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科技资源组合策略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2019-05-05 06:30
统计与决策 2019年7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实验室区域

高 越

(东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116025)

0 引言

优化政策性制度供给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是助力中国企业提升创新质量走向世界创新中心的重要制度安排,然而地区间行业间发展与资源配置的不充分不平衡性,使政府科技资源支持的引领作用无法充分释放。因此,亟需基于行业和区域互动效应分析,系统讨论科技资源的不同组合型配置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这将有利于为企业管理者获得最优创新效果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企业管理者寻找出最优的政府科技资源组合;同时,进一步考察企业所在行业类型以及所处区域异质性,在企业取得更好创新绩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为推进我国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从产业和区域互动的视角,以中国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政府科技资源在企业内部的不同“组合”为切入点,通过引入科技资源配置(组合、集中度)变量,着重考察政府不同形式的科技资源在企业层面不同的组合策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引入行业变量和区域制度变量,来考察行业、区域因素的调节效应;引入行业和区域二者的交互机制,探讨区域、行业与资源互动效应对政府科技资源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

1 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1.1 政府科技资源组合策略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本文从已有关于政府科技资源内涵的文献中发现,其范畴包括各种类型专业科学技术人才、科学技术立项资金投入、科学研究专用技术装备、科技信息资源与服务等。而我国政府面向企业的科技资源除了运维及立项经费投入外,还包括在企业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所承担和参与的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经费。本文借鉴了陈岩等(2014)的变量设计,引入三个变量表示政府科技资源配置:(1)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数量(KL)。包含了政府在企业所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数量之和,政府每年将向所在企业投入较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各类实验室以及工程中心开展创新活动。因此,本文的KL值以当年企业拥有的数量表示;(2)承担或参与的项目数量(UP)。企业承担或参与的政府研发项目越多,所获得的资源配置越多,因此,本文的UP值以企业当年承担或参与的立项数量加总表示;(3)政府经费投入(GE)。经费投入是对企业最为直接的资源配置。所谓政府科技资源配置,即政府通过分配其拥有的科技资源各要素(人、才、物等)而构成的组合的运行模式。在现实中,政府对企业的科技资源配置存在差异,有的企业拥有多种科技资源,而有的企业仅有一种,这就产生了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不同组合。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1:政府科技资源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

假设1a:“仅有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S1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

假设1b:“仅有项目”S2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为正相关。

假设1c:“仅有科技经费投入”S3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为正相关。

假设1e:“仅有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项目”S4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

假设1f:“仅有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科技经费”S5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

假设1g:“仅有项目+科研经费”S6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

假设1h:“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项目+科研经费”S7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

1.2 产业类型的调节效应

政府主导着形成企业创新核心能力的各类资源,并对科技资源具有配置功能,所以,在扶持行业目录里的企业,得到政府资源支持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在限制行业目录里的企业则获得政府资源支持的可能性和力度都会偏小,进而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绩效。

为进一步探求政府科技资源配置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不同行业类型之间究竟出现怎样的差异,本文结合“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材料和相关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相关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赋值为1,其他行业赋值为0。赋值为1的行业替代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2:产业类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增强政府科技资源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1.3 产业类型与区域异质性交互的调节效应

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所限,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健全、社会治理能力有所不足,企业同时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政府干预,企业面向需求引致所开展的创新活动自主性有可能受到抑制,其创新绩效将受到影响。而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好的区域,企业面临的政府干预会相对较少,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有效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在同一行业中,在政府与市场机制交互效果好的区域,科技资源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会更好。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3a:政府与市场关系增强行业类型对组合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程度。

同理,在高新技术产业目录里的行业,研发密集度和竞争程度比较高,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高。而开展创新创活动需要大量的人、才、物的资源投入,只依靠企业研发投入或政府的科技资源纵向配置很难满足企业不断创新的需要,企业需要横向拓展从市场上获得认同。如在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成熟的区域,企业可获得开展创新活动所需的人力、资金等资源,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必将产生良好的影响。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3b: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增强行业类型对组合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程度。

在高新技术产业目录里的行业,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行业中的企业既有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把握行业动态的需求,也有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保护自己知识产权不受侵犯以获得高额利润的需求。在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良好的区域,一方面,行业协会等市场中介组织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利于企业获得及时的行业发展信息;另一方面,该区域的法律制度环境良好,企业的知识产权将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将有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提高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3c: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增强行业类型对组合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程度。

