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合一”的人物高温色釉瓷探微

2019-05-06 18:46彭卫青
景德镇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釉瓷窑变釉色

/彭卫青

一、高温色釉瓷的发展概述

高温颜色釉是釉下彩瓷的一种。釉下彩相对于釉上彩以及釉中彩来说烧成温度更高,色彩经久不褪,不易磨损且安全无毒。颜色釉瓷的历史几乎是与瓷器的历史亦步亦趋的,从陶器到瓷器的初始转变开始,色釉瓷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单色釉的原始青瓷拉开了色釉瓷器的发展序幕,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祭祀用瓷的制度将颜色釉的发展推上了第一个高潮,宋金元时期祭器中的瓷器主要是颜色釉瓷,但因此时金银铜玉等材质的器物仍占很大比重,故数量稀少。直到明代洪武二年,朝廷颁布了“祭祀皆用瓷”的法令,瓷器才真正成为主要的祭器。随后,朝廷对祭祀用瓷制度进行了细化,制定了一些具体规范。清代的祭祀制度依然沿用明代,因而也是使用瓷器作为祭器。由于明清两代宫廷祭祀活动十分频繁,所以颜色釉瓷得以大量生产,这可从传世品中反映出来。此外,有些颜色釉瓷的名称都与祭祀有关,如文献中常提到的祭红、祭青、祭蓝等。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卷十中就对此作了考证:“霁红也,《肆考》纪明厂窑作祭红,沈阳唐公记今厂器作霁红,而陶俗皆作济红,其实祭红为是。盖宣窑造此,初为祭郊日坛用也。唐窑纪霁红,由宣窑霁青推写耳。”民国时期以及之后的颜色釉随着技术的成熟也出现了大量的创新颜色釉瓷,从瓷瓶的造型、釉面的肌理、釉料的工艺、釉色的变化以及增加综合装饰手法而使得这一历史悠久的陶瓷品种得以丰富。

二、人物题材画的艺术风格

人物题材画按照画法风格大致分成工笔、写意以及兼工带写这三类。工笔人物画追求绘画手段的装饰意味,造型手法上强调写意性的概括、提炼,并主张以神韵、神态的需求为前导来把握物象的本质形态。张萱开创了工笔人物画绮丽华滋的重彩画风,其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描写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骑马游春的场景。画中女性体态丰腴、动态舒缓优雅,“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这是盛唐“绮罗人物”的塑造特点,也反映了当时审美的要求。唐玄宗时的吴道子,因人物画线法有独到的审美意趣,影响着当时画坛的画风,所以时称“吴家样”。从《送子天王图》中不难看出其用笔的顿、挫、转、折、行笔磊落,气势雄健“其势圆转,而衣纹勾线飘逸生动”,世称“吴带当风”。《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工笔人物画的杰作,作者顾闳中受后主李煜之命潜往韩熙载府第,靠目识心记窃绘了韩熙载政治上失意而无意为官、荒诞不羁纵情声色的夜宴故事。

写意人物画就是水墨人物画。在宋代兴起,也可以说是“减笔”水墨人物画。写意人物画产生在院外,即院体画的工整细腻画风同路,所以以它本身独特的风格个性而出众。有着破笔泼墨,飞速的寥寥数笔,狂放不羁的笔触,飘逸淡雅而独具当时闲逸的风格。从五代的石恪、宋代的梁楷、明代吴伟到清代的闵贞、黄慎、任伯年等人之后,到20世纪30年代徐悲鸿引进西画造型,加之蒋兆和的艺术实践,已与古代的水墨人物画有很大的区别,在人物造型上有本体的推进。现代水墨人物画实际上是传统山水花鸟画的笔墨语言与西方绘画造型语言相结合的混血儿,既不同于传统水墨人物画的造型不严谨,也不同于西方绘画的严谨的科学造型。

三、“形色合一”的人物高温色釉瓷

1、造型与釉色的完美结合

就装饰风格而言,颜色釉瓷主要靠釉色取胜,追求自然天成的艺术意蕴。颜色釉瓷品种丰富,风格多样,不同的釉色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如红色热烈奔放,白色洁净素雅,黑色庄重肃穆,蓝色深沉静谧。不同的釉色要配以相适应的造型,才能相得益彰,既能展现造型之美,又能凸显釉色之丽。如郎窑红釉色泽浓艳透亮,适用于线条挺拔的大件瓶、尊等陈设用具;豇豆红釉色泽淡雅柔润,适用于精致隽秀的小件洗、盒、水盂、柳叶瓶等文房用具;霁红釉色泽深沉失透,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大小适中的盘、碗、瓶、壶、罐等。又如茶叶末釉多适用于瓶、尊、罐、缸等仿古铜礼器造型,以彰显其匀净古朴的色泽效果;窑变花釉只适用于大件器物,以彰显其绚丽奔放的色泽效果 ;而胭脂红釉、淡黄釉、西湖水釉等只适用于小巧玲珑的盘、碗、碟、杯等器物,以彰显其柔和典雅的色泽效果。从传世品来看,我国窑工很早就意识到了釉色与造型的和谐统一,只有将不同的釉色配以相适应的造型,才能将釉色之美发挥到极致,这也反映了古人高雅的审美情趣。

2、从“天工”到“人为”——色釉工艺的不断精进

整体而言我国颜色釉瓷的制作工艺是不断精进的,这主要表现在对釉料配方、施釉工艺、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等方面的改进和控制上。就以窑变釉瓷的制作为例,明代及其以前,窑变釉瓷均是偶然制得,窑工们根本不知其制作原理,只知是经高温窑火烧成,并认为这是天然幻化的奇异现象,绝非人力可致,所以常将其当作“怪胎”或“瓷妖”,官匠见后会立即打碎,不敢进御。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窑变釉瓷的制作由“天工”转变成“人巧”,窑工们通过反复试验,成功地配制出窑变釉的釉料配方,尽管受条件所限,尚不能严格控制烧成温度,但是已经明晰烧成温度的范围。这种能控而又未能全控的微妙状态,造就了这段时期窑变釉瓷的多姿多彩、千变万化,既能烧制成功,又风格各异。

四、传统人物颜色釉瓷工艺的当代活化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物色釉瓷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依然需要不断进步。在对传统高温颜色釉瓷的工艺与审美基础上,结合前人作品的精粹成果,并融合自己对形式美的自身认识观才能创作出更为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未来人物颜色釉瓷应更加注重外在形式构成性和内在材质的运用,将二者结合发展,从而以其特有的形式美感诉说新时代人物颜色釉瓷的艺术语言。

猜你喜欢
釉瓷窑变釉色
黑釉瓷的当代创作与烧成实践
黑釉瓷的工艺研究
浅谈现代黑釉瓷的烧制*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如意
特色窑变组壶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