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平凡”的相识

2019-05-06 16:50慕津锋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史迪威李宗仁台儿庄

慕津锋

1985年2月15日,86岁老作家盛成在致上海学者陈子善的一封信中,向他详细讲述了“台儿庄大捷”后,他与郁达夫前往徐州劳军的历史情况。在信中,盛成三次提到了美国史迪威将军(台儿庄大捷时为美国上校)。

23早,我识史迪威上校。

……下午包华国陪游快哉亭公园。我与达夫及包华国带史迪威上校去见李长官,蒋已回汉口。

27 史迪威自前线回,与我及池师长长谈台儿庄战役,并拟撰文投美国军事杂志。

台儿庄大捷指的是:1938 年3 月16日—4月15日,为阻止日军对津浦线、陇海线的占领及南下,李宗仁将军所领导的第五战区与日本侵华的精锐部队坂本师团(第五师团)及矶谷师团(第十师团)在台儿庄附近激战近1个月,在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并缴获大批武器和装备后取得的一次胜利。

台儿庄大捷是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胜利。此次胜利不僅严重挫伤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而且还极大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坚定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念。

正因此次大捷所取得的巨大影响,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和国际宣传委员会决定委派担任文协理事及国际宣传委员会总干事的盛成及郁达夫等人组成劳军慰问团前往台儿庄慰问。

4月12日,盛成、郁达夫等人从武汉乘火车出发。第一站抵达郑州,盛成等人会见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并向第一战区将士献旗致敬。

4月14日,盛成、郁达夫等人抵达徐州,入住花园酒店。当天,慰问团受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的接见。盛成与李宗仁早在1936年12月便在桂林相识。作为桂系著名将领,李宗仁早年间便在中国极负盛名,台儿庄大捷后更是如日中天。当天,李宗仁在花园酒店设宴为远道而来的慰问团接风洗尘。席间,应盛成等人的邀请,李宗仁详细介绍了台儿庄战役的经过,这引起了慰问团的极大兴趣。

当盛成一行入住徐州花园酒店时,恰好时任美国驻华武官参赞的史迪威上校也下榻在此。

史迪威1904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1911年11月第一次来华,游历上海、厦门、广州、梧州、香港等地。1920年8月第二次来华,正式就任驻华语言军官。1926年至1929年,史迪威先后在中国天津任驻华第15步兵团美军营长、代理参谋长。1935年7月,第四次来华,在北平任美国驻华武官,晋升上校。史迪威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大家称其为“中国通”。

1938年1月,史迪威因与上司麦凯布不和,被禁止在中国尤其是战场上擅自行动。可是史迪威是军事迷和中国通,很想了解中国抗战战场的真实情况。后经其反复要求,美国陆军部批准他到兰州考察。但考察途中,为了解中国抗战情况,史迪威悄悄改道徐州。当他在徐州听到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取得大捷后,他很想亲自去台儿庄,但该申请却被国民政府第五战区政治部阻止。原因是当时有几个意大利记者到达前线窃取了中国军事情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得知该情况后,遂给各战区司令长官下达了一道命令:禁止所有外国人到前线去。史迪威到达徐州后,因一时无法前往台儿庄,便一直住在花园酒店后院寻找机会。

盛成当时住在花园酒店前院1号房,房间对面是一个走廊,在穿堂处有两把椅子。一天早上,当盛成坐在穿堂的一把椅子上时,他看见一个外国人总在不远处走来走去。忽然,那个外国人停下来,用法文突然问盛成:“你是不是《我的母亲》的作者?”盛成惊讶地说:“你怎么知道?”那个外国人说是他听说的。盛成问他如何称呼,那个外国人说他是美国驻华使馆武官史迪威上校。

在两人交谈中,史迪威告诉盛成:自己本想去台儿庄实地采访中国军队的抗战情况,但因为“意大利新闻记者的事件”,他没办法去到前线,但又不愿意就这样离开。史迪威还同盛成谈起他之前到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战场采访的情况,史迪威说自己对八路军的印象很好。

盛成听后,马上意识到这个美国人愿意来台儿庄采访,这对中国抗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及军事”事件。抗战之初,日军来势汹汹,进攻气焰十分嚣张。中国非常需要美国这样一个有实力的世界大国来给予援助。为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盛成表示愿意帮助史迪威达成前往前线采访的愿望,并约他下午在此处再见。

结束谈话后,盛成立刻前往第五战区司令部面见李宗仁将军,向他讲述了史迪威的情况。李宗仁听后十分高兴,要求盛成尽快将史迪威带来司令部面谈。从司令部出来后,盛成考虑到郁达夫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代表,由他这个官方人员和自己一起陪同史迪威去见李宗仁,效果可能更好,便去找郁达夫帮忙。郁达夫听后也十分高兴,表示愿意下午一同前往司令部。

当天下午,盛成、郁达夫与史迪威前往司令部会见李宗仁将军。李宗仁与盛成、史迪威、郁达夫简单寒暄后,便邀请三位嘉宾饮茶叙谈。

落座后,李宗仁开门见山地询问史迪威:“史迪威先生,您认为中国抗战的前途如何?”

史迪威耸耸肩说道:“中国太贫穷了,就武器而言,比日本落后很多,这无疑是拿着筷子去和日本军队打仗。”

李宗仁听后,紧接着又问:“那您认为中日两国军队作战的情况如何?能叙述一下您的观感吗?”