2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2.1 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自于企业与区域两个层面,企业层面数据源于中国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数据库,而区域层面数据源于2016年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

经过对中国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数据库样本的细致筛选,本文采用了378家数据完整且连续营业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有效观察值1512个:提取了企业总资产、所属行业、所在地区、利润总额、总销售收入、科技活动人员数目、总人员数、是否属于知名品牌、企业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数、内部科技经费投入、企业拥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工程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机构数、承担/参与的省部级以上的项目数、获得的政府科技经费以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

样本企业拥有的政府科技资源配置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政府在不同企业之间的科技资源配置存在差异。

表1 政府科技资源组合

2.2 模型设计

针对不同行业和区域市场化程度互动效应调节科技资源组合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程度的内在机制,本文构建模型如下:

创新绩效=f(政府科技资源组合、行业类型、区域异质性、控制变量、ξ)

在具体的回归过程中,以行业类型作为分组变量,分别回归。其中:NP代表创新绩效;TRP代表科技资源组合;MI代表区域异质性,包含政府与市场关系(GM)、要素市场发育程度(FM)、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IM);CONTROL代表控制变量,包含企业规模(SIZE)、人力资本(HR)、内部经费资源(TS)、品牌影响力(BD)、与政府关系(CR)、企业营销能力(MC);ε代表残差。

2.3 变量定义

政府科技资源,主要指政府拥有的、可自由支配的人、财、物和信息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政府直接对企业的科技资源配置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研究机构的设置;二是承担或参与省部级的高层次政府立项的数量;三是企业所获得的政府立项科研经费额度。本文分别用KL、UP、GE表示。

科技资源组合(TRP),即由上述三种科技资源所构成的组合,共计有6种组合,企业同时未拥有三种资源,即KL=0,且UP=0,GE=0时,以S0表示;企业中仅有重点实验室、但没有承担参与项目、也获得经费时,即KL>0,且UP=0,GE=0时以S1表示;企业中仅承担参与项目、但没有重点实验室、也没有获得经费时,即UP>0,且KL=0,GE=0时以S2表示;企业中仅获得政府科技经费、但没有承担参与项目、也没有重点实验室时,即GE>0,且KL=0,UP=0时以S3表示;企业有重点实验室且承担参与项目、但没有获得经费时,即KL>0,UP>0且GE=0时以S4表示;企业有重点实验室且获得经费、但没有承担参与项目时,即KL>0,GE>0且UP=0时以S5表示;企业承担参与项目且获得经费、但没有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设立时,即UP>0,GE>0且KL=0时,以S6表示;企业中既有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设立、也承担参与项目、并获得经费且时,即KL>0,且UP>0,GE>0时,以S7表示。

其他变量定义与测量方法见表2。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变量的相关性矩阵和回归结果,可知:假设1初步得到证实:S1、S4和S7与因变量(NP)正相关,假设1a、假设1d和假设1f得到初步的验证。

利用分组回归和调节模型,本文考察了企业所在行业特征和所处区域市场化程度互动效应的调节作用。

由结果可知,无论是处于IND=0的其他行业,还是IND=1的战略新兴行业,GM对S0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都是显著负向的(β=10.6231t=11.81,β=10.2741t=11.72)。差异主要表现在影响程度上(10.623<10.274),相比于其他行业,隶属于战略新兴行业里的企业受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更小。说明对处于任何区域、任何行业的企业来说,要更好地实现创新发展,政府的科技资源扶持是重要条件。尤其是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好的区域,不能忽略对其他行业企业的科技资源支持,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另外,结果显示,无论是处于IND=0的其他行业,还是IND=1的战略新兴行业,政府与市场关系对政府科技资源组合(S1、S2、S6)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是负向不显著的,而且,对IND=0的其他行业的企业影响更大。对于处于IND=1的行业企业来说,政府与市场关系显著增强了S4组合和S7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β=0.131,t=1.85,β=0.002,t=2.02);而处于IND=0的其他行业的企业则未通过检验,说明行业类型增强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节作用,假设3a得到支持。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好的区域,政府在战略新兴行业企业里的科技资源配置能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创新绩效,一方面是由于区域之间的优势差异,如市场机制完善程度等;另一方面是不同区域同一行业的竞争程度的差异所致。此外,要实现区域、行业、企业更好地创新发展,政府不能忽视对其他行业企业的支持。

