由此可见三个城市作为我国都市型农业的代表,重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于推动三地农业现代化和适度化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保障规模农户完成生产的重要外部条件,这个体系由一系列复杂的内容构成,主要以农业基础设施服务、农机、农资服务、农业金融、农业保险以及农业政策体系和组织创新体系。农业社会体系对农业规模化发展起到支撑和推动作用,首先适度规模农业要依托农村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如通讯设施、水利设施、基础交通等,这是实现城乡信息交流,货物、资金等资源相互流通与融合的重要条件。其次是农业适度经营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通过培育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实现以土地等资产作为抵押的融资渠道,实现农户经营资本运作体系,通畅城市资本顺利进入农业的渠道。再次是构建农业保险体系。增加农业保险品种,积极鼓励农户参与农业保障体系,应对不可预期的农业风险。最后要强化农业政策制度体系。逐步构建农产品食品安全认证体系,保障规模农户农产品检测顺利进行,保障食品安全;要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农业对城市资金和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通过政策性优惠措施,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农业上来,加强社会保障方面服务,可以不断提升农业资源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2)规模因子对三地农业适度规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三地作为我国特大型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功能和特色,北京是我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农业发展以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和农业集团化发展为主。天津作为高端装备业制造基地,农业发展水平在三地中最低,农业发挥着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的蔬菜、粮食供应的功能,因此在土地资源紧缺的背景下,规模化经营受地形地貌、土地流转制度以及水资源条件的影响很难通过规模化经营获得进一步提升。因此需要从种植结构调整、耕地作物产量等方面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向绿色农业、节约型农业、高效农业方向发展。上海农业发展相对分散,农地主要集中在集体村镇中,可以通过集团化发展,依托庞大的外部市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3)产业结构和科技对三地适度规模农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京津地区可以继续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的适度化水平,而上海农业产业结构已经相对成熟。北京和上海两地科技因子得分均高于天津且均为正值,说明三地在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力度较大,同时也说明科技推动对于农业适度规模发展和农业产出效益起到重要作用;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质增效关键的要依托农业科技,根据区域农户农业科技的需求,对区域三级农业推广体系进行整合,加强科技服务与支持,提升农户规模经营的科技含量。一方面在根据农户所拥有的农业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当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影响因素估算农户能够经营的规模;另一方面向科技要效率、效益,强化科技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科技引领作用,以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核心,带动农业科技推广。整合农业科技服务资源就是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从种源方面入手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创新能力。其次是强化农户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构成多层次、多方面的科技扶持力量,解决农户生产中遇到的科技难题。最后强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科技信息和销售服务为核心的区域公共平台,协助农户产品销售,强化农户市场风险抵抗能力。

总之,三地作为都市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有着不同农业发展道路,农业适度规模的发展以及发展水平影响因素众多。从关键性要素出发发展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组织,完善农业生产外部经济和制度环境,发挥农业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稳定物价、休闲娱乐功能,实现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
规模科技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