史迪威摊开双手,连忙表示:“我是外交官,不便发表意见。”

听到史迪威这样说,李宗仁向他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抗战态度:“史迪威先生,无论您对中国抗战前途抱着什么样的观点,但是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是坚定的,中国军人为保卫国土,捍卫主权,是不怕流血牺牲的。我们好多军民在抗日前线是以血肉之躯抵抗日军的飞机、大炮,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史迪威听到这里,说道:“中国人民英勇抗敌,我是有所耳闻的,站在我个人的立场,我很同情中国人民的抗战。”

看到史迪威这样表态,李宗仁便向史迪威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形势。他指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实由国联的姑息政策引起。如今日军更是得寸进尺,希望占领中国的全部领土,其野心昭然若揭。而英国首相张伯伦对此仍是一再姑息,法国则恃有马奇诺防线,对一触即发的世界战争毫无戒备。而德国则利用其优越的工业基础,正肆无忌惮地扩张军备。

李宗仁对史迪威说:“希特勒很快就要发动欧洲大战,英法等国到时无力兼顾东亚殖民地的利益,日本必然南进取而代之。日本可能对美国不宣而战。美国必将与中国站在同一战线上并肩作战。我希望您向美国政府建议,赶快贷款给我们,购买大量作战物资,运入西南大后方,增加中国军队的作战力量,以防止日本南进。”

听到这里,史迪威摇摇头:“法国已建了马奇诺防线,德国有何力量来发动歐战?至于日本,其志在于征服中国,所以它自信尚有把握。若言南进,与强大的英美海军为敌,何异痴人说梦?”

见史迪威如此固执,李宗仁将军耐下性子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日本虽强,中国虽弱,但中国拥有广土众民的优越条件。敌人志在速战速决,而中国则志在困敌于泥沼之中,至其崩溃而后已。美国朝野睿智之士须知今日表面上虽为中日的战争,而实质上为侵略集团与反侵略阵线的战争,中国不过是首当其冲而已。所以美国提早贷款援华,确是为美国将来在远东战场上减少子弟牺牲的不二选择。”

史迪威倾听良久,若有所悟地说道:“假使我是罗斯福总统或国会议员,一定会同意你的主张,只可惜人微言轻。”

这次盛成促成的双方会谈,让李宗仁对史迪威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史氏为人极豪爽,谈笑风生,颇有战将的气概。一见其人,便知道他可以做一位叱咤风云、出入枪林弹雨的猛将,而不是一位‘借箸为君一筹的参谋人才。”谈话结束前,李宗仁热心地询问史迪威还有什么要求尽管直说。史迪威坦诚地表达了自己想亲去台儿庄前线查看的想法。李宗仁听后,一口答应。他也很想让这位有美国军方背景的武官亲往抗战一线感受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

4月23日,盛成、郁达夫、史迪威一行在第五战区长官部参议陈江的陪同下,连夜赶往台儿庄,进行了3天的考察。史迪威到达台儿庄后,亲眼看见战后的台儿庄残垣断壁、一片废墟,耳闻目睹了日军溃不成军的狼狈之态,并亲身感受到中国军队高昂的士气。坚守台儿庄的池峰城将军一路陪同史迪威访问,他随时回答史迪威提出的疑问。史迪威在考察中每事必问,对台儿庄战役的经过情形、中国军队的组成及战斗能力等作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采访中,史迪威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前仆后继、勇猛杀敌的精神所感动。实地参观后,史迪威改变了对中国抗战前途悲观的看法,他相信中国必将在抗日战争中赢得最后的胜利。

在视察中,史迪威向盛成谈到美国政府并不知道在中国台儿庄实际发生的战争情形,他准备回去写一篇相关文章登在美国军事杂志。因为这次盛成促成的实地采访,他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这使得他的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写得十分具体与翔实。这些材料足以清晰地证明中国军队尽管装备低劣,但抗战卫国的意志是坚强不可摧毁的,中国军民为了民族利益是不怕流血牺牲的。这篇文章一旦发表,说不定会对美国政府产生较大影响。盛成听史迪威这样说,也积极鼓励他尽快写出来。

5月初,盛成返回武汉复命。他给全国文协和国际宣传委员会写了一份劳军与视察报告。在报告中,盛成依据台儿庄前线官兵们顽强作战的不屈精神,得出了“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结论。

不久,史迪威撰写完成了一篇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详细报告。该报告很快在当年美国最重要的军事杂志上得到刊发。该报告一经登出,在美国政府中便产生了极大影响。当年8月30日,美国财政部代表洛辛·巴克在听取史迪威报告后,第一时间便把意见转呈财政部长摩根索。很快,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财政部长摩根索根据该报告,表示要支持中国抗战。三个月后,美国政府便通过进出口银行安排给予中国政府贷款2500万美元。这笔钱对于当时正在艰苦抗战的重庆国民政府如雪中送炭。因为当时,随着东南沿海的相继陷落,国民政府的财政日益拮据。

此后,在罗斯福总统和高层抗战派的支持下,美国开始了各种形式的经济援华。美国的帮助对于中国坚持抗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由此可见,史迪威的这份报告对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多么重大的影响。同样,盛成这位中国作家在这份报告形成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不能忽视。正是他敏锐地抓住了与史迪威偶遇的历史时机,通过自己的多方奔走与协调,不仅帮助史迪威实现了到台儿庄前线调查的愿望,而且还让史迪威看到了中国从将军到士兵抗战的坚定决心。这让史迪威看到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希望,这也为史迪威此后积极帮助中国争取美国援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时八年艰苦抗战,中华民族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八年的艰苦岁月,无数的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死而战。盛成,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亦是如此。他为我们这个民族抗战所做出的贡献,我们不应遗忘。

猜你喜欢
史迪威李宗仁台儿庄
又见菜花黄
——忆台儿庄大捷
李宗仁尊师若父
胡友松和李宗仁
胡友松和李宗仁
制造出来的“史迪威神话”
史迪威陪都城里的美国将军(三)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
台儿庄大捷后盲目决战谁担其咎?
李宗仁军事思想论纲
张自忠部与台儿庄战役