表2 变量定义

对处于IND=1的战略新兴行业的企业而言,要素市场发育程度(FM)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是显著正相关的,而对IND=0的其他行业企业的影响不显著。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对科技资源组合S0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在行业方面出现差异,对于处于IND=1的战略新兴行业的企业来说,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削弱了S0组合对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β=0.2881t=2.28),而在IND=0的行业则出现了显著的负向增强作用(β=10.6991t=12.70)。这可能是因为,在要素市场发育好的区域,虽然企业能够便利地从市场获得资金、人力等资源,面临更好的技术成果市场化条件,改善企业创新绩效,但是该区域的企业在要素购买时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而处于其他行业的企业与战略新兴行业的企业相比,资金、人才等更偏向于流向战略新兴行业的企业,其他行业的企业则不能从要素市场获得所需的资源,处于劣势,这对于未拥有政府科技资源配置且处于其他行业的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无论对于IND=1还是IND=0,要素发育市场程度都能够增强对包含有科研机构的资源组合的影响程度,而且通过比较,发现对IND=1行业企业的影响大于对IND=0的影响,即行业类型可以增强要素发育市场程度对包含有科研机构的资源组合的影响程度,假设3b得到部分支持。这说明,政府对任何行业企业设立的科研机构都具有凝聚资源的作用,可以吸引要素市场上的资源,用以辅助企业创新,是企业获得很好的创新绩效。虽然对于不同行业企业,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对S2组合的调节作用都不显著,但是方向存在差异,对于IND=1的行业企业是正向的,而对于IND=0的行业企业则是负向的,其原因在于政府对企业项目扶持存在差异,政府为满足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对战略新兴行业企业的项目支持力度更大。无论对于IND=1还是IND=0的企业,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对S6的调节作用不存在差异,均为正向不显著。这也说明,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仅有项目承担的不均造成的负面影响。

对IND=1的行业企业来说,区域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IM)与企业创新绩效直接显著正相关,而IND=0的企业则未通过检验。由结果可知,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在IND=0时对科技资源组合S0的调节是显著负向的,而在IND=1时则不显著。区域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没有出现明显的行业差异,区域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对S4、S7组合的调节是显著正向的,IND=0时则不显著。目前,区域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可以满足战略新兴行业企业的服务需求,而对其他行业的企业需求则重视不足。在战略新兴行业,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行业环境,必须时刻保持着敏锐的嗅觉,而高质量的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则能很好地为企业提供有关行业变化的信息,使企业迅速地做出应对措施,甚至领导行业发展潮流。此外,高质量的区域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可以让企业获得良好的知识产权等法律保护,维护企业创新带来的效益,提供企业创新绩效。

3.2 区域调节的稳健性检验

为避免变量取值的偏差,保证上述回归结果的稳定可信,本文采用了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对指标波动较大的变量取自然对数,目的在于减少企业规模、创新绩效等数据的波动,保证回归结果的稳定性和可信度;二是将企业所获得的发明专利数(PAT)作为替代变量。回归结果发现,主要变量与上述回归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在显著性水平上出现差异。

4 结论

本文以中国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检验了政府科技资源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行业特征和区域市场化程度二者的互动效应的调节机制。本文的发现可归纳为:

第一,政府科研机构在企业的配置可以改善仅有经费配置和仅有项目配置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说明科研机构与项目、科研机构与经费可以相互配套发挥作用;而政府在企业内的项目和科技经费的配置则不能改善二者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此外,科研机构、项目与经费三者之间的组合可以很好地实现配套,在所有组合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

第二,行业特征是体调节政府科技资源组合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外在情境因素。因企业所属行业不同,政府科技资源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第三,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发现,企业仅仅依靠市场机制不能满足开展创新活动的要求,无法从市场获得所需的资源,需要政府这一“有形”之手的参与,进一步证实政府对企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有关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区域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的调节影响发现,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是显著正相关的,是企业获得良好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实验室区域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分割区域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